概述施工图预算及其作用
摘要:在本文中概述了施工图预算的概念、内容、编制目的、编制依据、模式、作用及沿革。
关键词:施工图预算
一、施工图预算的概念
施工图预算是指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当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根据施工图纸、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或综合预算定额)、间接费走额、建筑材料预算价格和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等资料,确定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及建设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技术和经济文件。
在中国,施工图预算是建筑企业和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和办理工程结算的依据;也是建筑企业编制计划、实行经济核算和考核经营成果的依据。
在实行招标承包制的情况下,是建设单位确定标底和建筑企业投标报价的依据。
施工图预算是关系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经济利益的技术经济文件,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经济纠纷,应经仲裁机关仲裁,或按法律程序解决。
二、施工图预算的内容
1.分层、分部位、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指标。
2.分层、分部位、分项工程所需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指标。
3.按人工工种、材料种类、机械类型分别计算的消耗总量。
4.按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总量分别计算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台班费,以及按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计算的直接费。
三、编制施工图预算的目的
编制施工预算的目的是按计划控制企业劳动和物资消耗量。
它依据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定额,采用实物法编制。
施工预算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之间的差额,反映企业个别劳动量与社会平均劳动量之间的差别,体现降低工程成本计划的要求。
四、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和标准图集。
2.现行预算定额及单位估价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
企业定额也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依据。
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勘察及测量资料。
4.材料、人工、机械台班预算价格、工程造价信息及动态调价规定。
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使预算造价尽可能接近实际,各地区主管部门对此都有明确的调价规定。
5.预算工作手册及有关工具书。
6.工程承包协议或招标文件。
它明确了施工单位承包的工程范围,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五、施工图预算的两种模式
从传统意义上讲,施工图预算是指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按照政府制定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其他取费文件等编制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预算价格的文件;从现有意义上讲,只要是按照施工图纸以及计价所需的各种依据在工程实施前所计算的工程价格,均可以称为施工图预算价格,该施工图预算价格可以是按照政府统一规定的预算单价、取费标准、计价程序计算得到的计划中的价格,也可以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市场供求及竞争状况计算的反映市场的价格。
实际上,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计价模式。
按照预算造价的计算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施工图预算可以划分为两种计价模式,即传统计价模式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1.传统计价模式
我国的传统计价模式是采用国家、部门或地区统一规定的定额和取费标准进行工程造价计价的模式,通常也称为定额计价模式。
由于清单计价模式中也要用到消耗定额,为避免造成歧义,此处将定额计价模式称为传统计价模式。
传统计价模式是我国长期使用的一种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
传统计价模式下,由国家制定工程预算定额,并且规定间接费的内容和取费标准。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均先根据预算定额中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单价计算工程直接费,再按照规定的费率和取费程序计取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汇总得到工程造价。
其中,预算定额既包括了消耗量标准,又
含有单位估价。
虽然传统计价模式对我国建设工程的投资计划管理和招投标起到过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传统计价模式的工、料、机消耗量是根据“社会平均水平”综合测定,取费标准是根据不同地区价格水平平均测算,企业自主报价的空间很小,不能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和市场价格自主报价,也不能满足招标人对建筑产品质优价廉的要求。
同时,由于工程量计算由招投标的各方单独完成,计价基础不统一,不利于招标工作的规范性。
在工程完工后,工程结算繁琐,易引起争议。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指按照工程量清单规范规定的全国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由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和有关技术说明,投标人根据企业自身的定额水平和市场价格进行计价的模式。
以前,我国以使用传统计价模式为主,但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计价方式,现在我国以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为主。
工程量清单按分部分项工程单价组成来分有:1.直接费单价(也称工料单价)。
直接费单价由人工、材料和机械费组成。
我国目前的单价是按照现行预算定额的工、料、机消耗标准及预算价格和可进入直接费的调价确定。
其他直接费、
间接费、利润、材料差价、税金等按现行的计算方法计取列入其他相应价格计算其中,这是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编制方式。
2. 部分费用单价(也称综合单价)。
部分费用单价只综合了直接费、管理费和利润,并依综合单价计算公式确定综合单价。
该综合单价对应图纸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即分部分项同工程实物量计价表,一般这部分费用属于非竞争性费用。
综合费用项目如脚手架工程费、高层建筑增加费、施工组织措施费、履约担保手续费、工程担保费、保险费等,这部分费用属于部分性费用。
我国目前非竞争性费用采用定额预算编制方法套用定额及相应的调差文件计算,而竞争性费用由投标人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能力自由报价。
3. 全费用单价(国际惯例)。
全费用单价由直接费、非竞争性费用和竞争性费用组成。
该工程量清单项目由工程清单、措施费和暂定金额组成。
工程量清单由分部分项工程组成,措施费由各措施项目费组成:暂定金额即不可预见费,它包括工程变更和零星工程(计日工)。
全费用单价合同是典型、完整的单价合同,工程蚽发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子目分项编制。
对于该子目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必须加之说明界定。
工作量清单不能单独使用,应与招标文件的招标须知、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和图纸等结合使用。
工程量清单应由具备招标文件的招标人或招标人委托
的具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缠制,这是招标人编制标底
的依据,是投标方报价的依据,也是竣工结算调整的依据,它应包括编制说明和清单两部分,编制说明应包括编制依据、分部分项工程工作内容的补充要求,施工工艺等特殊要求、以及主要材料价格档次的设定。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应按有关图纸、工程地质报告、施工规范、设计图集等要求和规定进行编制。
要求表述清楚、用语规范。
编制的内容中除实物消耗形态的项目之外,招标方还应列出非实物形态的竞争费用。
同时也要明确竞争与非竞争工程费用的分类。
六、施工图预算的作用
1. 施工图预算是确定投标报价的依据。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图预算造价,结合企业的投标策略,确定投标报价。
2. 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单位建筑工程造价的依据。
建筑工程由于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形态多样,用途各异,地点固定,生产周期长,材料消耗庞杂,不能像其他工业产品那样由国家制订统一的出厂价格,而必须依据各自的施工设计图纸,预算定额单价、取费标准(间接费定额)等分别计算各个建筑工程的预算造价。
因此,建筑工程预算起着为建筑产品定价的作用。
3. 它是签订施工合同的依据。
凡是承发包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都必须以经审查后的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签订施工
合同。
因为施工图预算所确定的工程造价,是建筑产品的出厂价格,双方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应以施工图预算为准,明确责任,分工协作,互相制约,共同保证完成国家基本建设计划。
4. 施工图预算是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和统计完成工作量的依据。
施工企业对所承担的建设项目施工准备的各项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供应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机具调配计划、财务计划等)的编制,全部是以批准的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的。
5. 施工图预算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准备的依据,是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组织材料、机具、设备及劳动力供应的重要参考,是施工单位编制进度计划、统计完成工作量、进行经济核算的参考依据。
施工图预算的工、料、机分析,为施工单位材料购置、劳动力及机具和设备的配备提供参考。
6. 施工图预算是控制施工成本的依据。
根据施工图预算确定的中标价格是施工企业收取工程款的依据,企业只有合理利用各项资源,采取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组织措施降低成本,将成本控制在施工图预算以内,企业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七、施工图预算的沿革
中国在建筑工程中实行工料预算历时已久。
北宋李诫编纂的《营造法式》已有工料限额。
明、清政府和民间都有估
工算料的成例,如《营造算例》就是流传民间的清代营造算法的抄本。
清代宫廷设有专司估算工料费用的“算房”及负责设计的“样房”。
20世纪初,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开始按施工图计算工料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50年代初正式建立了建筑工程预算制度,先后颁发了具有法规性质的预算定额;统一规定了概算和预算文件的组成和编制程序;制定了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单价、间接费用、计划利润等计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