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共同进步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
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蜡烛”、“园丁”“等,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对教师敬而畏之。
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转变自己的角色,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设计的提问或练习,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可以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
在进行提问时,要注意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