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我叫轻轻》教学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小班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尤为重要。
社会领域课程正向实践课程、生活课程、基础课程发展,努力解决幼儿生活所需是我们的教育所在!于是,在这一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指导下,针对本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我设计了本次社会教学活动《我叫轻轻》,尝试在游戏的情境里激发幼儿轻轻地做事的愿望!
但,正如“知识来自实践”、“理念转变为行为需要一个过程”,活动开展后,整个活动中还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显露出来:
在目标的制定上,虽然经过了揣摩和调整,但还不贴切,在情感态度这一纬度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太空洞,不具有针对性!调整为“感受轻轻地活动给同伴带来的方便”会更合适!
在活动的准备上,还有许多细节不够充分,比如:
小老鼠胸饰的处理,贴饰换挂饰更便于幼儿操作;
幼儿人数多,场地有限,要进行操作活动,不用小椅子,布置出便于全体幼儿操作的场地更好;
预设的活动过程4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部分,让幼儿学一学,做一做,在实践中体验“轻轻”的行为,但考虑到时间的问题,省略了此操作环节,变成了老师一味的说教,幼儿简单的模仿!如果,调整为分组让幼儿去实践,创设一个故事的情境让幼儿动手轻拿轻放吃饭的小碗、水杯、玩具,或玩一个“躲过大灰狼”的游戏,让幼儿学习轻轻地走路,这样,幼儿的体验会更直接,教育的效果会更持久!
“万事开头难”,作为只有十分钟左右持久注意力的小班幼儿,围绕着目标创设一个精彩的游戏情境,激发出幼儿参与的兴趣,抓住他们的目光很重要!活动一开始,我试图用“小猫捉老鼠”的游戏让幼儿感受“轻轻”,但由于自己语言的引导不够,情境的创设不成功,没能给幼儿一个明显的直观的轻重对比,所以对“轻轻”的行为感受不深!如果,调整为“一群小老鼠躲在粮仓里偷米吃,猫妈妈大叫着跑进来说要捉老鼠,小老鼠全部溜走了,猫妈妈失望地走了;小老鼠再次躲在粮仓里偷米吃,猫妈妈轻轻地走进来,一下子抓住了几只小老鼠”这样
一个情境,教师带领全班幼儿扮演老鼠,在玩完游戏后引导幼儿说出“轻轻的好处”并模仿“轻轻”走路的动作,生成的教育会更好!
另外,在自身的语言引导上,语速过快,语气过重,就本节活动的目标而言,教师的语言应轻柔些,才能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作为一名小班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重要,通过本次活动,对自己在教学中语言的把握又有了新的感悟!
教师行为与幼儿行为的精彩互动,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亲身体验的频率,都是评价一节活动成功的依据!在这节活动中,目标1让幼儿“学习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轻轻地去放物品”,内容过多,达成有困难!如果调整为一个目标“轻轻地走路”,让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是亲身体验,效果会更好!
总之,通过本次社会活动的预设和教学,对自己在实践中还存在的一些教育理论,认知规律,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的不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努力改进,落实到每日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水平,实现理念与行为的统一!
蔡甸区幼儿园徐凤娇
200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