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植物生产与环境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植物生产与环境试题

高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2015级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以长效肥料为主,速效肥料为辅的是()。

A.追肥
B. 基肥
C.种肥
D.根外追肥
2.对磷的生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酶等的成分
B.在糖代谢、氮素代谢和脂肪代谢中有重要作用
C.磷能提高植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
D.能促进叶绿素合成,促进光合作用
3.下列关于棉花的磷素营养临界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A.二叶期
B.二叶期和三叶期
C.三叶期
D.三叶期和四叶期
4.农业生产中最理想的土壤质地是()。

A.砂土
B.黏土
C.壤土
D.重壤土
5.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湿时能搓成直径约3㎜土条,但提起后即会断裂。

由此可以大体判定这种土壤为()。

A.砂壤土
B.轻壤土
C.中壤土
D.重壤土
6.黏土的土壤容重一般为()g/cm3。

A.2.65
B.1.0~1.8
C.1.1~1.6
D.1.4~1.7
7.土壤区别于陆地表面其它疏松表层的本质特征是()。

A.能够生长绿色植物
B.具有肥力
C.有微生物的存在
D.由岩石风化后的母质发育而来
8.矿物质养分含量最丰富的土壤颗粒是()。

A.砂粒
B.黏粒
C.粉粒
D.石砾
9.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中,当灌溉后。

水分下移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细管中的水分是()。

A.吸湿水
B.毛管悬着水
C.重力水
D.毛管上升水
10.下列氮肥可作种肥的是()。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氯化铵
11.适宜作根外追肥的肥料是()。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氯化铵
1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磷肥,中度缺磷土壤要()。

A.少量施用、巧施磷肥
B.适量施用、看苗施用
C.优先施用、足量施用
D.优先施用、看苗施用
13.某复合肥料的有效成分为12-18-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含N18%
B.含K2O 12%
C.含P2O515%
D.养分总含量大于等于45%
14.烟草、柑橘等“忌氯”植物应施用()。

A.氮磷复混肥料
B.磷钾为主的复混肥料
C.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
D.不含氯的三元复混肥料
15.农业生产中,最理想的土壤结构类型是()。

A.壤土
B.团粒结构
C.单粒结构
D.砂土
16.土壤团粒结构近于球形,其直径在()mm之间。

A.0.01~0.25
B.1~10
C.2~3
D.0.01~10
17.我国土壤pH大多数在()范围。

A.4.5~8.5
B.3.5~8.5
C.3.5~9.5
D.4.5~9.5
18.生产上常施用菌肥养地培肥土壤,是利用了()原理。

A.物理吸收
B.化学吸收
C.生物吸收
D.离子交换吸收
19.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的有效性最低。

A.Mo
B.Mn
C.Zn
D.Fe
20.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有()。

A.绝对湿度
B.相对湿度
C.水汽压
D.露点温度
21.某地12小时降水量为34mm,则降雨等级为()。

A. 中雨
B.大雨
C. 暴雨
D.特大暴雨
22.水分临界期是农作物各不同生育期中对水分缺乏()的时期。

A.敏感
B.比较敏感
C. 不敏感
D.最敏感
23.大气中有凝结核的存在,水汽(),才能促进水汽凝结。

A.达到饱和或过饱和
B.成分发生很大改变
C.对水汽分子具有吸引力
D.使温度不断提高
24.“深山云雾产好茶”是由于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中的()。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红橙光
25.()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动力。

A.根压
B.蒸腾拉力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26.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新陈代谢
D.都不是
27.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高而相应增加,但当光照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A.光补偿点
B.光饱和现象
C.光饱和点
D.光不饱和现象
28.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属于()。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光合作用
D.光合磷酸化
29.包括曙光和暮光的是()。

A.可照时数
B.实照时数
C.日照时数
D.光照时间
30.维持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A.等于光补偿点
B.高于光补偿点
C.低于光补偿点
D.与光照强度无关
31.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A.质体
B.有色体
C.叶绿体
D.线粒体
32. 果实食用品质最佳的时期是()。

A.呼吸高峰出现前
B.呼吸高峰出现时
C.呼吸高峰过后
D.成熟后
33.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后,由于大气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大大减弱。

实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大气上界的()%。

A.14
B.27
C.43
D.16
34.()是反映植物群体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不超过5。

A.叶面积系数
B.生物产量
C.经济产量
D.光合时间
35.13时土壤温度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称为()型。

A.辐射型
B.日射型
C.清晨转变型
D.傍晚转变型
36.下面()的温度日较差最大。

A.沙土
B.低层空气
C.水面
D. 壤土
37.对农业生产有指标和临界意义的温度称为()。

A.最适温度 B.农业界限温度 C. 三基点温度 D. 有效温度
38.气温一般指距离地面()cm处的空气温度。

A.10
B.50
C.150
D.200
39.夜间由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等辐射冷却形成的逆温称为()。

A.平流逆温
B.辐射逆温
C.湍流逆温
D.下沉逆温
40.冬季人们常将农产品晾晒到一定高度以上以防冻坏,这主要因为空气夜间常出现()现象。

A.冷害
B.霜冻
C.逆温
D.平流
41.下列植物属于阳性植物的是()。

A.萝卜
B.凤梨
C.苹果
D.甘蓝
42.紫外线的波长为()μm。

A.0.15~4.0
B.0.4~0.76
C.>0.76
D.<0.4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43. 呼吸作用放出的能量,都用于形成ATP,供生命需要。

()
44. 植物的根、叶发生萎蔫时,呼吸反而加强。

()
45. 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含量,能够降低植物的呼吸强度。

()
46.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后,由于大气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大大增加。

( )
47.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昼半球的东侧逐渐进入白天,夜半球的东侧逐渐进入黑夜,由此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
48.植物种子必需有光照时,才能发芽。

( )
49.凤梨、蕨类等植物在弱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或在弱光下比强光下生长良好。

()
50.每天早晨,用笤帚或用布条、旧衣物等捆绑在木杆上,将塑料薄膜自上而下地把尘土和杂物清扫干净,可以减少光照。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土壤肥力的四要素包括、、、。

2.土壤孔隙通常有、、三类。

3.植物蒸腾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4. 呼吸作用根据是否有氧气参加,分为和类型。

5. 影响呼吸强度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和。

6. 呼吸作用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以形成,供生命活动需要,另一部分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散出。

四、简答题(共35分)
1.名词解释(18分)
(1)土壤质地
(2)土壤耕性
(3)需水临界期
(4)光合作用
(5)呼吸作用(6)蒸腾作用
2.简述有机质的作用。

(4分)
3.简述呼吸作用的意义。

(4分)
4.简述植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4分)
5.简述水分对植物的作用(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