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翻译的困难所在
句法关系的意义;文体手段
就像一个埋头苦译的译员总结的那样,“只要我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我就能轻松的翻译这篇文章。”
诚如(as);孜孜以求的翻译家总结他的难处时总结的那样;
什么也不大算说的文本
Insist:断言,坚称
而第二难翻译的文章就是那种充斥着反语和讽刺的文章,因为起提示作用的辅助语在书面语中比在口头叙述中更难被读者察觉。
文本;话语的弦外之音(paralinguistic clues)
或许第三难翻译的文章应该是说明性例证互相矛盾的翻译类书或论文。
关于翻译的专著或论文,因为其间所用的示例在两种语言里鲜有对等。
谈翻译的困难所在
练习译文&标准译文
翻译技巧&解释
因为翻译是一门需要相当多的实践才能掌握的技巧,所以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这门技巧是可以习得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这么说。
大量;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
但同样的,真正杰出的翻译家生来就具有翻译的才能,而并不是经过训练培养出来的。
但是,说卓然超群的翻译家是天生的而不是造就的也没错。
也许我们从翻译教程中获益最多的地方就是让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局限性,这一点恰恰是将斯坦贝克《鼠与人》翻成中文的译者应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而并不了解的东西。
得到的最大收获;不足;本该懂得的那样
否则他就不会把英语中的“骡夫”翻译成“剥骡子皮的人”。
对很多人来说人工翻译的必要性在这个计算机时代显得可有可无。
在当今计算机时代还需要有人来做翻译似乎不合情理(paradoxical)。
有些人胡乱猜想说,翻译中最大的问题是在受语,或者说目标语言中找到正确的对应文字和结构。
认为(imagine);贴切
恰恰相反,译员最困难的工作就是彻底理解待译文章的表面意思和隐含意思。
翻译的最大困难;明确意思和联想意思
要彻底理解待译文章的表面意思和隐含意思,不仅需要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和句法间的联系,还要对文体修辞手法间的细微差异十分敏感。
paradoxical
既然现在的一些计算机能够装载词典和语法书,为什么不让计算机来做翻译工作呢?
只要有足够的预先编辑和算后编辑,计算机就能运行某些简单的语言转换程序。
做一些非常简单的语际转换工作
但无论是广告册子还是抒情诗,都永远无法被简化成计算机程序所要求的那种逻辑语言。
归结(reduce)
如果读者已经知道要翻译的文章讲的是什么,那么他往往能够理解计算机翻译、打印出的译文。
有关的人(the persons involved);原文的大概
但机器翻译出的文章,其语言形式通常都不那么自然,有时甚至令人莫名其妙。
而且,仅仅修改计算机程序或增加运算规则是无法改进这一点的。
再者(furthermore);也无法使译文有真正的改观
人类的大脑不仅有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和模拟类比信息的能力,还有一个内置的价值体系,这使得其在语言成分分析上比计算机更具有无可估量的优势。
想成为翻译家的人必须有能力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否则他们在翻译界出人头地的机会将微乎其微。
有潜力成为翻译家的人(potentialtranslators)必须在创造性使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天赋(have a high level of aptitude for…),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在翻译这一行中出类拔萃(outstanding)。
对于任何风格动人、语义复杂的文章——其中包括了大多数值得译为另一种语言的作品——人工翻译永远都是必不可少的。
文本;非得由人进行翻译
然而,最难翻译的文章并不是具有高度文学性的作品,而是常常为政客所用、或代表团向国际论坛发言时所用的一纸空谈。
事实上,联合国纽约总部的一个专业译员团队曾断言,最难翻译的文章就是发言者或撰稿人试图浑水摸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