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导师介绍孙九林院士,男,1937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盐城县人。
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
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基地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与资源环境信息工程专家。
兼任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主任,国际科联世界数据中心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资源信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及信息系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资源科学杂志编委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虚拟地理环境,信息化农业。
孙九林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曾担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原地理系)兼职教授,为学校培养了多位中青年学者。
他主要从事地球信息科学与农业信息工程研究,是农业与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学术带头人之一,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攻关项目并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取得的15项重大成果中,有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0年代首次提出我国资源信息管理体系和分类编码、区域开发模型体系、统计型空间信息系统模式等,为信息科学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做出了开拓性贡献;90年代建成国内第一个多品种大面积遥感估产实用系统、主持完成面向应用的中国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和青藏高原科学数据库,提出了资源环境虚拟科研环境的初步框架等,把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与资源环境中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他出版专著11部,论文80余篇。
代表性论著有:《信息化农业总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中国农作物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系列专著(5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国土资源信息分类体系与评价指标》,1992,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能源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年;《区域资源开发模型系统》,1992,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黄土高原综合开发治理模型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出版社,1999;Dynamic Monitoring & Yield Estimation of Crops by Mainly Using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n China,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 RS, May 2000;资源信息科学虚拟创新环境的探讨,资源科学,1999,21(6);广泛开发资源信息科学研究与应用,自然资源学报,2000(1);建立我国主要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运行系统的主要技术环节及解决途径,自然资源学报,1997(4);农业信息工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中国工程科学,2000(3)等。
李小建教授现在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经济地理》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地理科学进展》副主编,《地理学报》、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人文地理》等4家核期刊编委;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理事。
1993年1月被评定为河南省优秀专家; 1995年9月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6年8月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王发曾教授:男,汉族,1947年3月出生,河南开封市人,中共党员。
河南大学副校长,河南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美国波士顿大学访学者、客座教授(1987--1988年),担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数学模型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地理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城市地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区域综合发展、城市生态学。
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56篇学术论文,独著、主编或参编并正式出版15部学术专(译)著,主持或参加完成16项国家级、省级或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获得18项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
在以下研究领域里取得了较突出成绩并做出创造性贡献:(1)城市(镇)体系调空与发展;(2)城市可持续发展;(3)城市规划与设计;(4)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建设;(5)城市犯罪分析与空间防控。
所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如下:(1)皖南山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国家综合考察委员会项目);(2)伏牛山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河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项目);(3)发展中国家城市住宅市场研究(国际合作项目);(4)开封市阳光街区分区规划与设计(河南省建设厅项目);(5)人类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河南省教育厅项目);(6)河南省城镇体系的发展机理与调空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河南省新设城市预测与规划(国家民政部项目);(8)河南省城市土地定级估价(河南省土地局项目);(9)河南人口·资源·环境直辖市发展研究(河南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10)我国城市人工物质环境的空间设计及其环境质量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河南省城市体系规划(河南省建设厅项目);(12)河南省城市职能更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河南省自然科学基础项目研究);(13)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河南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获得的奖励有:河南省优秀教师奖,开封市优秀教师奖,河南大学优秀教师奖,中国地理学会优秀教材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材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优秀论著二等奖,河南省人民政府实用社会科学一等奖,中共河南省?quot;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等。
李小建教授:男,博士。
1993.11被破格评为教授。
1994.4被任命为河南大学地理系主任。
1994.10-1995.1获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资助,赴港进行专题研究。
1995.5-7参与亚洲开发银行河南西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TA 2042),为实地调查组组长。
1995.5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所研究员。
1995.8被聘为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并于1995.8-1997.2赴美讲授4门课程。
期间兼在堪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97.6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研究员,1997.6-1998.2赴港研究。
1998.6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
1998.9被聘为南开大学兼职教授;1998.11被聘为中国科学地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99.9-1999.12被聘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0.3被聘为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2000.10被聘为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2001.3被聘为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1.9被任命为河南大学副校长。
2005.12-2006.6年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赴牛津大学环境中心进行学术研究。
先后出版专著15部(包括合著10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篇。
获各种科研成果奖励12项。
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是关于公司地理的研究成果。
90年以来,提出了我国公司地理的研究框架,并结合中国实际先后从农村工业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以全新的思路推动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经济地理学家的国际学术地位。
先后主持16项国家、省部级和国际性科研项目,参与5项国际合作项目。
所主持完成的项目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纳,效益显著。
作为河南大学人文地理学学科的带头人,连续第4、5、6次获批省重点专业。
并带领该专业于2000年获批博士学位点,成为全国近8年来该专业唯一获批的博士点。
2003年获区域经济学博士授予权和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资格,2005获地理学一级学科授予权。
李小建教授现在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经济地理》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地理科学进展》副主编,《地理学报》、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人文地理》等4家核期刊编委;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理事。
1993年1月被评定为河南省优秀专家;1995年9月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6年8月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秦耀辰,男,汉族,1959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
1981年12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专业,留校任教至今。
1989年9月至1990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从事国土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
1994年10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6年5月被确定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6年6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
2007年9月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现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地理模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地理科学进展》、《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杂志编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预备参事,政协开封市七、八届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与信息系统。
先后主持完成12项省部级以上的各类科研项目。
1987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投入产出潜力理论及其在区域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2001年主持完成河南省十五规划重大项目“省属综合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研究”。
2003年主持国家科技部项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黄河流域分中心建设”。
2006年主持河南省政府项目“郑开大道两侧功能区规划模拟系统的设计和研发”等。
近20年来,先后出版著作16部,代表性著作有:《区域系统模型原理与应用》,独著,科学出版社,2004;《地球信息科学引论》,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2003;《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与应用》,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黄土高原地区综合开发治理模型研究》(合著),科学出版社,1991。
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
代表性论文有:“区域持续发展的指标研究”,地理学报,1998(2);“On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And Expert System In GI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1997(4);Advances in applied studies of fractal theory in geography in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4.6;The Features and Discrimination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The 29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Seoul, 2000.8;河南省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与调控,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7(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