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具体分析
1、长期资产处置
长期资产处置非公允化。
年末卖“家当”,通过以非公允价值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而突击操纵“报表利润”,已成为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脱贫致富”的首选手段。
2、非货币性交易
非货币性交易货币化。
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通常不确认损益,即使确认损益也严格控制在补价范围之内。
上市公司为避开上述规范,则将实质性的非货币性交易货币化处理:或是先以较低价值的资产与关联方较高价值的资产置换,换入的资产以换出资产的较低账面价值入账,然后再以市价对外售出换入资产;或是想方设法将“补价”比例提高到交易额的25%以上,堂而皇之地将非货币性交易转化为货币性交易处理。
3、关联性交易
关联性交易非关联化。
按财政部《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对于显失公允关联交易的收益应确认为资本公积入账,而不计入当期损益。
上市公司为摆脱这一规范,则将实质性的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处理:或在关联交易前,关联方通过出让相关股权或中止受让相关股权在名义上解除其关联关系;或通过"先输血,后重组"的方式,大股东在正式入主上市公司前,先以非公允价值与上市公司进行潜在的关联交易;或采用“体外循环法”,通过多重参股等间接控制的公司形成“过桥”公司,将一笔关联交易变成两笔或两笔以上的非关联交易等。
4.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
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为了支持当地上市公司保牌或获取再融资资格而给予上市公司特殊的财政补贴。
获得财政补贴金额巨大的上市公司,未来能否继续获得财政补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中,部分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由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
构成。
5、债务重组损益。
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上市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资金周转不畅。
因此, 债务重组便成为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实现业绩增长的手段。
6、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现象非常普遍。
尽管从金额上资金占用费在非经常性损益中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由于资金占用费实质上是一种利息收入,较大的资金占用费收入意味着有大笔资金被他人占用,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