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原生物学检验习题集

病原生物学检验习题集

病原生物学检验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L型细菌:是指在某情况下,(如受溶菌酶或青霉素作用),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可遭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当菌细胞壁受损后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称L型细菌。

2.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正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叫转化。

3.SPA: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绝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

SPA可与除IgG3外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二者结合后,IgG的Fab段仍然可以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实验室常利用SPA这种特性进行协同凝集试验,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测。

4.抗原性漂移:通常认为流感病毒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部分人群对新毒株没有免疫力,引起小规模流行。

一般认为是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

5.AIDS: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原体为HIV。

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经过原发感染急性期、无症状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及典型AIDS四阶段,最后常死于感染和相关肿瘤。

6.KIA: 克氏双糖实验,可检测出细菌是否能够分解乳糖、葡萄糖,7.串珠试验:将待检菌接种于含青霉素0.05-0.5U/ml培养基上,经37℃培养6小时后,炭疽杆菌可发生形态变化,显微镜下可见大而均匀的圆球状菌体,成串珠样排列,为串珠试验阳性。

8.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章节9.汹涌发酵:将产气荚膜梭菌接种于牛乳培养基中,该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向上推挤,甚至冲开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为汹涌发酵。

10.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转导。

11.溶原性转换:是指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如产气白喉杆菌的形成。

12.接合:是指两个细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接合。

13.肥达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用于肠热症的辅助诊断。

14.抗原性转变: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钟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

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

15.Dane颗粒: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

电镜下呈大球形颗粒。

其结构由双层壳和核心组成。

外壳为包膜,表面有HBsAg、Pre-S1Ag和Pre-S2Ag。

内壳为衣壳含有HBeAg 和HbcAg。

核心为双链DNA和DNA多聚酶。

16.MIC:最低抑菌浓度17.线索细胞: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可见大量阴道上皮细胞,少量脓细胞及无数成簇的阴道加德纳杆菌群集或吸附于上皮细胞表面,致使细胞边缘晦暗,成锯齿形,即为线索细胞。

18.迁徙现象: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蔓延成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称迁徙现象。

19.神奈川现象:副溶血弧菌在普通血平板(含羊、兔或马等血液)上不溶血或只产生α溶血,但在特定条件下,某些菌株(从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菌株95%以上)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D-甘露醇作为碳源的我妻(wagatsuma)琼脂上产生β溶血现象,称为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 KP)。

20.细菌L型:L型细菌是指在某情况下,(如受溶菌酶或青霉素作用),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可遭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当菌细胞壁受损后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称L型细菌。

21.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DNA上,成为细菌DNA的一部分,并能与细菌染色体一起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又能传至子代细菌的。

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22.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并有4个特性。

23.外斐反应: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多糖抗原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如OX19、OX2、OXk等)的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由于变形杆菌抗原易于制备,其凝集反应结果又便于观察,因此临床检验中常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为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用于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抗体,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24.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在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浆内形成的嗜酸性包涵体,叫内基小体,可作为诊断狂犬病的指标。

25.Prion: 即朊粒,蛋白性感染颗粒(prot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的英文缩写。

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至今未能查到核酸,对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潜伏期长,引起人和动物形成以海绵状脑病(TSE)为特征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症状,随即昏迷死亡。

26.卫星现象:将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共同培养时,由于后者能合成V因子,故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此为卫星现象(satellite phenomenon)。

27.转座子: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细菌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DNA序列。

28.迁徙生长:变形杆菌章节29.毒血症:细菌只在局部生长繁殖,不入血,但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

30.霍乱红试验:霍乱弧菌有色氨酸酶和硝酸盐还原能力,当将霍乱弧菌培育于含硝酸盐的蛋白胨水中时,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同时,还原硝酸盐成为亚硝酸盐,两种产物结合成亚硝酸盐吲哚,滴加浓硫酸后呈现蔷薇色,是霍乱红试验。

二、填空题1.细菌生长曲线可分四期: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25)2.血浆凝固酶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二种方法,主要用于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

(77)3.由于A群链球菌可产生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等侵袭性酶,所以炎症容易扩散。

(83)4.肠杆菌科的鉴定,先依据克氏双糖铁(KIA)和MIU 的反应结果初步鉴定到菌属。

(101)5.能够分解尿素的肠杆菌是变形杆菌。

()6.流感嗜血杆茵的生长需要X因子和V 因子。

(175)7.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别试验包括_串珠试验__ 、_青霉素抑制试验_ 、_荚膜肿胀试验、_NaHCO3毒力试验。

(213)8.IMViC是指吲哚、甲基红、VP 和枸橼酸盐试验。

9.细菌的遗传物质有染色体、质粒、转座子。

(27)10.荚膜肿胀试验是用已知抗血清与细菌的荚膜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可使细菌荚膜显著增大,常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测和分型。

(16)11.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的检查方法是验血。

12.霍乱病人的典型大便呈“米泔水”样便,霍乱主要的致病物质为肠毒素,采集标本后首先进行动力和制动试验,然后接种入碱性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

(193)13.结核杆菌通常采用抗酸染色法,可选用罗氏培养基,培养4-8周可见菌落,菌落形态多为粗糙型。

(241)14.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核衣壳。

1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菌毛、芽胞、鞭毛、荚膜;细菌的运动器官是鞭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是菌毛、荚膜。

(16)16.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方式有转化、转导、接合和溶原性转换。

(31)17.肠道杆菌的抗原结构比较复杂,一般都有菌体(O)抗原、H 抗原和K抗原;其中的O 抗原和H 抗原是肠道杆菌血清学分群和分型的依据。

(102)18.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鞭毛和肠毒素。

(193)19.大多数真菌不需要复杂的营养就能生长,最常用的培养基是沙保弱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某些深部病原性真菌需要在温度为37℃生长良好。

(351)20.白喉棒状杆菌革兰染色呈_阳性__ ,用阿伯脱染色可在菌体一端或两端或中央有明显的染色较深的颗粒,称_异染颗粒_ ,可作为白喉杆菌形态学鉴别要点。

(231)三、单项选择题1.细菌的繁殖形式是()A.接合B.裂殖C.胞子D.二分裂2.细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A.脂类B.蛋白质C.糖类D.肽聚糖3.属于细胞毒素的外毒素是()A.白喉毒素B.破伤风痉挛毒素C.肉毒毒素D.产气荚膜梭菌毒素4.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B.有包膜的病毒才有感染性C.衣壳由壳粒构成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5.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A.吸附作用B.保护核酸作用C.病毒包膜的成分D.对脂溶剂敏感性6.下列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百日咳鲍特菌D.淋病奈瑟菌7.在半固体培养基表现为无动力的菌属是()A.沙门菌属B.志贺菌属C.大肠埃希菌属D.变形杆菌属8.对破伤风梭菌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伤口感染,细菌侵入血而致病B.革兰阴性菌,具周鞭毛C.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D.芽胞抵抗力强9.不属于肠道病毒的是()A.腺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D.柯萨奇病毒10.孕妇感染哪种病毒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A.流感病毒B.鼻病毒C.麻疹病毒D.风疹病毒11.HIV感染靶细胞表面的受体主要是()A.CD4分子B.CD8分子C.CCR5 D.CXCR412.目前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主要是()A.HDV B.HEV C.HBV D.HCV13.检测内毒素常用的方法是()A.动物试验B.鲎试验C.免疫学方法D.毒力试验14.因休克、败症死亡的患者,尸体解剖心血培养发现有革兰阳性矛头状双球菌生长,该菌可能是()A.溶血性链球菌B.脑膜炎奈氏菌C.痢疾杆菌D.肺炎链球菌15.检查哪种细菌指数可判断水、食品是否被粪便污染()A.葡萄球菌B.链球菌C.志贺菌属D.大肠菌群16.关于结核快速诊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PCR技术鉴定DNA B.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染色C.动物试验D.标本涂片荧光染料金胺染色17.病毒的人工培养的方法是()A.组织培养B.动物接种C.鸡胚培养D.以上都是18.分离淋病奈瑟菌时,下列方法不能采用的是()A.标本应保温保湿B.标本应立即送检C.在厌氧环境中培养D.在5%~10%二氧化碳中培养19.链球菌属与葡萄球菌属的初步鉴别试验为()A.DNA试验B.触酶试验C.氧化酶试验D.葡萄糖发酵试验20.粪便标本分离沙门菌所用的培养基为()A.S S平板B.卵黄双抗培养基C.高盐甘露醇平板D.碱性平板21.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C.破坏菌细胞壁的多糖骨架.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E.22.关于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叙述错误的是( )A.是细菌的病毒B.不具有抗原性C.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D.形态多呈蝌蚪状23.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C.构成病毒衣壳蛋白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24.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 )A.透明质酸酶B.凝固酶C.耐热核酸酶D.链道酶25.关于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阴性,成双排列B.营养要求高,常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C.对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强D.产生自溶酶26.关于霍乱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形B.革兰染色阴性C.一端单鞭毛,运动活跃D.营养要求高,在普通培养基不能生长27.进行药敏试验时,常选择的细菌生长阶段是( )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退期28.不只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的微生物是( )A.衣原体B.螺旋体C.立克次体D.支原体29.大肠埃希菌的典型生化反应是( )A.分解乳糖产酸产气、IMViC++――B.不分解乳糖、IMViC++――C.分解乳糖产酸产气、IMViC――++D.不分解乳糖、IMV iC――++30.均以粪-口途径传播的微生物是( )A.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破伤风杆菌C.布氏杆菌-新型肠道病毒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麻风杆菌31.不是由人类出血热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A.肾综合征出血热B.回归热C.新疆出血热D.埃博拉热32.目前已在全世界灭绝的病毒是( )A.HIV B.HBV C.天花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33.在细菌生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 )A.迟缓期B.对数期C.衰退期D.稳定期34.某单位发生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