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15
设置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p15
水深(m)
≤5 5~10 >10
采样点数
1(距水面0.5m) 2( 距水面 0.5m 河底 以上0.5m) 3(水面下0.5m,1/2深 处,河底以上0.5m)
说 明
水深不足 1m 时 , 在1/2水深处 河流封冻时,在 冰下0.5m处
若有充分数据证 明垂线上水质均 匀,可减少采样点
8
背景断面: 提供水系环境背景值的采样处,
所谓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很少受到人类
活动影响的区域内水体的物质组成与 含量。
9

对照断面: 设在污染源的上游,反映进入本 区域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为了解流
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具有参比和对照作用,一个河段一般 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10
控制断面:
主要反映本地区排放的废水对河段水质的
在营养化的问题,以及氮、磷、溶解氧
等组分浓度的改变等。
23
① 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
置监测断面。
② 以各功能区(如城市和工厂的排污口、 饮用水源、风景游览区、排灌站等)为中 心,在其辐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 ③ 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 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 设置监测断面
29
(5) 工业废水
①一类污染物:包括汞、镉、砷、铅、 Cr (VI)和强致癌物等。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出
口处布点采样。
②二类污染物:包括总不可滤残渣、硫化物、
挥发性酚、氰化物、有机磷、石油类、铜、
锌、氟、硝基苯类、苯胺类等。 在工厂总排 污口处布点采样。
30
采集方式有: 间隔式等量取样、平均比例取样、随机
量、油类、硫化物、余氯等项目需要单独
采样;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 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pH、
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
50
(2)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 表。每个水样瓶都应贴上标签(填
写采样点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
测定项目等),要塞紧瓶塞,必要 时还要密封。
51
二、样品保存与运输管理 (一) 水样的保存 水样的保存要求:
53
对于易受微生物分解、易氧化而发
生变化的水样在低温阴暗处保存,
或加入防腐剂(氯化汞、苯、甲苯、
氯仿等)--保存方法。
54
保存方法:
1. 冷藏或冷冻法
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 挥发和化学反应速度。但此法不适宜作
为长期保存样品的手段,尤其是废水样
品。
55
2. 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1)控制溶液的pH值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O3酸化至pH 为1~2,既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 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对低价金属离子很有 效); 高价金属离子,特别是含氧酸根阴离子在 酸性中也可发生变化,(Cr(Ⅵ)在酸性中可转 化成Cr(Ⅲ))-因此测定Cr(Ⅵ)的水样应在中性 或弱碱性中保存。 56
第二章 水样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明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对象——设
计监测网点——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
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
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订全过程质量
保证措施和方案实施的进度计划。
1
水质分析步骤:
1.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水样的预处理(干扰物质的分离
和待测物的富集) 3.试样中待测组分的测量:
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且左、中、右 三点浓度差异较小。
12
对 照 断 面
控 制 断 面
控 制 断 面
削 减 断 面
500m
1500m
河流监测断面设置
13
A-A’对照断面 G-G’削减断面 C’ A B-B’、C-C’、D-D’、E-E’、F-F’控制断面 污染源 排污口 水流方向 自来水取水口 F D G
43
(1)地表水
采集水样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①采水器采水;
②泵抽装置采水;
③采水器中放入吸附剂浓缩采样。
参见P12 表2-1
44
(2)井水、泉水、自来水
①井水
从监测井中采集水样常利用抽水机设备。 启动后,先放水数分钟,将积留在管道内的 杂质及陈旧水排出,然后用采样容器接取水 样。 对于无抽水设备的水 井,可选择适合的专
盛样品前,应用所采水体的水冲洗2~3次 再装水样。如果容器中已预先加有保存剂,可 直接装入水样。
42
还应根据待测项目的要求: 1、测定硫酸盐及铬时,不能用铬酸 钾-硫酸洗液。 2、测定磷酸盐时,不能用含磷的洗 涤剂来清洗玻璃容器。 3、测定油和脂类的容器不能用肥皂 洗涤。 4、细菌检验时,容器清洗后还要做 灭菌处理。
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4) 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5) 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
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 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7
监测断面设置
对一个水系进行污染调查时,一般
需要设置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消 减断面。
对于某一河段污染进行调查,一般
设置对照(或清洁)断面、控制断 面和消减断面。
取样和定时取样数种。
参照p19-表2-5
31
2.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采 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32
(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
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 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 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 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
(1)抑制微生物作用;
(2)减缓化合物或配合物的水解、 解离及氧化还原作用; (3)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损失。
52
保存时间即最长贮放时间,一般
污水的存放时间越短越好。清洁水样:
72h ;轻污染水样:48h;严重污染水 样:12h。
采样和分析测定之间相隔时间越
短,所得分析结果越能代表所取水样 所属水体的水质情况。
影响,可及时掌握受污染水体的现状和变化动
态,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还
应设置在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水产资源集中 区域、主要风景游览区,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 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等处。
11
消减断面:
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
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
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此断面
48
4.采样量 (p211附录1)
根据测定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别计算需用量 并增加20%~30%作为实际采样量。 满足常规理化分析需要采集 2 ~ 3L 水样, 进行全分析时需采集10L水样。
除了测定溶解氧外,样品瓶应留有10%容
积的空隙。
49
5. 采集水样注意事项
(1)测定悬浮物、溶解氧、生化需氧
梢水时应注意采样时间,夜间可能析出
沉积于管道的附着物,取样时应打开龙
头放水数分钟,排出沉积物。采集用于
微生物学指标检验的水样,采样前应对
水龙头进行消毒处理。
26
④ 二次供水的采集
二次供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
经再度储存、加压和消毒或深度处理,经
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二
次供水的采集,应包括水箱(或蓄水池)
监测断面的设置 监测断面上采样点的确定
4
监测点的布设上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断面布设法 对于较大的河流,如河
面宽,水量大(>150m3/s),水深流急,
可以采用多点断面 ;
(2)单点布设法 适用于河面狭窄、水浅、
流量不大的小河流,且污染物在水平和垂
直方向上都能充分混合,可以直接在河中
心采样。
用采水器采集水样。
4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②自喷泉水
对自喷泉水,可在涌出口处直接
采样。 地下水的水质比较稳定,一般采
集瞬时水样,即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46
③自来水或抽水设备中的水
采集自来水及具有抽水设备的井水 时,应先放水数分钟,使积留于水管中
的杂质流出后再采集样品。
47
( 3)废(污)水样
①浅层废(污)水:可从浅埋排水管、沟道中 采样,用采样容器直接采集,也可用长把塑 料勺采集。 ②深层废(污)水:可将深层采水器沉入检测 井内采样。 ③自动采样:采用自动采水器可自动采集瞬时 水样和混合水样。
16
<50m
中 泓 线
50~100m
有 明 显 水 流 处
采样点位确定
17
100~1000m
有 明 显 水 流 处
中 泓 线
有 明 显 水 流 处
采样点位确定
18
等间距设置
>1500m
采样点位确定
19
水面下 0.3~0.5m 处 <5m
10~50m
5~10m
½ 水深处 河底以上 0.5m处
采样点位确定
5
断面布设法: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主要考虑水质变 化较为明显、特定功能水域或有较大的
参考意义的水体,具体来讲可概述为六
个方面:

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
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6
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3)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
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
24
(3)生活饮用水
① 水源水的采集:水源水是指集中
式供水水源地的原水。水源水的采样点 通常应选择汲水处。
② 出厂水的采集:出厂水是指集中
式供水单位水处理工艺过程完成的水。 出厂水的采样点应设在出厂进入输送管 道之前处。
25
③ 末梢水的采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