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与世界工人运动相关知识点梳理:一、第一国际:1、时间:1864—18762、简介: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
由于会名太长,有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简称为“国际”,历史上即称为“第一国际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二、第二国际1、时间:1889—19142、简介: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
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
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即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瓦扬、拉法格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
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
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
欧战时各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派违背了“非战”的决议,反而帮助资产阶级去从事国际战争,于是第二国际几同无形消失。
及欧战终了,各国社会党会议,通过《拥护国际联盟案》,并筹备恢复第二国际。
1920年在日内瓦召开大会,第二国际才恢复起来。
第二国际并未正式宣布解散,只是停止活动,但列宁在1914年8月4日德国社民党议员在德国国会投票通过军事预算案消息后,宣布:“第二国际已死,第三国际万岁!”三、第三国际:1、时间:1919—19432、简介:第三国际成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当时俄国无产阶级已经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
第三国际本名“共产国际”,以别于第二国际的本名“工人国际”。
第三国际初成立时各国支部差不多皆为第二国际原有的支部分裂出来的,即第二国际中的革命派发展为第三国际,正式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
第三国际的领导是保加利亚人基米特洛夫,真正权力中心在斯大林。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
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
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四、世界工人运动:1、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运动1830年法国七月王朝建立后,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状况更趋恶化,引起普遍不满。
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有9万多工人。
他们每天劳动长达15—18个小时,劳动报酬却极为微薄,无法赡养家庭,且工作条件十分恶劣。
1831年中旬起,工人群众多次要求增加工资、缩短工时和改善劳动条件,均遭资本家和政府当局拒绝。
11月21日,里昂各行业工人纷纷罢工示威,当局调集军队前往镇压。
工人们便在“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下举行武装起义。
经过同军警的3天浴血奋战,起义工人占领了整个里昂市,拘押了省长,成立了工人委员会。
由于缺乏斗争经验,没有彻底摧毁旧政权,结果反动政府调集6万军队进攻里昂城,12月3日工人起义被血腥镇压了。
1834年2月,里昂工人再次举行罢工,抗议当局逮捕工人领袖和颁布禁止工人结社的法令。
4月9日,工人罢工发展成为起义。
这次起义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目标,其口号是“不共和毋宁死!”这次起义得到了巴黎、圣亚田、格累诺布尔、马赛等城市工人的响应和支援。
在里昂市内,起义工人筑起街垒,同政府军警展开了6天的激烈巷战,终因力量对比悬殊被残酷镇压下去了。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是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著名三大工人运动之一,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
两次里昂工人起义表明,法国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1836:英国宪章运动1834年,英国新国会颁布了新的济贫法,决定实行残酷压迫工人的习艺所制度。
为了求得自身经济政治地位的改善,英国先进工人决心通过争取普选权等政治权利,把国会改革斗争继续推向前进。
1836年6月,成立伦敦工人协会作为斗争的组织中心。
1837年2月,伦敦工人协会拟定了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致国会请愿书。
1838年5月请愿书以《人民宪章》的名义公布,号召人民签名支持,由此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宪章运动。
1839年2月,在伦敦召开宪章派第一届代表大会。
1840年7月,又在曼彻斯特召开大会,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以便统一领导全国的宪章运动。
宪章运动以《人民宪章》征集签名的形式,举行全国范围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前后持续12年,出现三次斗争高潮。
第一次(1838—1839年),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约128万人;1842年掀起第二次高潮,签名的达330多万人;1848年的第三次则有500多万人。
在宪章运动期间,工人们还提出了改善劳动人民生活条件、缩短工时和增加工资等其他要求,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工人总罢工和武装起义。
由于统治阶级的镇压破坏、分化瓦解以及宪章派内部缺乏正确有力的领导核心和理论指导,伴随着1848年欧洲革命转入低潮,宪章运动终于失败了。
英国宪章运动吸引了成百万工人为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而斗争的广泛的群众运动,有力冲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锻炼和教育了英国工人阶级,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英国宪章运动是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著名三大工人运动之一,是英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运动。
它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之一。
3、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西里西亚是当时德意志的纺织业中心,有工人3.6万人,长期受地主和资本家的双重剥削与压迫,生活状况十分悲惨。
1842年德意志地区发生饥荒,仅西里西亚就饿死6000人,“饥民暴动”时有发生。
1844年6月初,西里西亚部分纺织工人迫于无奈要求增加工资,工厂主以殴打工人作为回答。
6月4日,斗争发展为3000多工人参加的起义。
他们捣毁机器和厂主住宅,烧毁票据和帐簿,并用石块、木棒击退前来镇压的军警,占领了工厂和邻近的村镇。
6日,政府调集大批援军血腥镇压,经激战后起义失败了。
在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影响下,6—7月间德意志许多地区爆发了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运动,在英戈尔施塔特城和莱亨堡城等地甚至发生了工人暴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尽管规模不及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但它是德意志现代工人运动的开端,是德国无产阶级觉醒并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这次工人起义“一开始就恰好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在起义结束时才做到的事,那就是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
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著名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德意志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第一次大规模阶级搏斗。
4、1871:法国巴黎公社革命1870年,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结果法军惨败。
9月,巴黎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国防政府。
当时普军侵占了法国1/3以上的领土,10万普军直逼巴黎。
巴黎工人奋起抗战。
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在三个星期里就发展壮大到约30万人,还购置了数百门大炮。
但国防政府害怕工人武装甚于害怕普鲁士军队。
它在镇压了巴黎人民的两次武装起义后,同普鲁士签订了停战协定。
1871年2月,卖国贼梯也尔组织了新政府,继续执行出卖民族利益和反对无产阶级的政策。
3月18日凌晨,梯也尔政府派兵偷袭蒙马特尔高地的停炮场,企图解除工人武装。
巴黎工人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击溃了政府军,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市政府。
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
巴黎公社革命取得了胜利,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成为实际上的临时革命政府。
但中央委员会没有乘胜向凡尔赛进军,却忙于公社的选举,给反动派以喘息之机,犯下致命的错误。
3月28日,新当选的公社委员朗维埃庄严宣布:“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巴黎公社成立后的两个月里施行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措施:宣布公社委员会是取代旧政府的唯一政权,新建10个委员会以取代过去政府的各部;取消征兵制和常备军,宣布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是唯一的武装力量;实行民主选举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民主制度;废除高薪,实行兼职不兼薪的制度。
公社还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劳工的法令。
梯也尔政府则重新组织武装力量,并同普鲁士军队一起于5月21日攻入巴黎市区。
经过一周激烈的巷战,5月28日凌晨,巴黎公社战士弹尽粮绝,最后的147名社员在拉雪兹神甫公墓东北角的墙下牺牲。
拉雪兹神甫公墓的这段墙被后人称为“巴黎公社社员墙”,它是巴黎公社精神的永恒历史见证。
巴黎公社是法国无产阶级1871年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1886: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罢工1880年美国工人游行集会要求8小时工作制。
1884年,联邦贸易组织通过了一项解决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8 小时工作制,但此后,工人们仍然被强迫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甚至14小时,这使得该项立法明有实亡,而各地的联邦首脑对此却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友好的态度,于是一场为争取8小时工作的罢工开始了。
1886年4月,25万工人参加了五一劳动节游行示威活动。
此项活动由非政府国际工人联合会组织,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对这次活动愈来愈表现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惧,当地商界首脑要求增加警察和军队的数量。
芝加哥商业俱乐部购卖了2000美元的枪支用于警戒对付这次罢工,5月1日这次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四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在广场集会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
这场集会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什么事件,但在最后一位讲演者登上讲台时,天下起了雨,广场上只剩下几百人,180 名警察进入广场疏散人群,这时一颗炸弹飞向警察中间,炸死一名,炸伤七名警察,警察立即向人群开火,打死一名打伤多名群众。
由于无法断定是谁扔的炸弹,这个事件成了攻击劳动节游行活动的把柄,警察查抄怀疑对象的家和办公室,有数百人在未指控下被逮捕,尤其是那些此次活动的领导者被袭击,8名芝加哥活动的积极倡导者被指控涉嫌广场炸弹事件和企图谋反,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开庭审判,判决其中4人于1887年11月11日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