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

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

★第5讲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3.地层(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②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1)概念: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2.古生代(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2)演化特点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④结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3.中生代(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2)演化特点①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②生物演化⎩⎪⎨⎪⎧动物:爬行动物盛行,后期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③地质矿产:也是主要的成煤期。

④结束: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4.新生代(1)时间:距今6 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2)演化特点①海陆演化: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②生物演化⎩⎪⎨⎪⎧⎭⎪⎬⎪⎫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③气候演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地震波主要分S横波和P纵波。

(2)两个不连续界面①A界面——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B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三大圈层的划分地壳地幔地核图中范围A层以上部分A、B两层之间的部分B层以下部分,内部分为C 外核和D内核(1)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3)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微点1 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1)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地层在下,新的地层在上,呈水平状态。

研究地层的性质、厚度、相互关系以及地层中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2)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

不同年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年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的或相近的化石,如含有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等。

微点2 根据地层和化石推断地理环境根据地层的组成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所含的化石,可以推知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地区;由丰富植物化石组成的含煤地层,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微点3 生物的演化顺序(1)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3)菌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4)海生无脊椎动物→海生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微点4 两种地震波的特点比较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共性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微点5 地壳≠岩石圈厚度 范围 联系地壳 平均为17千米 地表至莫霍界面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平均为10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地球的演化历史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⑥⑤D .③④⑤⑥2.如果在地层⑥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下列对其他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层形成于白垩纪B.③地层形成于三叠纪C.④地层形成于二叠纪D.⑤地层形成于寒武纪【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C2.B地球的演化历程地质历史时期地表的演化生物的演化矿产的形成植物动物前寒武纪冥古宙海洋与陆地形成,大气成分变化出现有机质无重要成矿期(铁、金、镍、铬等矿物) 太古宙出现蓝藻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古生代早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形成联合古陆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无脊椎动物繁盛—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脊椎动物发展,出现两栖动物并逐渐进化为爬行动物重要成煤期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盛行,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出现主要成煤期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地壳运动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四纪出现人类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A.物理演化B.化学演化C.大气演化D.生物演化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

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故选C。

答案:1.B 2.D 3.C地球的圈层结构(2019·高考北京卷)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B1.内部圈层2.外部圈层圈层组成作用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影响地表温度变化,提供氧气,形成多变的天气现象水圈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引起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生物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改造地表形态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C.②层是软流层D.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大部分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内、外核之间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到地表的部分为地壳,由图可知,海洋中地壳没有缺失;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小部分;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图中①层和②层,软流层属于地幔。

第2题,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此后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速减小。

答案:1.B 2.C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4.下列对A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有机圈层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④是由生物组成的圈层⑤它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A.①⑤B.③④C.④⑤D.①②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位于最底层,是岩石圈,而位于岩石圈与大气圈中间的是水圈,生物圈是分布最广、覆盖面最广的圈层,跨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故A、B、C代表的圈层分别是生物圈、水圈、岩石圈,故选D。

第4题,生物圈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生物圈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厚度并不是最小的;质量最大的圈层是岩石圈;生物圈不仅仅由生物组成,还包括其他物质;生物圈占据着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故选A。

答案:3.D 4.A选择题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历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2.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前寒武纪联合古陆形成B.在古生代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产C.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D.在新生代形成了环太平洋沿海地区的高大山系解析:第1题,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三叶虫为古生代早期生物,鱼类为古生代晚期生物,恐龙为中生代生物,故B选项正确。

第2题,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后期,A选项错误;在前寒武纪形成了大量铁、金等金属矿产,B选项错误;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造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后期,另一个是中生代,但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C选项错误;新生代形成了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在此时期落基山、安第斯山等环太平洋高大山系逐渐形成,故D选项正确。

答案:1.B 2.D(2020·株洲检测)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4.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宙D.新生代5.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第3题,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第4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