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谈三个问题:1、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是怎样的关系。
2、西方文明继承了古典文明的哪些遗产?3、认识古典文明在今天的意义。
一、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是怎样的关系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很简单,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但这种源与流的关系比较特殊,与我们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不一样,古典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关系不是亲本的关系,而是嫁接的关系。
我们知道,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中国知识界善于对事物简化,用学术的话语是概括,用计算机的术语就是最小化,将源头最小化为两个希,就是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Greek civilization and Hebrew civilization)。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古典文明首先是指古希腊文明,其次也包括之后的古罗马文明。
其中,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开端与核心组成部分,古罗马诗人贺拉西有个名句:“被征服的希腊把它的征服者变为俘虏”,恰如其分地说明古希腊文明的优势地位,因为古罗马文明在相当程度上是希腊文明的模仿者和继承者。
希伯来文明系指统治西方精神世界千年之久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是从希伯来文明或小一点说希伯来人的宗教犹太教脱胎而来,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其实还是犹太教的一小支派别的精神与组织领袖。
历史非常有意思,常常是当事人想进这个房间,结果却进了另一个房间。
耶稣本来要进是犹太教房间,而他的门徒们却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把它送到了另一个房间。
基督教的胚胎虽来自希伯来文明,但却是在古罗马的母体内孕育成熟并成长壮大的。
因为基督教虽是在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产生,但它真正成为独立的宗教并广泛传播却有赖于罗马帝国对地中海周边世界的统治,特别是最终从被压迫者的宗教变为统治者的宗教,有赖于罗马皇帝在公元4世纪接受基督教,并在帝国范围内对它的大力扶持、推广,甚至对其宗教教义、组织进行全面整合的结果。
基督教正是在这种流变当中,逐渐拉丁化与希腊化,比如《新约全书》是用古希腊文写成的,希腊文一直在东正教教区和拜占廷帝国范围内广泛使用;而西部天主教则广泛使用拉丁文,拉丁文至今仍是罗马教廷的书面语言。
所以,基督教虽出自希伯来文明,但它如果没有希腊罗马化,没有保罗之类罗马公民出生入死、前赴后继的忘我传播,没有罗马皇帝后来的大力扶植,它也只是像历史上众多的小宗教一样自生自灭,早就淹没无闻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本身也发展成为古典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趣的是,古典文明和现代西方并不是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比如中华文明的主体始终是汉民族以及汉民族的儒家文化,地域范围也基本上一脉相承的。
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却不是这种一条线上下来的血缘联系。
今天的西方文明的主体民族,如盎格鲁•撒克逊人、高卢人或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在古典文明时期,在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眼里,都属于语言不通、文化低下的蛮族人、异族人。
现代西文中的barbarian 一词出自古希腊语中的一个拟声词",拉丁文作barbarous。
它源于希腊人对异族陌生语言的模仿“吧勒吧勒”(bar-bar),意指急促、含糊不清的说话声,同中文“蛮”字的含义起初并不沾边。
它的复数形式起初是指希腊人对外族人(非希腊人)或不讲希腊语的人的一个没有褒贬意义的通称。
但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取得希波战争胜利之后,开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优越感,蛮族一词也就具有了贬义,即使是罗马人也属于蛮族之列。
后来古罗马人征服地中海周边地区之后,接受了希腊文化,包括希腊人的蛮夷概念,他们把除希腊之外的异族人统称为蛮族。
这种自我中心的意识或希腊中心论,在古代并不奇怪,其他民族也有这种情况,比如犹太人称他们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而“他者”是异教徒;中国的大清王朝以天朝大国自居,称外国是“蛮夷之邦”。
近代以来,这些在历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自我中心论随着西方的崛起,逐渐变为“西方中心论”的一论独大。
所以,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现今西方文明的主体民族并不被视为一路人,而是非我族类的其他民族。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古典文明也随之消亡,书被封被毁被藏,文化在欧洲因此断了传人,取而代之的是基督教文明,达近千年之久。
所以西方的历史同我们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有比较大的区别,它的阶段性非常鲜明。
现代西方文明之所以建筑在古典文明的基础之上,完全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方人在文化上主动认亲的结果。
在西方历史上,有一段所谓的“中世纪”时期,人们因为受基督教和世俗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控制,对古希腊罗马文明几乎一无所知。
后来资本主义兴起,西欧首先开始了社会转型的进程。
这一转就是几百年。
新兴的资产者为了寻找批判现实的思想武器,从尘封的故纸堆中首先找出了古罗马文明,再顺藤摸瓜找出了古希腊文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艺复兴运动。
所谓文艺复兴,就是复兴希腊罗马文化。
这一运动发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
意大利有丰富的古罗马遗存,为新型的城市资产阶级提供了西欧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思想寄托场所与表达的出口,所以当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工商业城市佛罗伦萨时,首先是复兴古罗马文化,随后扩展到复兴希腊文化,因为人文主义者在古希腊文献中获得了拉丁文献所缺少的许多思想文化信息。
而拜占廷,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的的沦陷,为文艺复兴运动向古希腊文化扩展提供了动力。
君士坦丁堡在中世纪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古籍,并且由于长期开办古典学校,有许多懂古希腊语的知识分子。
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没有一个懂古希腊语,所以即使他们在收集古代读物的热情中发现了古希腊作品,也完全不能阅读。
当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知识分子纷纷逃亡,不少人横海到了意大利,成为人文主义者的古希腊语教师,同时也带去了一部分古希腊作品。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开始受到古希腊文学、哲学、艺术,包括建筑艺术、科学、政治学思想等思想文化成分的启蒙和熏陶。
然后,又通过培养留学生、派出学者,从意大利将发掘出来的古典文明成果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进而扩展到英伦三岛。
每一种原有的欧洲民族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古典文明的成分,到了启蒙时代,古典价值观念成为西欧人价值观的基本源泉,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著作被他们奉为学习和模仿的经典。
有相当长的时间,连小学都要开设古希腊拉丁语课,类似我们的古汉语。
懂古希腊和拉丁语以及熟读古典文献,是判断一个人学识教养的基本依据。
我们读启蒙时代思想家们的著作,无论是哲学之父维科,还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洛克等等,古典文献是他们思想的材料来源,许多思想实际上是对古典思想家的模仿,比如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不仅布局近似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而且不少论题和论述都与亚里士多德相近。
这种古典文明遗产为文化教育基本教材或读物的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古典文明的成果就是这样与近现代西方文明联系起来并构成其基础部分的。
直到现在,欧美小学、中学中还普遍设有希腊和拉丁文选修课。
西方的综合性大学则普遍有一个专业,就是专门研究古希腊罗马语言、著述、历史的古典学系(Classics),有点类似我们所称的国学。
在这种传承的过程中,同期的希腊人并没有任何参与,因为他们沦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被基本上排除于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之外。
所以,近代西方文明把古典文明作为自己的基础,完全是古典文明适应近代西方人需要,从而导致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换句话说,现代西方文明的根源――古典文明或再加上希伯莱文明,对于今天西方文明的主体民族来说,都是外来的文明。
二、那么西方文明继承了古典文明的哪些遗产?今天的西方文明尽管随着岁月迁流,遗传变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古典文明的因子仍然可以清晰的辨识出来。
英国诗人雪莱(Shelley)的话很有代表性:“我们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都根源于希腊。
若不是希腊-罗马征服者,或者说若不是我们祖先的统治者用武力传播它的光辉,我们也许仍然是未开化者。
”关于古希腊与古罗马的遗产,有两本很好的著作。
一本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芬利主编的《希腊的遗产》,一本是牛津大学研究员詹金斯主编的《罗马的遗产》。
中文译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大家如果对古典文明的遗产感兴趣,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或到书店购买这两本书。
我想,最表层化的遗产,也就是明眼人每天都能看到的文字。
前两年有一部好莱坞的电影《我的盛大希腊婚礼》(My big fat Greek wedding),这是汤姆•汉克思执导的一部小成本大收入的影片。
片中有一个作父亲的希腊裔美国人,钟爱希腊文化,别人说一个英文词,他便说出自希腊文的哪个词,即使一个词不是希腊词源,他也要牵强附会地说出自希腊词,不时闹些笑话。
其实,这个情节反映了古典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显而易见的联系,也就是语言方面的联系。
现代西洋文字中,比如英文当中,有大约百分之五十的词汇有古希腊或拉丁文词根。
如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论理学、物理学、数学、水利学、电学、文明、民主、共和、街道、金属、蜡烛、奶酪、纸张、原子、诗人、剧作家、基督、圣诞节、圣经、偶像、异端、教父等等,它们不是出自古希腊语,就是出自拉丁语。
这反映英法德俄等文字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词汇不足,只能大量借用古希腊和拉丁的现成词。
可以说古希腊文和拉丁文所赋予欧洲语言大量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汇所反映的含义和观念,是古典文明遗产中最明显的部分。
还有一些露在表面的显性遗产是建筑艺术,戏剧以及戏剧的两种形式悲剧和喜剧,综合性的大型体育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比如建筑艺术,柱廊、雕塑、喷水池、三角形的山墙和圆形的屋顶,美国国会大厦是典型代表。
但这些建筑艺术在今天主要是装饰性的,如同今天我国现代建筑要装饰大屋顶等传统建筑艺术形式一样,基本不具有功能性。
但它们反映了古典文明这一组成部分的不朽价值。
当然也不完全如此。
比如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古希腊的议事会大厅的建筑样式就与现代众多国家的议会大厅内部的结构如出一辙,即有成排的座椅,正面或中央的主席台。
另外扇形的剧场同今天的大型体育场的建筑样式雷同。
再如戏剧起源于古希腊,传到古罗马,成为古代世界最受欢迎的文艺形式。
戏剧所以诞生在古希腊的雅典,显然由于雅典城邦的繁荣,民主制的发展,促进了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的开展,从而创造出悲剧和喜剧的表演形式,以及深刻反映人性复杂性的大量剧本、舞台与剧场的基本格式。
尤其是悲剧,至今仍是戏剧的正剧。
三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希腊人自公元前776年开始举行泛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每4年一次,一直举办到公元217年,持续了进一千年。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是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形式和理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1894年到2004年正好一百年。
第一届和明年这一届均在雅典举行,具有纪念的象征意义。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基本比赛项目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