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大学语文(A Brief Summary to College Chinese)
一、课程目的、任务
《大学语文》主要是为普通高校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以及汉语言文学之外的文科等专业学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表达能力,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增强他们走向未来的信心。
本课程的设置,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某一专业知识,背诵几篇佳作;也不以教会学生写作应用文为务。
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既获得理性智慧的启迪,又受到思想感情、审美体验、精神境界、人生价值多方面的感悟和熏染。
它是在愉悦情绪、提高情趣、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所用教材(参第四)全书分为12单元,每个单元所选作品数量有差,总篇目124题129篇。
授课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心得,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名篇进行教学。
第一单元以民为本中国传统文化本具人本精神,无论是孔子的“爱人”,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等等,都含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因素。
但长期以来因被专制政治利用而得不到发展。
奉行民本思想,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义务和终极目标。
第二单元心怀天下关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心系家国天下,为社稷、苍生、全人类谋利益,不只是少数志士仁人的事情,而应成为每个人的共同追求。
位卑不忘国,位高更要报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先天下忧,后天下乐。
第三单元和而不同关于为人胸襟和处世智慧。
多元并存,不偏执,不狭隘,明理容人,雅量海涵。
在我们民族智慧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衷相济,又各存其见,各有其原则、操守。
为人如此,为事、立国亦如此。
第四单元品格修养关于个人修养。
志存高远,尚德重义,人格独立,诚信宽容,遵纪守法等,皆为修养的目标。
第五单元社会人生关于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与融合。
社会万象,可以成败人生。
如何认识社会正视人生?如何面对社会造成的挫折而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建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六单元人情世态关于世道人心。
世情百态,其异如人面。
所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是良言至理,也是可望而难及的高标。
但正是这种复杂性,才使其多姿多彩,才需要深刻认识。
第七单元乡思亲情关于人的情感。
“人生而有情”,乡土之思,亲亲之情,人同人有。
所谓“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强调的都是乡情和亲情。
爱家乡与爱国家,爱亲与爱人,其实是相联系的。
第八单元爱情婚姻正确树立现代爱情观和现代婚姻理念。
爱情有幸福有痛苦,有美满有遗憾,如诗如歌。
婚姻有温暖有责任,是归宿也是开始,如水如茶。
爱情与婚姻相连,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第九单元人物风神通过学习一些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风神,思考如何走出自己的人生,留下自己的风采。
第十单元咏史怀古不是妄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强调历史意识,文化传统。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没有历史,就会失去走向未来的座标。
第十一单元写景记游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只是今天的话题,古人早已进
行过探讨。
这里面有山水之美的享受,“天人合一”的哲理启迪,环境生态的现代意识。
第十二单元论学品艺终生学习,终生受用。
学问和艺术,不是学者专家的专利,而是天下公器;不是一种职业、手段,而是人人皆可参与其中的审美感悟和人生境界。
2.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魅力和生命的保障,在于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教学个性。
在此前提下,提几点参考意见:
知识智慧与情趣愉悦相结合:课堂教学离不开知识的传授,教师应致力于将中国文化史、文学史的相关知识皆融入教学中。
同时,还可结合教材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做进一步的引申、发挥。
而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深入思考,也是可行方法。
但一定要生动形象,切忌枯燥灌输,完全死记硬背。
情感体验与思想操守相结合:要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着意于亲情、爱情、友情的体验引导。
离开情感,人文素质、人文精神都成了空话。
爱国、爱家与爱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家、国,即谈不上真正的人;人是活生生的人,有情感的人,也是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原则、操守的人。
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合格的人的过程。
审美鉴赏与艺术分析相结合: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学名作,审美鉴赏是重要的一环。
美的体验、美的感受,是现代快节奏、高强度社会人类生活的补充和缓压剂。
鉴赏具有主观性和个体差异,允许教师、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看法。
但文学作品的鉴赏也必须遵循艺术的基本法则,教师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目的。
文化传统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学习中国现当代、外国的文学作品,我们可能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学习中国古近代的作品,更要回归传统。
传承文化,开创未来,是学习《大学语文》的要务之一。
但学习不是墨守,不是照搬,也要有现代意识,具批判眼光。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和自身条件,采用课堂讨论、学生专题发言,以及放映图片、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方式。
参观展览,室外教学,不宜多。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本课程主要使用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学语文》(第九版)(2007年7月第一版)。
此外,还参考以下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教出版社出版出版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本课程一般采用闭卷考试。
若特殊需要,可由授课教师自定开卷考试。
考试内容,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完成。
考试题型,大致有填充、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阅读理解几种。
每份试卷不少于4种题型。
本课程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阅读、鉴赏、分析、批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故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应大于客观性试题,其比例大致为60%:40%。
在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四个能力层次的分配上,识记约20%,理解30%,简单运用30%,综合运用20%。
在难易程度的分配上,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在平时与期末的分配上,平时作业、期中考试占40%,期末占60%。
六、讲授大纲
本课程可采用两条线索讲授,由教师自选;所列篇目或作家作品,仅供参考:
其文学史线索大纲如下:
第一单元:秦汉文学
散文《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等选篇
诗歌《诗经》、《楚辞》、汉乐府选篇
第二单元: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陶渊明诗选
赋江淹、庾信、王粲作品
文《世说新语》等
第三单元:唐宋文学
诗歌陈子昂、张若虚、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黄庭坚等诗选
词李煜、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人的作品
散文魏征、韩愈、欧阳修、柳宗元等人的作品
赋苏轼作品
第四单元:元明清文学
元曲张养浩、睢景臣、马致远等人作品
小说蒲松龄、冯梦龙等人作品
文宗臣、袁宏道、夏完淳、张岱、黄宗羲、袁枚等人作品
词纳兰性德等作品
诗歌吴伟业、龚自珍等人作品
第五单元:现当代文学
文鲁迅、胡适、曹禺、巴金等人作品
诗歌穆旦、徐志摩
小说老舍。
沈从文、吴组缃等人作品
第六单元:外国文学
文爱因斯坦、萧伯纳、斯蒂番·茨威格等人作品
小说托尔斯泰、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等人作品
其教材主题单元线索大纲如下:
第一单元仁者爱人
樊迟、仲弓问仁
齐桓晋文之事
第二单元和而不同
秋水
容忍与自由
第三单元胸怀天下
上枢密韩太尉书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第四单元浩然正气
报任安书
梅花岭记
第五单元冰雪肝胆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念奴娇·过洞庭
纪念傅雷
第六单元洞明世事
哨遍·高祖还乡
婴宁
第七单元以史为鉴
吊古战场文
咏史
第八单元故园情深
别赋
听听那冷雨
第九单元礼赞爱情
蒹葭
长恨歌
鹊桥仙
沈园
第十单元关爱生命
我与地坛
敬畏生命
七、教学时数分配
文学史线索大纲教学时数分配
教材主题大纲教学时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