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格构柱塔吊基础方案

格构柱塔吊基础方案

南京同仁康博花园—康雅苑9-12栋工程塔吊基础专项方案江西昌厦建设集团限公司二○一二年十一月○三日目录第一章工程简介 (1)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地质、水文条件 (2)四、塔吊基础概况 (3)第二章施工部署 (4)一、技术准备 (4)二、人员准备 (4)三、材料准备 (5)四、现场准备 (6)五、施工进度计划 (7)第三章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7)一、施工工艺 (7)(一)立柱桩施工 (7)(二)立柱桩格构柱制作与安装 (10)(三)混凝土浇筑 (11)(四)空孔回填 (11)二、施工保证措施 (12)(一)格构柱定位、固定与吊装 (12)第四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5)一、班组认真按图纸,按规程操作,建立自检、互检质量保证体系 (15)二、技术、质量、施工员应根据各分部分项的设计图纸及操作规程进行技术质量验收 (15)三、基础施工基本要求 (15)四、灌注桩施工 (16)五、加强措施及特殊要求 (16)第五章安全、消防、环保施工保证措施 (17)一、消防及用电安全 (17)二、格构柱加工、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8)三、格构柱施工安全措施 (18)四、管线保护安全措施 (18)五、环境保护措施 (19)第六章成品保护 (19)第七章塔机安拆作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一、本预案的适用范围 (20)二、组织机构和应急资源 (21)三、应急处理程序 (21)四、应急处理措施 (22)LOUQIULIANG 南京同仁康博花园—康雅苑9-12栋工程五、由于坠落或高空坠物造成的事故处理 (22)六、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所造成的事故处理 (23)七、汽车吊倾覆伤人或损坏设备及建筑物的事故处理 (23)八、塔机安拆作业过程中其它事故的处理 (24)九、应急响应要求 (24)第八章矩形格构式塔吊基础计算书 (25)矩形格构式基础9#、11#楼计算书 (25)矩形格构式基础10、12楼计算书 (42)格构柱立面示意图1 (62)格构柱立面示意图2 (63)格构柱立面示意图3 (64)塔吊平面布置图4 (66)第一章工程简介一、编制依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编号:2011579),塔吊安装使用说明书。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其他相关资料等。

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南京同仁康博花园—康雅苑9-12栋工程工程建设地点:江宁区文心街南师附中小学对面结构类型:9-12栋均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7层;地下2层;地上建筑高度约55.54m 工程建设主要参与方:建设单位:南京同仁实业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南京德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江苏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江西昌厦建设工程集团公司勘察单位: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三、地质、水文条件塔吊专用基础桩涉及土层参数(引自地质勘查报告)表一表二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⑤1 30.4 300 ⑤2 岩石天然状态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 rk=1.59(MPa) 1100 注:公式fak=M b r b+M d rm d+M c C k,b=3m、d=0.5m、r取浮重度;②2层公式法采用三轴剪切指四、塔吊基础概况1、布置情况编号塔吊型号方位塔吊中心位置安装高度备注1# QTZ63 9#楼北面D-K轴与D-L轴/ D-3轴与D-4轴之间75米2# QTZ40 10#楼北面D-K轴与D-L轴/ D-11轴与D-12轴之间75米3# QTZ63 11#楼北面D-A轴与D-B轴/ D-2轴与D-3轴之间75米4# QTZ40 12#楼北面D-B轴/ D-11轴与D-12轴之间75米2、基础概况二台QTZ63塔吊初次自由起升高度不大于32~35m,二台QTZ40塔吊初次自由起升高度不大于37~30m。

搭设时避开周边已有建筑物以及市政高压电线;塔吊最终高度约75m。

配套相应附墙件(详见塔吊安装专项方案)。

塔吊基础采用格构式基础,结合桩基。

每台塔吊基础桩4根桩直径700mm,有效桩长11.625m,桩端进入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述②3层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格构柱采用L90X10角钢作为主材,进入桩顶以下4m,详见相应图纸。

地面塔吊承台采用C35混凝土配筋,厚度1.25m,长×宽=4.1m×4.1m。

桩顶标高-9.45m,承台底标高-5.150m。

详见后附塔吊基础施工图纸。

第二章施工部署一、技术准备1、熟悉图纸和做法塔吊基础施工前以及塔吊正式安装前,应熟悉设计图纸和做法,与专业施工队伍的主要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方案,落实各项工作的要点,明确各道工序间的穿插配次序,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人。

2.对技术交底的要求实行“三级”交底制度,项目技术人员就施工方案向各层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责任工程师(工长)向劳务分包负责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劳务分包负责人向操作班组人员技术交底,交代清楚施工部位、作业条件、工艺流程、详细节点做法、质量要求、成品保护、个人安全及环保等。

技术交底必须按照施工方案要求执行,技术交底不能违背施工方案,擅自更改。

如果情况变化,由技术部出方案修改记录通知各部门执行。

二、人员准备施工人数由作业队根据工程部统一安排,劳动力安排如下表:三、材料准备1、塔吊;本工程计划使用二台QTZ63和二台QTZ40塔吊,二台QTZ63分别位于9楼和11楼北侧;二台QTZ40塔吊分别位于10楼和12楼北侧。

在基础施工时投入使用,运行至整个主体工程完工。

预计使用时间为18个月。

采用的塔吊必须有产权备案证、合格证﹑生产厂家制造许可证﹑厂家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等资料。

2、钢材、焊条:角钢,钢板等采用Q345B钢,焊条采用E50,其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钢材、焊条均应有材质证明、合格证、厂家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等资料。

3、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其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并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氯离子、碱含量报告、试块抗压报告等资料。

4、其他辅助材料:白灰、墨斗、线绳、水管、钢丝绳、木方、多层板、钢管5、机具准备5.1施工机具:5.2检测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塔尺、钢卷尺、坍落度筒、混凝土试模、回弹仪等。

四、现场准备1、施工现场场地平整、坚实,满足桩机安装要求,道路通畅,满足车辆通行要求。

2、施工现场电、水源满足各项施工要求,有专业电工负责接电及电器的维护。

3、施工现场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和设备,有专人定期检查和维护。

现场需要的沉淀池、泥浆池等施工完毕,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4、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均按照指定的地点放置,避免给施工和运输造成影响。

五、施工进度计划时间项目2012年11月2012年12月10 20 30 10 20 31灌注桩施工格构柱加工基础施工塔吊安装第三章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一、施工工艺格构柱主要包括钢立柱和立柱桩两部分,上部钢立柱为钢构件,下部立柱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艺如下:钻架定位→钻孔→第一次清孔→测孔深→安放钢筋笼→固定安放格构柱→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测孔深(合格后)→安放隔水球→灌注砼→钻机移位(一)立柱桩施工1、测量控制方法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导线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根据地质情况直接定点或打入木桩定点,并以“十字交叉法”引到四周作好护桩点。

据桩位标志,开挖护筒孔,护筒直径比设计孔径大100cm,护筒高度不小于1.8m。

放入护筒后,护筒孔坑内再次精放桩位点,吊线锤校验垂直度,校正护筒位置和垂直度并固定,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性土夯填实,确保护筒位置的持久准确及稳定。

护筒应使用钢护筒,能承受地面附加荷载产生的侧压力,根据工程地质,护筒直径比设计孔径大20cm,埋设深度应不小于1.5m,护筒宜高于地面30cm,防止地表水流入;放入护筒后,护筒孔坑内再次精放桩位点,吊线锤校验垂直度,校正护筒位置和垂直度并固定,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性土夯填实,确保护筒位置的持久准确及稳定,护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得大于30mm。

3、钻进成孔成孔开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应做好施工原始记录。

钻机定位时要求钻机安装稳固、周正、水平、安全可靠,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保证钻塔滑轮槽缘、锤头中心和桩孔中心三者在同一铅垂线上,并且锤头中心与桩孔中心偏差不大于20mm,确保钻孔的垂直度与桩位偏差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护壁泥浆:根据本工程地质特点,注入口泥浆比重指标定为≤1.15,排放口泥浆比重指标为1.20~1.30,泥浆采用自然土造浆。

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如表土为软弱土层,可加粘土块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

在各种不同的土层岩层中钻进时,其冲程按其参数进行。

每钻进深度4~5m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

本工程桩基持力层粉质粘土,当孔深已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立即由质检员通知现场监理及勘察单位代表到场验孔并量测孔深,孔深偏差保证在±10cm以内。

沉渣厚度以第二次清孔后测定量为准,需不大于5cm。

4、清孔:清孔的目的是调换孔内泥浆,消除钻渣和沉淀,利用成孔的正循环系统直接进行。

清孔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将钻头提离孔底80~100mm,向孔内输入新泥浆,把桩孔内悬浮的大量钻渣的泥浆替换出来,直到清除孔底沉渣。

第二次清孔在下放钢筋笼和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

采用导管压入新浆的方式进行,利用向孔内输入新泥浆,维持正循环30min左右,清孔后淤泥厚度不大于10cm,清孔结束,会同监理人员对孔深,孔底沉渣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填写成孔验收单,清孔后半小时内应灌注砼。

5、钢筋笼制作及吊放在钻机钻孔的同时,钢筋笼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笼制作所用的钢筋规格、数量及焊接制作的质量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如图3.2)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笼制作偏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钢筋笼制作成形后,应会同监理人员进行验收。

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钢筋笼主筋上每隔3m设置一道定位垫块(如图3.3),每道断面对称放置3只,钢筋笼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放入孔内。

(二)立柱桩格构柱制作与安装1、立柱桩格构柱构造格构柱设计参数详见格构柱型号表,其中插入钻孔桩部位为4.0m。

缀板中心间距为310mm。

2、格构柱制作技术要点格构柱采用在场外钢构加工厂加工制作,原材料进场首先审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对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准予制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