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史、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史、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史、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如今,零售业逐渐从社会生产系统中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产业。

在面对外资零售企业等强劲的竞争势头,我国零售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仅令自己原有的旧机制得到了改善,且零售业规模的逐步提升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零售业;历史;发展;现状;对策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自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针对零售业做了较大调整,一方面是我国经济水平有了迅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成为了跨国零售业扩张的重点目标。

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跨国零售集团抢滩我国零售市场,他们凭借各种优势迅速提高在我国市场上的占有率。

在经济水平提高和外来刺激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零售业有了迅速发展:以超级市场、连锁店、专业店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迅速崛起。

虽然大型百货商店仍然占主体地位,但新兴的零售业态远远快于传统商业业态,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新兴零售业态发展更加迅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零售业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不断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的运用上迅速发展,为零售企业的管理现代化、物流现代化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然而,任何地方的商品生产都不可能只局限于满足一地的需要。

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跨国零售企业也就运应而生。

跨国零售企业瓜分了我国一部分市场,但也为我国零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在我国加入WTO后,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同时,外国也对我国开放市场。

这就为我国零售企业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多元化和层级性的发展,促使我国零售业业态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零售业市场上的零售业态,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业态,以连锁经营形式发展的现代零售业态已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流。

据统计,至2006年底,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

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增长15.2%。

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外国零售商凭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进入我国零售市场,不但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而且加快了我国零售业与国际接轨,引入了丰富多彩的商品和多样化的消费方式,为我国消费市场开拓出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引导我国的生产在市场需求下健康发展。

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零售企业重组、并购等改革步伐的加快,推动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大。

2004-2006年,中国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分别为5599.98亿元、7405.2亿元和874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29.2%和18.1%。

2006年,我国零售业百强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1.4%。

并且,为了促进我国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流通业的快速发展,适应流通业对外开放水平程度的提高和建立现代流通市场体系的需要,建立公平、规范、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2004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直销管理条例》、《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零售业发展迅速,但依旧存在一些现实性的问题有待解决。

1.企业规模偏小我国零售商业的发展,不论是在网点还是在资金、规模上都处于比较分散的状况。

近年来,国外大型商业集团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国内的零售业如果单打独斗,必将在国外零售商的强大压力下走向失败。

从零售结构整体来看,中国的零售结构以小规模的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的比重高达92%,每个个体商店的平均从业人员只有1.75人。

即使是大型零售企业,其组织规模仍然偏小。

将中国的零售企业上海华联与沃尔玛相比,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与之有相当的差距。

从连锁经营看,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

这种零售企业的小规模经营,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规模经营优势的发挥。

2.出现快速膨胀式扩张主要表现为在扩张布点的同时,轻视了单个店铺和单位面积经营的效益增长。

比较家乐福和华联近几年的业绩,可以看出: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这样的盲目扩张将制约零售企业的成长。

3.经济效益欠佳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

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效益欠佳的问题成为制约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4.区域差距扩大受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距仍在扩大。

2005年,东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为17481.6亿元,比1996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率为11.3%,占全国的比重为61.8%,比重比1996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487.6亿元,比1996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为10.6%,占全国的比重为26.5%,比重比1996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3329.1亿元,比1996年增长79.3%,年均增长率为8.7%,占全国的比重为11.8%,比重比1996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可见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强于其他两个地区。

5.人才缺口人才缺口一直是困扰零售业态发展的难题。

公司的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或营运具体操作的创新,都需要专业的人夹执行,如果企业执行一些比其他竞争企业更难的做法,对人才的要求就会更高。

这里不得不提及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或致数千人被“优化”的“沃尔玛人员结构优化”事件,沃尔玛是一个卖场,一些高端经营人员肯定不会流向标超企业,而会流向其他卖场,下面的一般操作人员可能会流向类似华联一样的企业。

国有企业会更注重人性化的操作,真正到了困难的时候,更显国有企业的优势,在红火时这些外企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可能会比其他企业高,会用一些非正常手段来争取人才,但到了困难时期就马上裁员,但国企不会马上就想要减员。

针对零售业发展中所形成的问题,大致的解决方案如下:1.推进大型连锁集团发展、引导零售企业走规模化道路国内零售企业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的道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动力,以管理为手段,以利润为中心,以满足为目的,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集团,这是我国零售业与国际连锁集团竞争的迫切要求。

实现规模经营,取得规模效应,最重要的是依靠科技进步,要求企业在引进技术进时善于吸收和消化国外新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创新。

纵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是实现企业规模化的一条捷径。

由于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加上中国很多大型城市零售店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新增店铺必然激化区域竞争,因此,兼并收购将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重要的扩张方式。

同时,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

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经营将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2.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积极发展新型零售业态连锁经营是零售业的发展方向,被认为是零售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连锁经营主要是特点是将零售业进货和销货两个功能相分离,克服了零售业的小规模,分散性的缺点。

连锁经营可以通过进销功能的分离,降底进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在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势下,内资零售企业要想有生存的空间,必须积极开发新型业态,改变原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向规模结构在效益,走连锁经营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

虽然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在中国一二类城市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今后几年大型综合超市在中西部经济较发达、地方产品较丰富的城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

以销售生鲜商品、加工食品为主的超市,今后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有增加发展的趋势。

在专业店中,除家电专业店、建材专业店、医药专业店、眼镜专业店外,办公用品专业店、家居饰品专业店、体育用品专业店等都将有大发展。

折扣店业态,对一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或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批发企业等,是一种极有吸引的新型业态,尤其在新型零售业态不太发达的地方或中小城市更具发展潜力。

无店铺销售业态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中国营销技术的提高出现发展态势。

3.创建名牌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现代商业竞争己不是单一的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的竞争,而且还应表现为高级层面的企业形象的竞争。

因此,在外资进入我国零售商业的形势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制定及完善统一的流通产业政策制定及完善统一的流通产业政策,不但可以加强我国各地区以及我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可以使外资零售业管理有统一的政策可依,使国内零售业和外零售业公平竞争。

通过流通产业政策引导外资零售业向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投资,缓解国内零售业地区分布不均衡状态和结构矛盾。

5.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成为核心世界零售百强大多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商业管理自动化。

零售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系统,如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以信息处理为手段的商业自动化管理模式。

商业管理自动化渗透到企业的购销、存储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而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世界零售百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技术代表了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未来几年内,科学管理将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中国十几年的经济改革,使得零售业的面貌焕然一新,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迅速、初显主导产业态势的行业。

通过以上一系列对零售业发展历史的总结以及针对其发展现存问题的归纳和探究,希望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零售学,从而促进我国零售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附注]:The history,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retail industry.ZhangYimengCollege of Humanities ads 08 & Class(1) [Abstract]:Today, the retail trade gradually from the end of the system of social production rose to leading industry sectors. Foreign-funded retailenterprises in the face of strong competit ion such as momentum, China’sretail enterprises through their own tireless efforts, not only so that theirexisting old system has been improved, and gradually increase the size ofits retail busines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ed a more and moreimportant role.[Keywords]: retail trade; history; development;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