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 (2)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 (2)
位得道高僧一语点破人生的真谛:漫漫人生路中,乐观是多
么重要啊!所以我认为,要想让生活变得不那么苦涩,不妨
给生活加点儿糖。①
①从故事中引出论点,引
起下文,照应题目,写法
巧妙。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盛夏,两个同样口渴的人回 家后,面对桌子上的半杯水,一个人怒气冲冲地喝完了水, 另一个人则是高兴地喝完了水。同样的一杯水,效果却截然 不同,你会选择哪个呢?②这决定了你的心态,乃至一生的 成败。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对材料认真分析,找准材 料揭示寓义的角度,审出材料的写作指向,从而确定写 作主题。可从薛谭的角度构思,提炼出“持之以 恒”“知错能改”等主题;可从秦青的角度构思,提炼 出“言传不如身教”“因材施教”等主题。
范文欣赏
寻找
我曾经问老师:“幸福在哪里?”老师笑而不语,只是 面带笑容看了看自己的周围,随后又对我说:“你自己去周 围找吧。” ①
通过阅读,我们可概括出这首诗的内涵:人生要 有目标,虽然路上注定有坎坷和荆棘,但只要坚持, 只要努力奋斗,风雨过后必能见到彩虹。对此,我们 可提炼出“目标”“理想”“坚持”等话题,写自己 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定下目标,坚 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也可结合生 活中典型人物的事例,发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的感想等等。
技法点拨
审题篇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审题定位准确,是作
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避免审题时出现偏题
或离题的现象呢?
1.审清题目的限制 要仔细阅读题目以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
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 般包括:字数、文体、话题、保密性、人称、数量、时间、 空间、中心等。例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 作文题目限制了写作对象(事)、写作数量(一件事)、 取材范围(我身边的事)、文章中心(趣事)等。
无刻不在接受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官,获取信息。其中 有些感受,经历了也就过去了,没有留下什么印痕;而有些 感受则留了下来,乃至逐渐形成一种思想认识,由“受”而 “觉”,产生思想的萌芽,“意”亦在其中矣。“长大”基 于身体,行于思想,尚于精神。感受——感觉——感悟,正 是写好这篇文章应有的立意过程。
于是,我遵循老师的指导,独自漫步在街道上,仔细观 察着各个角落,认真地寻找着幸福。
①由问句引出本文主题——寻找 幸福。
公园中,一个五六岁的孩童拉着母亲的手,迫不及待地 跑向娱乐设施,孩童一边喊着“妈妈,快点啦!”,一边望 着不远处的滑梯,母亲也在微笑地回应:“不要着急,慢点 跑哦,别摔着了。”母子二人拉着手向滑梯跑去。我站在一 旁,看到这一幕,心想,这也许就是幸福吧。
⑤举例论证。以人为例,论证悲观 的心态的影响。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 态去对待生活吧!这样,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原野上,你 收获的将是幸福和快乐。⑥
⑥强调论点,警醒号召。源自【名师点评】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所给的材料中老人对不同的旅 行者说的话是不同的,据此可知,可以以“相由心生”“境由 心造”作为文章的立意。这篇作文审题准确,立意深远,材料 运用恰当,议论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面经常湿漉漉的,但他却说一楼好,可以免去搬东西的辛苦。
因此,不管苏格拉底处在如何不利的情况下,他永远是满足
的、快乐的。
②分论点一:乐观能 化解挫折与苦难。
尤利乌斯用2马克买的一注彩票,却中了50万马克。他用这50 万马克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并添置了许多高档的家具。想不 到这一切在他的一个烟头中化为灰烬。朋友们都来安慰他,他 却说:“我只不过损失了2个马克。”正是他的乐观心态化解 了50万马克家产损失的巨大痛苦。这样,尤利乌斯注定终生要 与快乐为伍。③
③举例论证。以苏格拉底和尤利乌 斯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充分。
如果你用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 很小的挫折与痛苦,你也会觉得它是天大的灾难,由此背上 了沉重的思想包袱。④中国古代有一个国家叫杞国,这个国 家的人总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整天都提心吊胆,惶惶不 可终日。于是后人流传下一句话:“杞国无事忧天倾。”后 来又由此造出了“杞人忧天”的成语。
路上,继续搜寻着幸福。一对情侣进入我的视线。两 人牵着手,不时传来喁喁细语,也许是在互相诉说着自己 离别时的思念、相聚时的甜蜜,两人的脸上绽放出如春日 般的灿烂笑容。我注视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想,这或许 也是幸福吧。②
②列举来自各个角落他人的幸 福:母亲对孩子关爱的幸福、 情侣间甜蜜的幸福。
我伫立在风中,看着路旁来来去去的人们,突然之间 又感到很迷茫。我看到的都是他人的幸福,而我自己的幸 福又在哪里呢?于是,我又去问我的老师。
③通过视频对比,指出我们时 刻沉浸在幸福之中。
放学后我一边思索一边往家走去。终于,我踏进了 属于我家的那个小院。推开大门,有正在洗菜的妈妈向 我打招呼:“回来了,孩子。”有扑在我身上的妹妹向 我绽放出可爱的笑容:“哥哥,这是爸爸给你买的新自 行车,你骑着带我一起玩吧!”有满桌喷香的饭菜,也 有空调吹来的习习凉风,一切是那么的平实。想着老师 给我放的视频,我突然感到一种之前从未感受到的温馨 和美好。没错,这就是属于我的幸福。④
题三:
给苦药加点儿糖,它会更方便服用;做蛋糕时加点儿糖,它 会变得更甜美。那么,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要“加点儿糖” 呢?以《给生活加点儿糖》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不少于500字。
要求:
可以叙事为主,结合适当的抒情、议论,升华主题;也可以 写成议论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①由“半块面包”的故事引出 本文的论点——境由心造。
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境遇。如果你用乐观的态度去看
待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挫折甚或是苦难,你也能从中
找到乐观的理由,进而化解挫折与苦难。②大哲学家苏格拉
底住在五楼,搬起东西来颇为不便。但他却说五楼好,可以
免受底楼的潮湿之苦。后来他的住处从五楼搬到了一楼,地
2.捕捉、推敲题眼 例如:《他也是我的老师》的题眼是“也”这个虚
词。“也”字说明“他”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学校里给 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是指在生活中或社会上教给自 己知识、技能、处世的道理的人。因此,我们首先要选 准对象,然后重点写出“他”不是老师,却像老师一样 教育了“我”。
3.领会题目的隐含意义 例如:《我的梦》关键在于对“梦”的理解。如果
要求:
要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审题的方法。
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原文参看课文18页) 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
一点,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500字。
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理解老人态度的变化,品味两个“也”字的含 义,并适度联想,表达你真实的看法,抒发真情实感。
②举例论证,以喝水为例 论述心态的重要性。
现代人真的应该知足常乐!随着生活的改变,每个人身
上的压力虽说有所不同,但肯定的是,压力大了。经常听到
才是小学生的妹妹抱怨学校的家庭作业剥夺了他们本该轻松
的童年;我是一个即将中考的学生,常常被几个月以后的考
试压得喘不过气。我时常在想,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好
3.择一而作法 有的作文的材料内涵很丰富,其作文立意可以是多元的,
我们可从中多角度提炼观点。如湖北黄冈中考作文材料:薛 谭跟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以为都学 到手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也没有阻拦他,在城外的 大道旁给他饯行。这时候秦青抚摩着拍板,慷慨激昂地高唱 起来,声音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 行云。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 后,他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材料是在讲述“薛谭学 讴”的故事,其内涵丰富,角度多元。
给生活加点儿糖
一个失意的人路过一座偏僻的庙,在庙里他激动地向一
个老和尚诉说自己的诸多不如意。老和尚默默地听着,并不
时地安慰着他。最后,老和尚对这个已经平静下来的人说:
“施主,老衲送你一句话吧——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得一
二足矣!”那个人听完,若有所思地走了。
是啊!多么朴实的道理,却道出了多少人的无奈啊!这
2.提炼话题法 作文的材料,有的主旨比较隐晦,这类隐晦的材料作
文审题立意比较费力。如安徽芜湖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诗句,按照要求作文。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 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 都在意料之中。
这个题目中的材料选自现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热爱 生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诗的主旨比较隐晦,为审题 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了,这个时侯不妨试着乐观起来吧!拨散层层悲观的乌云,
你一定会惊奇的发现,天哪,这么美的风景,我怎么从来没
发现啊?③
③举例论证二。“不妨”, 退一步讲,用语讲究分寸。
人生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乐观面对人生,人生也会
④分论点二:悲观会让人背 上沉重的思想负担。
杞国人为什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用消极 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这样,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就 会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不可收拾。据一份调查显示, 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由于自寻烦恼,把很小的挫 折和点滴的痛苦想象成了巨大的灾难,因而感到心里难 以承受所致。⑤
把“梦”理解为睡觉时做的梦,就很容易写成一篇想象 文章。其实,这里的“梦”还指“梦想”“理想”。从 这个角度去理解,立意更深,选材范围更广。再如《寻 找》主要要写寻找的过程,这种文章普遍写法是以自己 的视角写几个寻找某物的事例,最后总结,虽然很阳光 向上,但不易有突破。唯一方法是在寻找的东西上,也 就是立意上有所突破,比如寻找“真正的快乐”“人们 的团结心”之类深远的意义。
写作 审题和立意
R· 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审题和立意
1.掌握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学以致用,能较为精准地审题、立意,进一步提高写作实 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