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城规划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当前,国内的新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城肩负着扩展城镇空间、疏导老城人口和产业的重任。
在此过程中,有些城市新城建设成绩斐然,新城和老城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有些则过度超前,形成所谓的“鬼城”,饱受非议。
本文通过对厦门海沧新城的规划建设回顾总结,希望能加深对新城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新城规划;差异化;海沧
当前,我国人口正加速向城镇集中,2010年底城市化率已近50%。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大城市城市空间和功能逐渐向外延伸,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
大城市郊区化过程出现了不少新的城市问题,诸如缺乏建设资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郊区建设无序蔓延,缺乏有效管理,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等。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不少大城市调整了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以新城建设来完善引导城市郊区化发展。
厦门市也于2000年重新组织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框架从“海岛型”向“海湾型”城市转变,加快推动岛外新城建设,海沧新城有幸成为岛外第一个启动的新城规划建设项目。
一、背景介绍
为促进厦门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提高厦门在国家甚至国际的形象及地位,制定了厦门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海沧的发展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的第一步。
同时,随着海沧近10多年建设的需要,以及海沧台商投资区大型港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建设,建设满足人们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便显得尤为重要。
2001年海沧新城项目规划设计开始启动,历时两年,完成了海沧CBD的概念规划设计,海沧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一)规划范围
海沧新城以海沧大道为界,分成滨海绿带和内湖周围两部分,西面及西北面以兴港路为界,南面到疏港路及博坦码头,东至滨海绿化带,北到海沧大桥西引线,规划总面积约9.0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本区属于新开发区,大部分用地为滩涂虾池、农田村庄等,对规划设计极为有利,但本区已批未建用地较多,用地调整工作难度较大。
在用地方面,拟规划用地大部分为水面,需要大面积填海造地,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厦门西海域纳潮量、整体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水面,营造出具有
独特景观、适应生态环境要求的新城,是本次规划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定位
海沧新城是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厦门市的副中心区,是海沧台商投资区的行政、文化、金融、商业中心。
海沧新城与海沧大桥、员当湖中心区、中山路商业区及鼓浪屿一起,组成了以猴屿为几何中心的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和“城市广场”,共享开敞、宽阔的厦门西海域海滨空间。
海沧新城担负着疏散本岛部分居住人口和部分中心功能的任务,因此海沧新城内配套公建的级别相应较高,有部分甚至与本岛中心公建的级别一致。
二、规划要点
海沧新城以内湖为中心,以“水”为主题,借鉴中国传统水乡及威尼斯水城的设计手法和空间意境,在新城形成既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现代化都市气息,又有小桥流水、百舸争流的水城特色,使人们在新城中不但可以看水、赏水,而且可以亲水玩水,既可以体会“水”文化的博大深邃,又可以领略水的柔情多姿,通过“内湖”、水景公园等设置,使海沧新城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21世纪的“新水城”。
海沧新城作为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员当中心区和中山路商业区共同构成厦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规划实施
海沧新城规划实施几年来,各方面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昔日的海边虾池鱼塘、渔村农庄,变成了今日已初具规模的海滨新城。
区内道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众多高品质楼盘拔地而起,海沧内湖已具雏形,这些都为海沧新城的高标准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海沧新城的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成效
1.区内主干道网络已经形成,建设标准高,景观环境好,比之岛内丝毫不逊色。
目前,已经建成的主干道包括海沧大道、湖滨北路、海沧迎宾大道以及海沧大桥西引桥等。
通过这些道路的建设,使得本区与厦门本岛及周边各区的交通联系更加顺畅。
2.目前已有多个住宅小区拔地而起,除了2003年前后新城开发初期建设的一些小区品质较普通之外,近几年新建的一些滨海楼盘档次较高,环境优美,如未来海岸、中骏国际、蓝湾半岛以及天心岛等,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吸引了众多周边人士前来投资居住,新城人气也逐渐聚集起来。
3.海沧内湖已具雏形,各项配套工程相继展开,目前周边已建成的设施包
括海沧区政府及市民广场,海沧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之中,由浙江泰地集团投资的石油交易中心已选址于海沧CBD核心区,计划于2013年建成,这也拉开了东屿村拆迁安置的序幕。
4.新城环境特别是滨海绿带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海沧湾公园已于2010年建成,并形成了较理想的景观和休闲效果。
内湖的景观环境也在加紧完善中,优美的滨水空间为本区的住宅开发以及商务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
(二)问题分析
1.新城内仍保存有石塘、东屿等几个较大的村庄,这些村庄随着海沧新城建设的发展,自身也在不断扩张发展,且村容村貌与新城面貌不协调。
这几个村庄所在位置又恰恰是今后海沧新城的关键、突出位置,这些村庄的存在,对新城建设尤其是城市面貌造成较大影响。
2.新城开发建设较早,取得了难得的先发优势,但由于建设周期较长,早期投资相对较少等原因,造成新城建筑质量、外观等参差不齐。
3.由于新城毗邻翔鹭石化区,使得新城在较长一段时间,对高端客户、居民的吸引力较少,很多楼盘虽已出售,但空置率较高,导致新城人气不足,入驻率偏低,这些又造成很多大型、高端公共设施难以入驻。
四、认识总结
新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聚集一定的城镇人口和产业,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创造优美的新区环境。
新城的发展须借助大城市区域内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独特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实行差别化的错位发展策略,逐步摆脱中心城区的磁力吸引,让居民能够在新城安居乐业。
在产业导向方面,宜大力发展酒店、商务办公、滨海观光旅游和餐饮娱乐业等,提升产业能级。
其次,在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引导下,有序推进新城的住宅建设,以多样化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社区设施和便捷的交通形成新区住宅的比较优势。
海沧新城在规划初期就立足于创造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新区,先后委托了国内外多家设计院进行相关设计,保证了新城的建设在一个有序、高效的指导下进行。
在产业引进方面,利用其滨海的环境优势,与岛内产业形成错位、差异化发展,积极引导高品质住宅、酒店、商务办公、游艇码头等产业门类入驻。
海沧新城的建设总体进展顺利,虽还略有不足,但这也是新城建设的一个必经阶段,只要在高质量规划的指引下,坚定新城发展方向,相信不用多久,一个环境优美、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的海沧新城将以一个完整的全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皮黔生.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思考.开放导报,2006,(2).
[2]包雄伟.上海临港新城:21世纪新城规划实施模式的有益探索.上海城市规划;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