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业病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及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职责。

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职业卫生管理的部门。

第三条公司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职工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职
工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第四条公司任何部门或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向公司领导、安全管理小组检举、报告。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公司各级主管在各自工作范围和管理权限内负责本部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公司安全生产小组对全公司职业卫生工作进行指导、决策及监督管理。

安全环保部代表公司安管组行使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能。

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有权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群众
监督。

第六条人事部全面负责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检测及公司安管组布置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七条人事部负责职业健康监护,主要负责职业健康
体检和医疗。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
担,我公司仅以此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执行政策。

第八条涉及职业病第三章作业管理
第九条认真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

一、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在拟定生产建设项目时,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尽量选择无毒、无害的先进生产工
艺。

二、职业卫生设施的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并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及有关行业标准、规定。

三、对职业卫生有特殊要求的(如有毒、有害、有放射性)危害性较大的设计项目,必须经安环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后才能实施。

四、后勤部门要对职工安全卫生设施工程质量负责;采购部门要对所购进设施、设备、防护器材的质量负责;人事部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施实行监督管理。

五、职业安全卫生设施竣工验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必须有项目主管部门、安管组人员参加,验收合
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六、生产设备检修时,安全卫生设施必须同时列入计
划,同步检修,同步投入生产。

第十条尘毒作业部门必须依据《国务院关于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及有关标准、规范加强尘毒作业管
理。

一、尘毒作业现场操作尽量选择隔离化、遥控化、密
封化等非直接接触作业方式。

二、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尘毒作业操作规程及有关管
理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三、尘毒作业场所控制室、操作室、人员休息室内,
尘毒浓度不得超过国家限值标准。

四、从事尘毒作业职工,要尽量缩短接触时间,要加强个体防护。

非进入尘毒浓度超标场所作业不可时,
必须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

第十一条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加强高温、噪音等物
理危害作业管理。

一、涉及高温、噪音、等有害作业的建设项目,必须有防暑降温、隔声降噪、减振及电磁屏蔽等有效设施,并实现与主体工程“三同时”,且达到国家标准
后方可投产使用。

二、涉及有高温、噪音等物理有害因素作业的部门应
当建立健全高温、噪声、管理制度。

三、各部门必须加强高温季节高温岗位及其它岗位的防暑降温工作,充足供应防暑降温药品及合格卫生的清凉饮料,人事部门要做好高温岗位巡回医疗工作和
中暑职工的急时抢救工作。

四、各部门要加强接触高温、噪音作业岗位职工的个人防护工作,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
正确使用。

第四章作业环境管理
第十二条尘毒、高温、噪声作业环境按照下列标准实行分级管理。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
《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
《高温作业分级》(GBT/T4200-1997)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第十三条对粉尘作业现场及其它作业场所,严禁用风管吹扫地面,以免造成二次扬尘污染。

第十四条涉及职业危害因素的部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为职工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和穿戴。

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十五条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随意拆卸停用各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标识,因故必须拆卸、停用时须报经安管组批准,并在生产设备检修完毕时及时恢复。

第十六条放射源射线影响区域应设置明显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防电离辐射标识;放射源设施必须设置安全有效的电离辐射防护装置,并对其安全防护装置按规定标准喷涂显著颜色。

第五章健康管理
第十七条市定点医院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卫生部门有关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对我公司按尘、接毒、接触高温、噪声等岗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第十八条实行就业前、在岗和特殊健康检查、职业病人离退后复查。

检查结果必须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

第十九条职业健康体检岗位人员名单由安管组根据现场调查检测结果提出,报卫生部门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应及时报送公司。

第二十条各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及时向安管组报告。

安管组应及时向公司领导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确认为职业病的,应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我公司实行接尘人员每3~5年普查一次,接毒人员每两年检查一次,接触噪音人员每5年体检一次。

各部门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各部门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的规定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

第二十二条职业病的治疗由卫生部门负责实施。

第二十三条职业病体检、医疗及营养费等待遇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规定执行,安管组掌握发放标准。

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部门承担。

第二十九条根据有关职业病报告管理规定,卫生部门要按照《职业病统计报表》的格式定期向公司安管组报告我公司职业病发生、发展情况。

第三十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制度由安管组负责解释。

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