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古诗中的数字

解读古诗中的数字


• 二 、数字造境
• 数字入诗词,如果用的恰当,能造 出优美的意境,表现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诗词中 巧妙地运用数字,带我们进入了 一个个美妙的境地。
• 晏殊《破阵子》一词中描写了清明前后清和的 景象:“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同时描写春色,李山甫《寒食》诗中写道: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在诗 人笔下,数字好像活了一般,显示了春光的明 媚动人。杜甫《与朱山人》一诗:“秋天才深 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刻画了朱山人的 幽居清闲生活,语言朴素生动。曾几的《三衢 道中》写道:“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 五声。”诗人为我们绘出了一幅赏心悦目的初 夏山行图。 • 你看,顺山路行走,绿荫仍是那般浓郁,却又 增添了几声黄鹂的鸣唱;进山渐深,环境更幽。
• 三 、数字铺陈 • 乐பைடு நூலகம்民歌《孔雀东南飞》也是大家非常熟悉 的,描写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焦 仲卿的母亲硬生生地拆散了这一对夫妻,刘兰 芝的娘家又逼她改嫁。写到太守家迎娶兰芝时, 诗中连用数字,表现了迎亲时极尽铺张奢靡的 场面:“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 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这段文字也反衬出刘兰芝“富贵不能淫”的高 贵品质。这首诗歌中还有一段文字表现刘兰芝 聪明能干,知书知礼:“十三能织素,十四学 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经书。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悲苦。”其中的数字也是虚指,意在用 数字进行铺陈渲染。
• 诗中数字的夸张是艺术的需要,它 虽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却符合艺术 的真实。李白《秋浦歌》云:“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三千丈的白发,现实生活中绝无可 能,但是却传神地烘托了“愁”字, 写出了诗人对明镜见白发的复杂心 情。
• 杜甫《古柏行》中的几句诗, 也曾招来不少争议:“孔明 庙前有古柏,柯如青铜根如 石。双皮溜雨四十围,黛色 参天二千尺。” • “四十围”,“两千尺”, 也只是形容又高又大,这诗 里的数字都是极尽夸张的。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著 名作家,文君夜奔相如的 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 相传司马相如做官之后, 有遗弃文君之意,文君察 觉到这一点,就给他写了 一封信 :
•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 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 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 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 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 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 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 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 男。”
• 杜甫另一首《潼关吏》诗有两句: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哪里 有万丈高的城呢?只是极言其高罢了, 不能太较真。 • 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诗人没有丈量过天台山的高度, 不知道它具体有多高,只是要说它非 常之高,但这么高的山,跟天姥山一 比,却又微不足道了。以此衬托出天 姥山的磅礴气势和参天高度。
• 总之,巧妙地运用数字入 诗,可为诗歌增色不少。 解读诗歌中的数字,需要 有诗意的眼光,才能发现 其中闪耀的光彩。
• 这首诗写的缠绵哀婉,表达了一个女 子对意中人又爱又怨,剪不断理还乱 的思恋。诗中反复用了一至万十三个 数字进行铺陈,表现了作者的聪明巧 思。据说相如读后很受感动,与文君 和好如初。可见数字在诗歌中的感人 力量是无穷的。
• 唐代诗人卢仝也善用数字铺陈,其诗作 运用数字可谓是“规模经营”,他的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简直就是搞数 字的批发,全诗41句中有14句含数字, 中间有一段写饮茶:“一碗喉吻润,两 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 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往毛 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 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险 入平出,数字相连,如珠走板,气韵流 畅,堪称数字入诗的经典。
解读古诗中的数字
石河子一中 毛建新
• 作为逻辑思维中的概念符号---------数字, 与作为形象思维的诗歌,两者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在中国古诗中巧妙运用数字的 例子非常多,许多诗歌正是运用了数字, 才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或多一份 曲折,或多一份含蓄,或多一份幽默,或 多一份情趣。干巴巴的数字一经诗人匠心 独运,就会被感情所滋润,变得有血肉, 有思想,有韵味,构成诗歌美的一个有机 部分,使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数 字在古诗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 宋代一牧童写有一首《答钟弱翁》:“草铺横野 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饭饱黄昏后,不 脱蓑衣卧月明。”诗中形象鲜明地表现了郊野辽 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文字浅近,用 意却深。再来看看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 连四州刺史》诗中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景色的句 子:“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 宗元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江雪》是历代传诵 的名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 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写景抒情交融,以极 力渲染的江乡雪景来表现自己卓而不群,高洁不 凡的品格。“千山”“万径”“孤舟”“独钓”, 四处巧用数字,写的极具意境。后世很多山水画, 都以此诗做题材。
• 一 、数字夸张 • • 数字入诗一般多是虚指,诗歌中的 数字大 都是不确切的。如果按生活的真实性去衡 量,用逻辑的方法去推理,处处要求准确 的话,一些很有情趣的的好诗就会变成荒 唐之论,毫无艺术享受可言。很多情况下, 诗人用数字进行夸张。
• 陶渊明诗歌,《咏荆轲》中有“凌厉越万里, 逶迤过千城”句,其中“万里”“千城”通过 对路程的夸张描写。表现了荆轲一往无前的英 雄气概。 • 李白诗歌中有一些传世佳句,如“愁来饮酒三 千石”,“桃花潭水深千尺”,“飞流直下三 千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等等,也极尽夸张之能事,大胆而不出格。其 作品《将进酒》堪称数字入诗的代表作,数字 的巧妙运用也到了极致,“千金散尽还复来”, “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恣戏谑”, “千金裘”,“与尔同销万古愁”,狂放豪纵, 高潮迭起,令人击节称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