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中心学校工作汇报

镇中心学校工作汇报

镇中心学校工作汇报兴隆洼镇位于敖汉旗东南部,地处两省(内蒙、辽宁)三市(通辽、朝阳、赤峰)交汇地带,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属浅山丘陵地区。

总人口万人,境内设有两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12所教学点、有幼儿园6所,教职工215人,在校中学生765人,小学生1556人。

兴隆洼中心学校按照教育局工作部署,带领全乡教师,凝心聚力,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工作目标,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进,重点工作稳步开展,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重点责任目标完成情况XX年兴隆洼中心学校全力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反思总结中有序推进,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常抓不懈,学校文化建设分步推进,学校文体工作精彩纷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优质到位,确保课程开齐开足,强力推进“小课题”研究工作和教学中的“同课异构”,积极倡导“趣味作业”。

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二、工作措施及工作效果(一)形成一套完整管理方式,确保学校走上健康科学发展之路1、学校精神引领学校发展班子人员心中形成了乐教、好学、尊严、责任、创造理念,并把这一内涵渗透师生的内心,铸造为学校精神。

2、“四个”管理规范学校工作“四个管理”即:完善学校制度管理,有章可循;加强各村教学点管理,全乡12个教学点,选思想正派、有责任心、教育教学业务素质强的教师担任点长;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外辅导各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规范教师队伍管理,按照中心校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的考勤、师德、学习、业绩、职称、评先进优和绩效进行考核管理。

3、通过“三会”、“三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三会”就是学初召开全乡布置会,学中交流会、学末总结会。

“三查”即学初查开学情况,学中抽查教育教学开展情况,学末检查学校整个工作,并进行评比。

这条主线已形成常态,全面了解一所学校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二)、专项工作积极推进,改变学校面貌,提升学校内涵1、安全稳定工作常住不懈,保障教学秩序顺畅以“三生教育”内容为主,上好“安全第一课”,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学科渗透进行安全预防教育。

学初中心校对各校安全工作进行大检查,学中抽查,学末验收,查后及时召开会议,查摆问题、提出建议、制定整改措施10条,限时整改,及时汇报整改的进度和质量,有力提升了安全工作的力度。

宝国吐中学、一小搬进了新楼,为了尽快适应环境,进行了安全避险演练,充实了各种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强化各校安全工作月自查制度;重大安全事故第一时间报告制度;师生外出活动审批制度。

和交警、司法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对接送学生车监管,逐一核查,对号登记,确定28辆合格车辆接送学生,监护人姓名和电话、接送学生数和地址,都备有详细的档案,交警队、学校、家长、车主四方分别签定协议,明确责任。

特别是今年恶劣天气,严看死守,发现一例,处理一例,杜绝麻痹思想。

2、学校文化建设分步推动,分块实施,分点验收,为教学工作创造良好氛围(1)、集中力量抓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依据校情,制定了《学校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及各种育人方案,三所大校形成渗透人本理念的考核方案,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

各校制定了《备课制度》、《教研制度》、《作业留批制度》,做到常规管理细化,教研风气浓厚;做到校长与教师之间、同行之间分工合理、协调配合。

(2)、下大气力打造多元班级、宿舍、校园管理文化十月份搬进新楼,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中、小学校院内没有硬化,中心校多次召开会议,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动员多种积极力量,与乡政府协调,共出动车次50多次,动用沙方1500多方,由原来凹凸不平的校园,变得平坦了。

进入新的环境,中心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成立组织,细化了评比标准,从早、小、微处抓起,分年级、分班、分块治理,定期张榜公布。

为了建设好学校文化,我们组织20名班主任到奈曼话旗土城子中心校、北票市北塔子中心小学参观学习,虚心学习其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吸收其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让班主任制定出班级及宿舍文化建设的初步书面方案,交给年级组讨论,经校委会审核,校长签字后方可实施。

现在教室宿舍廊道建设第一步已完成,设立了标准的展示板;第二步打造美丽富有文化内涵班级、宿舍、校院,将要着手实施。

宝国吐中学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初见成效,每班每人必备一本书,每周必有一节读书课,每月必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

(3)、创造条件开展多种活动,提高育人功能坚持开展“三有声,三无声、三人行”习惯教育活动;坚持开展物品摆放、叠被子比赛行为养成活动;坚持进行书法、画画、手抄报特长展示活动;坚持进行“”“ 9、15”学校开放月参观研讨活动。

(4)、全力打造“书香校园”,为学校营造文化气氛为鼓励师生读书,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兴隆洼中学奖励了读书坚持比较好的教师和学生。

3、教改教研工作推进,采取“过‘三关’,创‘三小’,培骨干”的思路,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生机(1)、让每一位教师都要“过三关”让每一位教师“过三关”:即备课关、导课关、反思关。

借本学期十月份教研室组织教学技艺大比拼的有利时机,让每一位教师亲身经历听、评、思课整个过程,对教学环节有了清淅整体把握。

通过对12位教师课例的研讨剖析,重点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材内容的处理方面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分析交流,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通过聆听教研员葛小华的示范课,找到了差距,写了10篇反思稿,上了多节尝试课。

借此机遇,我们又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听了宝国吐一小、两所初中60多名教师的课,召开有针对性研讨会多场,并把教法和学法,编成朗朗上口三字诗,领悟传诵。

其宗旨就是让教师如何“备”,如何“导”,如何“思”,使他们走上提升自己的成长之路。

(2)、实施了“小台级、小做法、小反馈”课堂模式“三小”教研活动,创新点教师自已定目标,本节课主要尝试什么?如导课技巧、板书设置、目标制定,大家随意坐在一起,茶话式座谈,交流做法、理念,提出建议,每一次活动贵在收获,不在多少,日积月累,促使教师素质的提升。

这种“三小教研活动”理念新,见效快。

(3)、多措并举,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技能提升的平台——本学年组织全乡教师进行中小学教学能手比赛,各校共初选60多名教师作为参赛选手,经过教师和评委打分,评出20名乡级中小学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全乡80%的教师得到了培训,各校的校长、主任为教师出谋划策,极大推动全乡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

为教师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中心小学、两所中学集体备课各4次,与奈曼旗土城中心校互访一次,有10位教师展示自己优秀课例,培训教师一百多人次。

搭建学习发展的平台——有60多名教师参加上级组织有关培训,召开班主任培训会2次,教改教研交流会3次,20位教师在会上阐述自己教学思想。

搭建理论提高的平台---有40项小课题结题,评选优秀教学故事30篇。

4、教师培训工作推进,坚持制度化、系列化以教师成长工程为切入点,以“学科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听评课为途径。

成立教师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

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培训,规范教学流程;对青年教师采取“压担子,铺台子,出点子”,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走出去,请进来。

外出学习要展示听课笔记,上汇报课,交流心得体会。

实施“青蓝工程”,结伴成长。

坚持“三边”做法即边培训,过实验,过研究,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

举行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分步实施,分模块达标。

搞好“四项活动”:每月一次教学反思,每月一次教学比武,每月一次集中教研,每月确定一次“交流日”,交流案例、教育故事、教学反思、小课题研究。

5、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推进,精彩纷呈,为校园增添活力以阳光体育活动为龙头,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确定跳绳、踢毽子为学校体育项目。

抓精品间操课,体现一种精神。

举办“艺术节”、“体育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小型文体活动。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参加旗级中学生运动会,参加旗级教职工篮球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6、学校后勤管理精细,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提升强化食品安全。

完善食品采购审批等每一个环节出入手续,实行月公示制。

详细制定了“三防”措施,即防中毒、防投毒、防病毒。

抓实环境卫生文化;营造寝室文化。

各校做到勤走,勤看,勤记录,勤汇报,勤总结。

7、师德行风创优工作推进,注重实效开展“三学三比”活动;开展师德行风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开展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师德评议活动。

实施监督机制。

学校校长、教师公开承诺,接受舆论监督。

设立举报电话,公开举报箱。

将师德表现与考核、聘任、评优、评模挂钩。

8、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学习是教师的第一要务。

各校每月安排1次集中学习,多数教师做到每天自学1小时,每学期熟读1本书,每学期撰写1篇读书心得。

能够和教学实际相联,已形成崇学尚研的好风气。

三、今后工作思路1、以“两线”管理为总思路统筹学校工作“两线”即内线是“校本教研——队伍建设——有效课堂——质量提升”;外线是“创设环境——转变作风——形成文化——安全立校”。

内线是基础,外线是环境,外线为内线创造条件,内线为外线增加动力。

2、打造一支高素质学校领导团队通过培训学习——研讨交流——实践反馈——谈话沟通,让每一所学校在校长的领导下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内化为师生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3、努力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扎实骨干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通过比较听课,让新教师找差别,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通过跟踪听课,交流反思,实现年青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

通过系统听课,研讨论证,提升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

4、发挥新楼物质基础的育人功能绿化美化校园,墙面上精心布置各种版面。

建设楼廊文化,每个楼层突出一个符合年龄特点的主题。

办公楼内容突出师德、师艺的特色。

5、围绕“安全立校”的理念,打好四个“攻坚战”,强化安全预防,融“三生教育”于课堂、活动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