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黄金工业项目设计方案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黄金工业项目设计方案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黄金工业项目设计方案总则1.为进一步加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团公司)矿山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保证初步设计工作质量,根据黄金矿山建设项目设计工作的特点,特制定本“设计规定”。

2.初步设计是基本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指导施工图设计的依据,是工程建设设计程序中的重要阶段,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和有关设计基础资料所作出的具体实施方案。

初步设计必须做到内容完整并达到一定的深度,以满足项目工程招标、投标、推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土地征用和施工准备的要求。

3.初步设计的编制必须依据集团公司授权委托并具有集团公司审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遵守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主要原则方案,在做具体实施方案中一般不应有较大的变动。

同时对在初步设计中引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推荐的原则方案和结论时,应进行必要的验证和补充论证。

但当基础资料及有关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确定的主要工艺方案有较大的变动或设计概算同原投资估算有较大的出入(超过原投资估算±1O%以上)时,须经集团公司原审批部门批准。

4.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集团公司有关设计工作的要求,作出切合实际、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程设计。

5.编制的初步设计,经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组织审查批准后,即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6.编制的初步设计,必须取得必要的有关基础资料;一般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设计基础资。

(1)初步设计的托书或工程(咨询)设计合同。

(2)经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审意见;(3)大型矿山建设项目,须有地质勘探报告及国家或省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资源/储量备案证明;中、小型矿山建设项目须有地质详查报告及省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的资源/储量备案证明;(4)经审批(或符合设计要求)的选矿试验报告;(5)环境影响报告书;(6)建设地区地震、气象资料;(7)矿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资料;(8)1︰1000厂区地形图、1︰2000矿区地形图、1︰10000区域位置图;(9)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土地征用、外部协作条件及有关协议或意向书;(10)对于改扩建工程项目,原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11)工程建设所在地有关工程造价及技术经济指标等基础资料;(12)工程建设所在地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的特殊要求。

7.初步设计应委托具有国家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对无设计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编制的初步设计不予评审。

参加初步设计工作的主要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工作资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同时,必须安排足够的现场调研时间与设计工作周期。

凡外部条件相对困难,生产工艺复杂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大型工程项目,应适当增加设计工作周期,特殊项目应与业主协商确定。

8.必须坚决贯彻和积极推行国产化方针,要对项目工艺技术,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的国产化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确定合理可靠的方案,并努力创造条件予以落实。

9.经济评价工作应遵循国家现行的有关金融、财务、税务、价格和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法律、法规和规范,应按本“设计规定”所列各项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公式、计算表格及重要参数进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补充比较指标或表格。

改建或扩建以及增建新装置项目,原则上应采用“有无对比法”进行经济评价,客观地反映出项目在全矿(厂)生产中的作用(如项目实施后企业总体效益、负债、还贷和赢利能力情况的变化等)。

10. 本规定各章节的内容,不作为初步设计文件章节划分的唯一依据。

各设计单位可根据所设计工程的性质和具体条件做适当的调整或增删,但必须确保初步设计文件应有的内容和功能;各章节的划分,亦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的依据,各设计单位可根据各自的习惯进行专业分工。

11. 多个设计单位共同承担项目设计时,应确定总体设计单位。

总体设计单位负责与有关设计单位协调,使各部分设计工作相互衔接、标准统一、不重复、不漏项,并应对总体设计方案负责。

参与设计的单位应按总体设计单位的要求,保证设计质量和进度。

12.根据建设部《工程设计资质标准》(2007年修订本),黄金矿山建设规模暂按下表划分。

并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以及工程项目所在地对黄金矿山项目的最低规模要求。

13. 本“设计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权属大型或重点黄金矿山项目的初步设计编制工作。

中、小型项目或单项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可参照本“设计规定”酌情编制。

属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或其他特殊的单项工程项目,应按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编制初步设计;有色金属矿山项目可参照现行的《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初步设计内容和深度的原则规定》编制。

14. 本“设计规定”的解释权属集团公司。

1 总论1.1 概述1.1.1 项目名称1.1.2 企业概况说明新建项目筹建单位情况,改、扩建项目原企业情况,合资项目合资各方情况;项目由来、股东构成及股权比例等。

1.1.3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说明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隶属关系及区域经济地理概况。

1.2 设计依据及原则1.2.1 设计依据的主要法规及技术标准阐述设计依据的主要法律、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

1.2.2 设计依据的主要技术文件(1)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文件;(2)矿区地质勘探报告(或地质详查报告)以及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资源/储量备案证明;(3)选矿试验报告及其审批文件;(4)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文件;(5)安全预评价报告;(6)多个设计单位共同承担项目设计时的设计分工及协作关系;(7)设计委托书或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8)股权、矿权出资证明材料,业主提供及现场调查收集的其它资料。

1.2.3 设计原则(1)阐述主要工艺及主要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业主对项目分期实施的要求,以及其它必须遵循的原则;(2)有发展远景的企业,应阐明近期与远期工程的相互衔接关系;(3)企业专业化协作和装备水平的基本原则;(4)集团公司或委托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其它具体要求。

1.3 建设条件1.3.1 项目开发背景说明项目背景、经营体制和投资意义。

1.3.2 地质资源条件简述矿床地质概况、开采技术条件、矿区资源/储量、设计利用储量等。

说明企业的外部交通运输、电源、水源、燃料、主要原材料供应状况及外部协作条件等。

1.3.4 其它建设条件1.4 项目设计范围及项目界区外配套工程1.4.1 设计范围根据设计委托书要求,明确项目设计工作范围。

1.4.2 项目配套工程阐述界区外配套工程项目的协作和分工。

1.4.3 主要单项工程对于大型黄金矿山项目应列出项目包含的主要单项工程。

1.5 设计规模及主要设计方案1.5.1 设计规模及产品方案根据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要求和资源可采储量、矿体赋存条件等确定设计规模和产品方案。

有远景资源的企业,应说明企业预计可能的发展规模。

对主要产品及综合利用的副产品,应说明其年产量和产品规格。

1.5.2 厂址方案概述经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推荐的厂址方案;阐明厂址位置、工程总体布局及占地面积(占用农田及迁移居民的户数)。

对具有发展远景的企业,应阐明厂址有无发展的可能。

必要时,应重点阐明设计中有关厂址选择的结论性意见。

1.5.3 主要设计方案(1)阐述本设计中所推荐的采、选、冶主要工艺方案及主要技术内容;(2)阐述总平面布置,原矿运输、外部运输、供电、供水、尾矿设施等主要技术方案及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形式;(3)概述本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主要技术内容和效果;(4)概述本设计中为节约能源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或措施;(5)简要说明本设计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职业卫生与消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措施与效果及其专用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6)主要工程量、三大材用量;设备总重、装机容量;企业组成及定员。

1.6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阐述项目建设步骤及进度安排,指出影响建设工期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工程建设的措施。

1.7 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及评价1.7.1 投资阐述企业建设总投资(应列明基建投资与生产流动资金),资金来源及贷款比例。

1.7.2 经济效果企业年产量、年产值、年总成本及年利润;静态的经济效果分析(基建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动态的经济效果分析(含:投资偿还期、贷款偿还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偿还后总利润,以及不确定性分析,如企业的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及分析的结论)。

1.7.3 综合技术经济评价改扩建工程项目,应阐述改扩建前后的技术经济效果对比分析,其中重点阐明改扩建后的经济效益。

1.8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阐明本工程设计与未来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系统的列出并提出有关建议,以供建设单位及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3 地质资源3.1 概述3.1.1 矿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条件叙述矿区范围,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系及气象等。

3.1.2 矿区勘探史3.1.3 设计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简述设计依据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及其审批意见和备案证明,并注明审批部门及批准文号和日期。

3.2 矿区及矿床地质3.2.1 矿区地质(1)简述矿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中的位置及其构造特征;(2)地层:简述岩性、厚度、接触关系,分布及含矿条件;(3)构造:主要构造的性质、规模、特征、对矿体的控制及破坏情况;(4)岩浆岩:简述种类、形态、分布及其与成矿关系和对矿体的控制与破坏程度;(5)围岩蚀变:种类、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3.2.2 矿床地质(1)矿床类型:矿床成因类型,工业类型;(2)矿体特征:矿体赋存条件,矿体数量,主要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空间位置及分布情况;矿体纵横变化规律及资源远景。

3.2.3 矿石特征(1)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其含量;(2)矿石结构构造;(3)矿石化学成份,主要元素、伴生(共生)有益组份,有害杂质等含量及其赋存状态;(4)金矿物特征:色泽、粒度、粒级、赋存嵌布状态;(5)金的富集规律及其品位变化规律。

(6)矿石类型;矿石的次生富集规律及氧化程度;3.2.4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简述矿石取样及选冶试验结果,伴生有益组份综合利用等。

3.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3.1 矿区水文地质(1)矿区所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及地形地貌条件,地表水体状况:(2)矿区出露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含水性与渗透性;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矿区内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隔水性;(3)岩溶、裂隙、断层及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含水特征,矿床疏于后地表塌陷的可能性及其预计范围,地表水系,老窿水与地下水的联系;对未来矿坑生产的影响及危害程度;地下水动态补给、排泄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及可能做为矿山供水水源的评价;(4)涌水量预计:对地下开采应计算正常诵水量、最大涌水量和崩落区降雨渗入量;对露天开采应计算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和露天采场大气降雨径流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