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园办公建筑

产业园办公建筑

因此,对于办公空间我们有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交流!再交流!是不管有多困难,办公建筑都不能放弃的形式。 二、交流的复杂性和活性不能局限在单独的区域中,不管这些区域有多大或者多灵活。
瑞士再保险公司办公大楼 MUNICH
DEICHTOR办公大楼 HAMBURG
双“X”办公大楼 HAMBURG
园区建筑设计浅谈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成为众多国际高科技企业首选的海外发展重 心,而且通过二三十年的学习成长,涌现出一大批中国自己的高科企业。从北京中关村科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园、西安高新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开始,在国内出现了大批的高科技园区。一方 面,各地政府为了筑巢引凤,在城市周边开辟出高科、高新开发区,以低廉的低价、良好的 市政条件以及人才优势吸引众多高新企业的落户。另一方面,很多高科企业为了开拓市场、 控制成本,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杭州、南京、成都、大连等高校集中的城市。同时,一些与 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由于业务增长迅速,需要建设新的生 产、研发、办公用房。而近几年来,许多金融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防范,在一些城 市集中建设数据中心、灾备中心以及信用卡中心等。这些“企业高科技园”由于功能明确, 资金充沛,很快得以实施,从而对中国高科技园区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Auer+weber
Auer+Weber的园区建筑有以下几个特征: 1、首层架空,将辅助功能和商业性的功能布置在首层,强调首层的开放性 2、以围合的内庭院为中心 3、丰富的内廊空间,自然光线的引入 4、复合型的休憩空间
园区建筑通常为多层内廊式,各功能沿平面展开后流线自然延长,我们总是过分的关注平面 使用效率而忽视了使用的主体“人”。走廊往往是设计中最被忽视的内容,但它却最大程度 的给与了使用者对建筑直接的感受。园区建筑的特殊属性,给与了我们更多的设计空间和可 能性,用更为积极的方式去体验设计。
BRT
BRT对于办公建筑的交流空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设计中不是简单的将交流空间附加在交通 系统上,而是创造了多种接触的界面及相互贯通连续的庭院空间,鼓励人们积极的使用这类 空间,获得场所的认同感。
“尽管办公室的组织形式在不断的变化,但始终只是一个简单的黑盒子,用人工的方式调节 控制微环境。在这样的封闭空间中,工作人员与机器交流的时间远远超过与其他同事的交流 时间,语言交流、眼神交流、肢体交流渐渐变得可有可无,被机械的敲击键盘所代替。这种 工作方式慢慢的从非正式的向正式的过程转变,最终被蚀刻在办公建筑之内,办公室本身已 经变成了机器,办公室工作就好像是传送带上的工业生产。这种“冷漠”的工作场所创造的 是封闭的个人系统,无家可归的感觉所导致的焦虑低迷的工作情绪,甚至导致工作效率的降 低。”
开放式的内廊系统,多平台垂直交通,自然光线的引入,复合型休憩空间
外庭院
内庭院 外庭院
首层架空,公共交通轴线组织了多个小型庭院
多层次的室外庭院
首层入口围绕内庭院组织
活跃的交通内廊空间设计
阳光是改善空间活力的天然药剂
适当的放大和透空,让内廊空间更加的舒适和人性化
GMP
GMP的园区建筑体现出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和逻辑性,模块化的规划系统是设计的精髓,
高科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日趋密切,如何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是几乎每个业主单位的要求。“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已经不单单停留在口头之上,对人的感 受的关注就毫无疑问的成为设计的核心所在。
在现在咨询对等的环境下,普通人也能掌握一些原本只有设计师才掌握的资源,单纯的讨论 设计形式和手法越来越难被业主认同,因此我们需要梳理和总结适合的设计体系。我们来看 看不同的设计事务所在园区建筑设计上的尝试,分析一下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1、以人为中心的园区交通设计
园区交通设计重点是步行系统的规划,特别是人车分流。车道设置除了考虑效率和便捷性外,要提供较多的绿化面积。同 时车库出入口设置在主要入口附近,便于机动车尽快驶入或驶离,减少噪音、尾气对园区环境的影响。
2、模块化的规划体系
高科园区均为分期建设,对未来的功能要求和面积分配不能完全确定,规划布局需考虑调整的灵活性,避免后期调整对规 划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模块化根据功能需求,规定出标准的模块尺寸,可以调节压缩模块内的空间密度,具有一定的伸缩 范围,同时保证园区的整体性。
4、功能化的平面
高科技园区的功能主要为办公研发、生产、培训、接待、生活配套等,根据功能需求合理设计。
5、智慧立面
立面基本分为三个部分:实面、玻璃、开启扇。利用较深的窗洞形成自身遮阳。
中国电信上海“信息园区”是一个集工程技术维护,行政中 心,科研培训,再生产部门为一体的办公园区。2004年, gmp事务所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在 当地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下,总体规划方案的主要设想已经 转化成园区内各单体建筑规划设计所要依循的基本准则。
2006年gmp事务所再次赢得地块B16a和B16b设计竞赛的 一等奖,这两块地快为于中央绿化轴线的中心部位。两座60 x 60 米正方形的建筑组团中,B16a建筑将提供大小不等的空 间作为阶梯教室,会议中心以及行政中心,B16b建筑中则是 一座可达到五星级酒店标准的住宿中心,其中300多间单人房 间和套房分布在四层空间平面上。车辆从两个建筑之间驶入 到达下客区,两栋建筑的入口大厅均朝向下客区。两座玻璃 空中连廊连接了两栋建筑的二层。同时阶梯教室通过一座正 方形中庭面向中轴线开敞,为建筑开启了一个额外的入口, 并且形成了面向会议大厅开放的前厅。建筑立面的实体部分 采用淡色天然石饰面,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是门厅和入口大 厅处的浅灰色玻璃幕墙,两种材料的使用给人们带来深刻的 印象。
3、多层次的自然景观
在园林中办公是很多高科技企业对员工的承诺,而园区一般地处城市边缘,均有较高的绿化要求,创造贴近自然的办公环 境。设计中需重视现有景观条件,对场地原有资源的整合利用,穿凿自然景观。理性合理应用天然水体,谨慎采用人工水 体环境。将公共景观逐层渗透到建筑物附近的次级景观,结合架空层及屋顶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