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许华丽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大港中专办学点“2020“2020学年第二学期13级大专班语文期中试卷

许华丽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大港中专办学点“2020“2020学年第二学期13级大专班语文期中试卷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大港中专办学点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13级大专班语文期末试卷命题人:许华丽审核人:刘怀彤本次试卷共120分钟,总分120分第Ⅰ卷(共50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填入题后表格中。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自顾不瑕疾言厉色无动于衷相形见绌B.冠冕堂皇一丝不苟迫在眉睫暝思苦想C.雄姿英发连锁反应烟熏火燎震耳欲聋D.笔管条直曲指可数不可逆转不堪回首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后治.汉印( 研究) 浅尝辄.止(就)不刊.之论朽(登载)B.栩.栩如生(生动的样子)文过饰.非(掩饰)雕栏玉砌.(台阶)C.早生花.发(花白)莫名.其妙(明白)化险为夷.胜(平安)D.休戚.与共(欢乐)数见不鲜.(少)猝.不及防(突然)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轮子的效率______如此之高,_______动物在漫长岁月中可以进化出各种高效率器官,_______偏偏没有进化出轮子_____取代他们那效率_______很高的四肢。

A.即使那么却来并非B.既然那么为什么来并非C.因为因此可固却D.既然假如因此但却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时间是最基本的因素。

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____变化。

②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的毒物而又继续使它____一切生物生长?③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____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

A.急遽适宜组成B.急速适宜构成C.急速适应构成D.急遽适应组成5.下列句子使用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那些有碍社会进步的不刊之论....是要旗帜鲜明地批判。

B.一年来小店的生意严重亏本,很不景气,真可谓惨淡经营....。

C.从我们的各个实验室会络绎不绝....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投入实际使用。

D.王师傅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6.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冬天的下午,一条陡峭的街道上结了冰,很滑,天几乎是黑的。

(描写)B.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笃瓜”。

(记叙)C.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抒情)D.据测定,一个人坐着轮椅前进,要比他步行相同距离节省能量25%。

(议论)7.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借代)B.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拟人)C.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夸张)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比喻)8.下列各句中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换率为80%.(列数字)B.骑自行车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其效率比小汽车或DC-8喷气式飞机高5倍。

(作比较)C.大约2000年前,牛车和马拉的战车在古代东方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和罗马帝国都是普骗的。

(列数字)D.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是“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引用)9.下面有关名著《雷雨》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善良、正直、刚毅顽强,她终于由一个幼稚无知的侍女成长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有觉悟的女人。

B.鲁大海被仆人拥下后,台上只有周朴园和周萍,周萍“过意不去地”叫了一声“爸爸”。

有人认为周萍“过意不去”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行为莽撞,有失体面,给爸爸丢了脸。

C.鲁侍萍不止一次地说到命运,这说明她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他相信命运,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D.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他半晌没有说话,表现了他在惶恐的沉思中寻找对策。

E.《雷雨》的矛盾冲突是错综复杂的,但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

10.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从而师之二、阅读理解简答题(本大题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最能体现这首词的情感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画了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B.“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一句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C.词前六句三次对比,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绵绵细长,时断时续。

12.选出对“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后宫佳丽B宋太祖的容颜C词人自己容颜D国家的容颜13.选出对《虞美人》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运用反问和比喻,使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在一“改”之间,道尽了几多物是人非的酸楚与哀伤,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D.连续发问,问人——问天——问自己,一唱三叹。

问人人不知,问天天不应,问己泪满面。

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二)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枝灌木枝——蜕掉身上的皮。

找到后,它就爬上去,用前爪牢牢地抓住,仰着头,让前爪成为固定不动的支撑点。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的中线慢慢裂开,里面露出了淡绿色的蝉体。

随着蜕皮的进展,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爪,最后是翅膀与后爪。

此时,除掉尾部,身体都已经出来了。

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在空中向后腾空,只留尾部一点固着在旧皮的鞘中。

它翻转身体,使头部向下,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

接着又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又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正常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

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现在,它已经完全自由了。

在短时期内,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还不十分强壮。

它那柔软的身体,在还没具有足够的力气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空气和阳光。

它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皮上,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它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

直到慢慢的变成了棕色,它才同平常的蝉一样。

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找到树枝,大概在十二点半才会弃下它的皮飞去。

那空壳仍挂在枝上,有时竟能保持一两月之久。

14.选文第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话题的转换 B解释说明 C语意的跃进 D声音的延续15.对幼虫蜕皮过程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发展变化顺序 D.观察顺序16.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蝉的整个脱壳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B.蝉从壳里蜕出来的时候身体是棕色的。

C.绿色的蝉可以同平常的蝉一样,弃下它的皮飞走了。

D.蝉蜕下来的壳很快就会消失不见了。

17.下列对文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段通过“腾跃”、“翻转”、“倒悬”、“伸直”等动词把蝉从壳中艰难脱出的过程具体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B.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其目的就是寻找适当的地方脱皮。

C.刚蜕皮的蝉因为还不十分强壮,所以必须寻找地方躲避一阵子,等它变成棕色了才独自活动起来。

D.蝉从开始寻找树枝蜕皮到离皮飞去大概需要三个半小时。

(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8.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圣人之所以为圣B.余嘉其能行古道C.小学而大遗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19.作者对老师的职责与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作了精辟论述,写出了千古名句。

①作者界定的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句式特点审视,这是个________句。

②人必须从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0.作者指出了“从师”的对象。

①这个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选择从师对象时,为什么不考虑年龄因素,作者揭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参照题目,可以确认文段中的一个中心句。

它也是统率全文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句翻译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2.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3.唉!竖子不足与谋!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Ⅱ卷(共70分)25.写作(10分)26.什么是你曾经不得不做出的最困难的决定?你是怎么做的?(10分)27.“火车站的墙上悬挂着一块提示牌: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

”这块提示牌引起外地游客的异议。

车站方表示,因为车站一带经常发生诈骗案件,这属于善意的28.作文请以“不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文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