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绿色建筑工作总结篇一:XX年全国绿色建筑项目发展情况汇总XX年全国绿色建筑项目发展情况汇总我国自XX年4月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以来,截至XX年12月10日住建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公告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总数已有3636项,其中XX年新增1098项,创历年同期新高。
图1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逐年项目统计从历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逐年递增,且高星级项目数量逐年增长比较明显,未来随着全国各地绿色建筑强制规定和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将成为设计必选项,未来几年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将有大幅度的增长。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发路10号维用大厦一期四楼40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按照评价阶段分布如下:其中设计标识3435项,占比%,运行标识201项,占比%,目前国内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仍然占较高比例,未来,随着各地鼓励政策的出台,将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项目朝着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目标行进。
(如图2)。
图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阶段全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按照星级分布如下:一星级总计1444项,占比%;二星级总计1478项,占比%;三星级总计714项,占总比%,二星级以上的高星级项目超过60%(如图3)。
图3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星级分布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发路10号维用大厦一期四楼401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按照建筑类型分布如下:住宅建筑共计1766项,占比%;公共建筑共计1840项,占比%;工业建筑共计30项,占比%,目前全国绿色工业建筑项目较少,XX年新增工业建筑仅7项(如图4)。
图4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类型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按地域分布如下:江苏、广东、山东、上海、河北省市分列前五,占全国项目总数近半(如图5)。
图5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地域分布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发路10号维用大厦一期四楼401上海目前已评出271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其中设计标识258项,运行标识13项;其中一星级总计48项,二星级总计115项,三星级总计108项,二星级以上项目占比超过80%,随着上海市《绿色建筑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绿色建筑奖励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如图6)。
图6 上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星级分布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发路10号维用大厦一期四楼401篇二:XX年节能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XX-2020年中国节能建筑业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860660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报告名称: XX-2020年中国节能建筑业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报告编号: 186066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 kf@上阅读: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XX-2020年中国节能建筑业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针对当前节能建筑业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提出节能建筑业行业发展投资及战略建议。
报告以严谨的内容、翔实的分析、权威的数据、直观的图表等,帮助节能建筑业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
报告是节能建筑业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节能建筑业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节能建筑业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文目录第一章节能建筑产业相关概述第一节节能建筑概念一、节能建筑的特征二、节约建筑应考虑的九大问题第二节绿色建筑概念一、绿色建筑的内涵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第三节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第二章 XX年中国节能建筑产业运行环境分析第一节XX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三、XX-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第二节 XX年中国节能建筑产业政策环境分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三、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三章 XX年国际建筑业发展概况分析第一节 XX年国际建筑业发展情况解析一、世界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二、次贷危机对全球建筑业的影响三、国际建筑业巨擘的发展路径四、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二节 XX年欧洲建筑业运行现状分析一、欧盟加大力度推动建筑业发展二、欧洲建筑市场总体情况三、德国建筑业受经济危机影响明显四、法国建筑业受金融危机冲击第三节 XX年美国建筑业运营形势分析第四节 XX年日本建筑业运行格局分析第四章XX年中国建筑业运行形势分析第一节 XX年中国建筑行业概述一、中国建筑业市场进入健康发展轨道二、中国建筑业劳动力发展现状三、建筑业总产值分析第二节 XX-2020年中国建筑业面对的问题分析一、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困难二、中国建筑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问题三、中国学校建筑边缘化的问题四、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亟待政策扶持第三节 XX-2020年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分析一、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的思考二、加强建筑业安全监管的措施三、构建中国建筑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四、推动建筑业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的对策五、提升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第五章 XX年世界节能建筑产业运行状况分析第一节 XX年世界节能建筑产业发展概况一、是节能建筑产业特点分析二、全球节能建筑产业市场调研三、世界主要国家节能建筑产业分析第二节全球七大节能建筑解析一、瑞士RE塔二、耶路撒冷公寓三、MENARA Mesiniaga 大厦篇三:XX年建筑热门话题总结1、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利用对于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等“城市综合症”,对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伴随着城市中心区的开发、旧城改造以及地铁、隧道、共同沟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进入一个加速期,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
地下空间的利用对改善地面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在发展地下交通、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的同时,还应提倡建设城市地下市政管线公用隧道,将自来水、排污管、供热管、电缆和通信线路纳入其中,可缩短路线长度达30%,还易于检查和修理,不影响地面土地的使用。
有条件的城市还可发展地下垃圾处理系统,消除垃圾“围城”现象。
近年来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就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得到了大发展,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一,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地铁建设推进了城市定向、有序的发展,并带动地铁沿线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地下商业交通的开发利用;二,城市高层建筑的“上天入地”推进了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三,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防护潜能,提高了城市综合防灾抗毁能力;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步入法制化轨道。
2、老年建筑老年人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养老问题、安全问题,设计老年建筑的时候其目的性、设施都要从他们的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心理特点进行考虑。
从世界范围看,老年人建筑主要以住宅类为主,大致分为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机构式照顾老人住宅和居家式照顾老人住宅。
由于我国与国外的家庭观念不同,养老问题理念不同,所以我国的老年人养老主要以家居方式为主。
在我国老年建筑中以文化休闲中心、老年大学、疗养院、医疗康复为主,属于短暂停留性建筑,更像是一种强调居家以外活动的延伸和服务。
建筑不宜设计太高,一般在不设置电梯的情况下三层更为适合,从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来看,多数老年人采用电梯为垂直交通工具会产生不适感,这就要在选择电梯参数的时候,选择提升速度慢的。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电梯作舒适度,而且对楼梯的设计更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
楼梯的坡度、扶手设施等都要复合老年人的行为习惯。
在建筑选址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日照要充足,环境宜人,避免喧闹。
此外还要考虑到老年人通达性,是否抵达方便安全,建筑功能上要设有必要的配套的医疗急救措施。
在环境设计上要有足够的场地供老人在户外活动。
总之老年建筑设计特点不但要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设施,更要体现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不仅要体现在对于行为能力上的关怀,更要体现在心里感受方面的关怀。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或者行为能力出现明显下降之后都会在心里上产生一种失落感,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抑郁症,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考虑老年人的心里需求,设计尺度要适宜,适中的空间感受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目的应达到老年人在自理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
老年人不能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群体去考虑,应当将老年人同年轻人生活模式协调考虑,既要保证各自的私密性又要考虑交流性、互补性。
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居家养老”的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或子女的住宅中,但并非由家庭成员来承担全部的养老责任,而是采取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解决经济保障、医疗保障主要养老责任,建立一个处于社区中心的特别设施,以解决大部分的生活照料甚至精神安慰的责任。
从居住模式上可以考虑两代人“分而不离”的模式进行设计。
可以以小户型相连接的方式或者复试居住模式。
既能保证各自的私密性,又能保证相互间的交流性。
社区内还要为健康的老年人提供就业、交往与娱乐活动的机会和场所,尊重老人的经验,发挥老人的余热,创造一个和谐的、亲情的、健康的、以人为本的养老环境。
当今养老模式已经开始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社会肩负着老人养老的责任,载体依然依托家庭。
更多的是让老年人这个群体融入到社会中,而不是被孤立。
旅居养老、医养结合、青老共居是当前新型养老的开发模式。
日本养老设施设计经验总结:1、建筑设计与运营管理的紧密配合2、建筑动线设计完善3、考虑与应急救灾的有效对接4、设施设备的人性化设计5、空间氛围的情感化设计将幼儿园与养老院合并设计: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很单调,很多人感到人生没有意义。
而和孩子一起玩耍,并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老人觉得自己“有价值”。
施文恩还介绍,以前,人们总认为老人喜欢安静,其实他们更喜欢热闹的氛围。
与孩子一起活动,能锻炼他们的筋骨,训练大脑思维,驱逐孤独,保持乐观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