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225-01
教师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特殊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生动、变化着的学生个体。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鲜明个性的人才。
尤其是班主任,他们是育人工作中的主力军,学校教育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他们来完成的。
随着新科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教师这一角色的功能,发生了质的改变。
面对着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格完善的现代教育,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亲和力更显得重要。
什么是亲和力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教师的亲和力是一种隐性资源,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各个环节中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与学生的融合程度,是教师在言教、身教等育人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亲切感和信赖感,是老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它可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那么,如何提高班主任的亲和力呢?
1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教师良好的品德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道德比其它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涵要求。
陶行知先生说:“学为师,德为范”。
教师所特有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
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老师当作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严于律已,率先垂范。
还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充实各方面的知识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并以高尚的品格,丰富的学识,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文明、幽默的谈吐,积极向上的精神,严肃活泼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
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道,才能保证教育的实效。
2 以慈母般的情怀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前提,也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开始。
班主任要像母亲一样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心他们的活动、成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灵。
努力给他们创造一种宽松的自由成长的环境,千方百计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班主任不仅要关爱各方面优秀的学生,更要接纳、关爱那些学习、生活有困难,表现不够好的学生。
坚信他们是暂时落后的,坚信他们是渴望进步的,坚信他们是有发展潜力的,给他们以帮助、温暖。
把信任、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爱心、赏识送给每一位学生,把赞扬、鼓励送给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
启迪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的心灵。
这样,学生会因此而信任老师,亲近老师,也会以真情回报,更加努力地学习,踏实地做人。
3 细处着手,用真情感动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当你对某个学生用尽了所有的办法,还不见效,感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爱。
当发觉爱也不行时,说明爱得不真,爱得不够。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无私地热爱每一位学生”,这些话很大,但需要班主任做的事情却很小,很细。
所以提高班主任的亲和力,需要付出真情,从细处做起,即“润物细无声。
”
班主任的亲和力不是刻意去追求的,而是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通过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在信任他,在支持他。
当学生不舒服伏在课桌上时,老师不是大声的责备他不专心听讲,而是去摸摸他的头看看是否发烧,并送去一杯开水;当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而不敢回家时,老师不是一走了之,而是给家长打电话说明情况或送孩子回家;当学生因自行车坏了不能回家时,老师可给学生零钱让其修好车或坐公交车回家;当学生因天下雨而回不了家时,老师可给他送去一把雨伞。
班主任的这些举手之劳,像一滴滴雨雾,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倍感亲切,格外感动。
学生会因此而“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道。
4 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
班主任的亲和力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和帮助上,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包容上。
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大人是这样,孩子更是如此。
青少年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常常富于幻想,勇于实践,冒险,所以也常常有一些离奇的想法和做法,当然也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尤其是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教师与学生因角色、地位不同,最容易导致“错位”现象的产生。
一般来说,学生对社会的各种“新潮”、“流行”或一些新的观念,会比老师更容易接受些,这就很容易导致师生在价值观上有的差异。
对此,班主任不能武断地批评,粗暴地指责、干涉,而要善于理解,具体分析,正确引导,以包容的心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给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机会,也要给他们创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机会。
老师的包容会赢得学生的信任,感激,他们会积极地改正错误,再接再励。
5 坦诚、公正的对待学生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是否认可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是否尊重学生,处理问题是否公平。
班主
任的亲和力就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消除偏爱因素,绝不能厚此薄彼。
不能对各方面优秀的学生笑脸相迎,对一些后进生则横眉冷对。
这样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当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时,就会产生消极、自卑的心理,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故意违纪和老师作对。
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主动、坦诚地走进学生。
特别是对待犯了错误或者还是暂时后进的学生,更要对待发朋友一样,与他们谈心、交心、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排忧解难。
一个学生只有感到班主任在真正爱护他,信任他,帮助他时,他才会认同老师的言行,拆除师生之间心理防线,继而爱听你说话,爱听你讲课,爱帮你做事,很快乐地接受老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