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二)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第三章(二)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间歇摇(打点摇) 间歇摇(打点摇)
摄影机在顿歇性的运动过程中, 摄影机在顿歇性的运动过程中,从一个被 摄对象摇至另一个或数个拍摄对象。 摄对象摇至另一个或数个拍摄对象。 (几个重点的地方稍有停顿,其余一带而过。) 几个重点的地方稍有停顿,其余一带而过。)
表示几个物体同处一个空间; 表示几个物体同处一个空间; 把几个同因素的被摄对象串连起来, 把几个同因素的被摄对象串连起来,构成具有 内在联系的整体。 内在联系的整体。
• 4、固定画面在表现上的局限 、
• ①固定画面视点单一 • ②在一个镜头中 , 难以产生较大的画面构图变 化。 • ③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 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 很好的表现。 很好的表现。 • ④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 。 难以表现复杂、 • ⑤在纪实性拍摄中 , 仅采用固定画面 , 难以展 现一段相当完整的、 现一段相当完整的、处于真实环境中的生活流 程 , 难以构成较长的画面叙事段落和营造特定 的气氛。 的气氛。
• 5、固定拍摄的适用场合 、
• 1) 远、大场面 • 2) 单构图画面表现的场合 • 3) 需要对某一细小事物进行演示的场合
• 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 – – – 选择拍摄角度 捕捉动态因素 表现纵深空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虑画面组接时的连贯
– 力求稳定
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Movie shot) ) 机身、 摄像机的机身 机位、 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 有一者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段。 有一者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段。
摇镜头的拍摄及要求: 摇镜头的拍摄及要求:
• 运动的目的性 • 摇摄速度与视觉感受上的微妙变化 正确设计 精心控制 • 摇摄过程中的适时与和谐
拍摄摇镜头的注意事项: 拍摄摇镜头的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 为什么要摇?要摇出什么物体?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摇?要摇出什么物体?什么关系? 要达到什么目的?实现什么意图? 要达到什么目的?实现什么意图? 2. 起幅、落幅两个画面的构图要饱满、充实,主体 起幅、落幅两个画面的构图要饱满、充实, 一定要鲜明突出; 一定要鲜明突出; 3. 要有摇的契机和落的依据 4. 跟摇镜头要以动体运动涵盖镜头运动 (起幅后的运动后于主体,落幅在主体结束运动之前) 起幅后的运动后于主体,落幅在主体结束运动之前)
5. 摇的速度要有情绪依据 6. 要注意焦距和景别对镜头技术质量的影响 7. 对摇镜头技术质量的要求: 对摇镜头技术质量的要求: 平、匀、稳、准 在构图上应该是工整的, 起幅与落幅 在构图上应该是工整的, 在内容上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在内容上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不可反复同向或相向摇; 不可反复同向或相向摇; 动作姿势:难受位置起,舒服位置落。 动作姿势:难受位置起,舒服位置落。
一个标准的(规范的)运动镜头的拍摄: 一个标准的(规范的)运动镜头的拍摄: 起幅 + 运动过程 + 落幅
内容上
起幅、 起幅、落幅
形式上
要求明确
起幅: 起幅: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 要求:讲究构图,有适当长度, 要求:讲究构图,有适当长度,由固定转为运动 画面时要自然流畅。一般,有表演的场面, 画面时要自然流畅。一般,有表演的场面,让观 众看清戏剧动作;无表演的场面, 众看清戏剧动作;无表演的场面,让观众看清景 色。 落幅:运动镜头终结的画面。 落幅:运动镜头终结的画面。 要求:由运动转为固定画面时能平稳、自然, 要求:由运动转为固定画面时能平稳、自然,尤 其要准确( 其要准确(恰到好处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景物范 围或主要被摄对象位置停稳画面), ),画面构图要 围或主要被摄对象位置停稳画面),画面构图要 精确。 精确。
• 由于有多个注意中心,应根据情节的需要, 由于有多个注意中心,应根据情节的需要, 恰当地安排停顿,使观众理解; 恰当地安排停顿,使观众理解;
• 利用恰当的动作,使摄影机运动有充分的 利用恰当的动作, 动因。 动因。
逆向摇: 逆向摇: 逆主体运动方向摇。 逆主体运动方向摇。
• 加快运动物体在画面框架中的位移 加快运动物体在画面框架中的位移——逆向摇 逆向摇 要求运动物体周围没有明显的参照物); (要求运动物体周围没有明显的参照物); • 作为转场的手法之一,完成空间的变换。 作为转场的手法之一,完成空间的变换。
• 水平方向的摇(横摇) 水平方向的摇(横摇)
– 左摇(Pan Left) 左摇( ) – 右摇(Pan Right) 右摇( )
• 竖直方向的摇(纵摇) 竖直方向的摇(纵摇)
– 仰摇(Tilt Up) 仰摇( ) – 俯摇(Tilt Down) 俯摇( )
慢摇(常速摇) 慢摇(常速摇)
摇的速度比人眼观察事物的速度慢些。 摇的速度比人眼观察事物的速度慢些。 设计摇镜头的目的: 设计摇镜头的目的: 1. 兴趣点遍布,逐一展示多个事物及它们之间 兴趣点遍布, 的联系; 的联系; 2. 巡视环境,展示规模; 巡视环境,展示规模; 逐渐扩展事物,使观众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逐渐扩展事物,使观众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3. 制造悬念,加强期待效果。 制造悬念,加强期待效果。 揭示人物精神面貌与内心世界, 揭示人物精神面貌与内心世界,烘托情绪与 气氛。 气氛。
大范围展示环境
甩(Zip pan)甩摇、急摇、闪摇 )甩摇、急摇、 表示视点的迅速转换。 表示视点的迅速转换。 表示: 表示: 内容突然过渡 同一时间在不同场景发生的并列情景 代替人的主观视线
• 甩是前一个画面结束时摄像机的一种快速摇转, 甩是前一个画面结束时摄像机的一种快速摇转, 当镜头运动到落幅时,画面很难停稳。 当镜头运动到落幅时,画面很难停稳。 • 可用一个模糊的甩摇画面接在两个固定镜头之 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间,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移动摄影: 移动摄影: 将摄影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 进行拍摄, 进行拍摄,用这种方法拍出的镜头称为 移动镜头。 移动镜头。 • 移动摄影以人们的生活感受为基础,通 移动摄影以人们的生活感受为基础, 过摄影机的运动, 过摄影机的运动,在电视屏幕上还原出 人们生活中的这一种视觉感受。 人们生活中的这一种视觉感受。
第四节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从艺术的概念, 从艺术的概念,不同镜头的含义与作用 • 固定镜头 • 运动镜头
– 推、拉、摇、移、跟、升降…… 升降
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Still shot) )
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均不发生变化 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均不发生变化 机身 所拍摄的片段。 所拍摄的片段。 固定的画面框架带来其在画面表现上的许多特点: 固定的画面框架带来其在画面表现上的许多特点: —— 带来稳定的视觉感受 提供客观的参照物 观众视线可在画面上随意浏览 镜头可塑性大, 镜头可塑性大,容易造成视觉节奏
建立同一空间中各形象之间的关系 并列关系、视线关系、因果关系、 并列关系、视线关系、因果关系、 对比关系、 对比关系、隐喻关系
• 表现三个以上事物联系时,形成若干段 表现三个以上事物联系时, 落和间歇, 落和间歇,常表示一组物体由同一原因 而构成的内在联系; 而构成的内在联系; 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 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用摇 的方式让它们在画面上逐个出现, 的方式让它们在画面上逐个出现,可形 成积累的效果; 成积累的效果; • “甩”常用以表示同一时间内几个空间 里的事物变化的情况,动感强,力度大; 里的事物变化的情况,动感强,力度大;
固定镜头画面的特征: 固定镜头画面的特征: 画框相对固定 固定的画框给观众带来稳定的视觉感受
固定画面的功用: 固定画面的功用:
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对静态的人物有突出的表现作用 较为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对象的运动速 度与节奏变化 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 在造型上更富于绘画和图片的造型美感 趋于引发观众“ 趋于引发观众“静”的心理反应 比较容易表现出“久远”的时间感,表现 比较容易表现出“久远”的时间感, 追 回想等; 忆、回想等;
移动摄影的特征: 移动摄影的特征:
1. 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所有的物体 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 都呈现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 都呈现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画面背景不断变化 使镜头表现出一种流动感; 使镜头表现出一种流动感; 2 . 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 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 摄影机的运动 视点的连续变化 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了 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
水平摇(横摇) 水平摇(横摇) 按摇的方向: 垂直摇(竖摇) 按摇的方向: 垂直摇(竖摇) 斜摇 扇形摇(< (<180°) 扇形摇(< ° 半圆形摇(相当于180°左右) 按摇的角度 :半圆形摇(相当于 °左右) 圆形摇(相当于360°的摇) 圆形摇(相当于 °的摇) 慢摇 中速摇 按摇的速度 : 快摇 极快的摇( 极快的摇(甩) 间歇摇(打点摇) 间歇摇(打点摇)
摇镜头
镜头运动时间 结合 画面框架空间 人们观看画面内景物的时间相对短了, 人们观看画面内景物的时间相对短了, 不通过剪接而观察到画面内容的变化, 不通过剪接而观察到画面内容的变化, 使观众在观看时受到某种制约(具某种强制性) 使观众在观看时受到某种制约(具某种强制性) 积累地表现空间形象
摇镜头的分类: 摇镜头的分类:
• 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或事物 介绍、 的内在联系(引导思路、引起思考); 的内在联系(引导思路、引起思考); • 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事物, 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事物, 通过摇连接起来形成对比, 通过摇连接起来形成对比,表示某种暗 比喻、并列、因果关系等; 喻、比喻、并列、因果关系等;
纵摇
仰摇(上摇) 仰摇(上摇)Tilt up 俯摇(下摇) 俯摇(下摇)Tilt down 带来仰角度和俯角度拍摄的画面效果。 带来仰角度和俯角度拍摄的画面效果。 不可多用, 不可多用, 忽上忽下,视线上下移动, 忽上忽下,视线上下移动,应注意避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