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数码摄影基础§3 数码相机的拍摄技艺教学题目:数码相机的拍摄技艺教学重点:数码相机的操作技艺及构图技艺教学难点:数码相机的曝光与用光技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精讲——图片展示——谈论评析——小结参考文献:数码摄影指南一、数码相机的性能技艺(一)像素数与色彩深度多少定质量数码相机的成像是通过CCD或CMOS电子元件记录光信号,通过二进制构成影像。
CCD面积越大,图像质量越高。
分辨率越高,影像越清晰。
1、像素数:许多数码相机的像素水平1600*1200的有效分辨率。
因为计算机的VGA显示器的分辨率也是1600*1200。
因此普通彩扩3R、4R照片那样大小就可以应付了。
现有专业相机可达1200万像素,那需要高分辨率,高放大照片才能显现其优势。
2、色彩深度(Color depth)也称“色彩分辨率”,它是数码相机检出颜色种类(色彩数)能力的指标,是与有效像素同等重要的指标,是每一种颜色色别和灰度的细分程序,其数值越大,精度越高,色彩越丰富,成像质量越好。
色彩深度是以位或比特(bits)表示。
一般数码相机采用每种原色8—12位的色彩深度。
3种原色即R、G、B混合彩色深度为12位或36位。
(二)单一的相当感光度传统相机是无感光度的,而是感光胶片的感光度。
有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或ISO片速(SIO speed)。
数码相机用CCD等检像器件也有感光能力,但尚无ISO,现在有不少数码相机上的感光度也仿传统相机的等级。
一般ISO100,但也有特例:奥林巴斯C-800——ISO 50佳能ISO-DCS1、柯达DC40、苹果QT150——ISO 80柯达DC20、DC25,富士DS505,尼康E2、E2S——ISO 800-1600目前较高档的相机设有多种感光度,从低到高(ISO100,200,400,800,1200,1600)在拍摄构思时可调整与选择。
(三)不断调整白平衡白平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要调整好红、绿、蓝三原色的比例,让其混合后成为“白色”。
使摄影系统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得到准确的色彩还原。
传统相机是靠滤色片调整色温,而数码相机则是利用电路改变不同色光产生电信号增益的方法来实现的。
数码相机白平衡调整通常有三种模式1、自动白平衡2、分档设定白平衡3、精确设定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一般普及型多采用自动白平衡,专业相机三种都有。
一般数码相机上有自动、日光、阴天、钨丝灯、荧光灯、闪光灯、手动7种白平衡设置。
当拍摄环境与相机白平衡设置吻合时,照片彩色正常。
对艺术摄影来讲可利用手动设定或反拍摄环境设定创造特殊艺术照片。
如:在日光环境条件下拍摄:用荧光模式——偏浅粉红用白炽灯模式——偏浅蓝在荧光环境中拍摄:自动模式——色彩正常日光模式——偏黄白炽灯模式——偏浅蓝绿色(四)图像摄在记忆卡中数码相机的存储介质总体分三类:磁性材料,如硬盘、U 盘、软盘;储存芯片;记录材料(CD-ROH为代表)。
目前数码相机中使用的主要是后2者。
1、常用的记忆卡(存储器)A、CF卡(Compscr Flash)有两种TypeⅠ、TypeⅡ。
后者可以支持IBM Micrdriver,容量可从300MB到1G甚至2G。
常用CF卡的相机品牌有:尼康、柯达、佳能、爱普生、美能达等。
B、SM卡(Smart Media)是一种超薄、高级集成的储存介质,卡内设有内置控制器,以单个芯片作存储,限制了它的最大容量。
现在最大为128MB。
品牌机有:奥林巴斯、富士、理光等。
C、MS卡(Memory Stick)又称记忆棒,是SONY公司的独家开发产品。
2、常见的存储格式A、JPEG,也称JPG格式。
有损压缩格式,压缩率5—15%时,能保证适当的影像品质。
B、TIFF,通用性佳,还原力100%。
部分高档相机使用。
C、RAW,无损文件格式,但通用性不大,用家较少。
3、常见的存储能力一般影像清晰度不同,可存储的幅数不同。
10MB,可存320*240像素水平的影像文件18幅;存不了像素水平2036*3060的彩色影像文件1幅(18.7MB)。
(五)焦距数据的改变(六)亮度反差要调弱这是因为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值为1:32,较彩色胶片1:64,黑白胶片1:128都要小得多。
所以数码相机拍摄时只有1—32倍的亮度范围的亮度能正确表现出来。
(七)快捷的图像传输USB;网络传输;E-mail(八)两种取景方式1、传统取景器2、LCD取景器(九)电子暗房加工1、滤镜特技类制作效果A、手绘效果通过分组和改变示例色素为相似有色像素块B、勾边效果(Find Edges)C、点画效果(Pointillize)D、马赛克效果(Mosdic)E、图像对称式效果F、流动风影动感效果2、图像集锦类制作效果A、同透视组合效果B、同主题组合效果C、超现实主义效果D、仿国画效果E、柔化效果二、数码相机的操作技艺(一)认识数码相机各部件的功能1、相机顶部2、相机正面3、相机侧面4、相机背面5、控制面板显示(二)检查存储卡(三)检查电源(四)拍摄操作程序1、开镜头盖2、打开开关按钮3、选定拍摄模式4、对准拍摄景物——构图5、半按快门,对焦6、全按快门拍摄完毕7、观看拍摄效果A、选定播放模式B、用变焦杆作局部放大,细看效果C、图片翻页D、可同时看3*3幅图片三、数码相机的构图技艺著名画家达·芬奇曾对绘画的词素作过概括:“绘画科学首先是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是面,最后是表现着的形体”。
摄影技艺也是这样,是点、线、面以及摄影艺术的特点,即摄影构图所决定,它包括影像、色彩、空白以及与众元素直接关联的人。
(一)简明的主题(二)突出的趣味中心(三)形象的轮廓线条(四)多变的摄点选定1、拍摄距离选定A、远景B、全景C、中景D、近景E、特写F、近摄2、拍摄方向的选择A、正面拍摄B、侧面拍摄C、斜侧面拍摄D、后侧面拍摄E、背面拍摄3、拍摄高度选定A、平视角度拍摄B、仰视角度拍摄C、俯视角度拍摄(五)无数的物体形状1、三角形构图2、圆形构图3、S形构图4、十字形构图5、斜线交叉形构图6、米字形构图7、框架式构图8、布满式构图9、造对角线构图10、造向角形构图11、中心汇聚式构图(六)多样的画面对比1、思想内容的对比2、虚与实的对比3、大与小的对比4、远与近的对比5、明与暗的对比6、色彩的对比7、动与静的对比(七)协调的节奏韵味1、重复形成的节奏2、交替形成的节奏3、辐射形成的节奏4、渐变形成的节奏5、纪实性的美学节奏(八)主观的色彩情感一般分三种色彩的构图基调1、红、橙、黄的暖色调构图——强化热烈、兴奋、欢快、活拨的效果2、纯蓝、紫蓝、青蓝的冷色调构图——强化寒冷、恬静、安宁的效果3、黄绿、青绿的复色调构图——强化淡雅、素静的效果另外:随民族、风俗、宗教、文化、地域的差异,而主观感觉情感也不尽相同。
(九)完美的艺术意境1、意境要求形与神的统一2、意境的创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A、调整白平衡B、加滤光镜3、意境的画面从内容到形式的完美统一四、数码相机的用光技艺(一)光源与摄影光源自然光源——太阳等人工光源——电灯泡中的钨丝、蜡火烛光等摄影光源是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所有光源。
(二)摄影的光位1、正面光位2、前侧光位3、侧光位4、后侧光位5、逆光位6、顶光位7、脚光位(三)光线在画面中的作用1、表现物体形态2、描绘物体的细部质感和神态3、区划物体的位置4、渲染现场气氛五、数码相机的曝光技艺(一)光圈优先与快门优先光圈优先(“A”)用于控制景深,用于拍花卉、风光片等用快门优先(“S”)常于拍动体照片,用于体育舞台摄影(二)认识测光的重要性(三)利用自动曝光锁AEL(Automatic Exposure Lock)在特殊光线下的人像拍摄很重要,具体操作如下:1、对向人脸部测光后,按下AEL锁定2、再拍风景人像照,人面就清晰了(四)不可依赖显示屏1、显示屏在影像的解析度不高,在强光和电力不足时更明显2、取景器是旁轴式的,有明显视差(五)运用多种包围式曝光数码相机上设置了“数字包围式”模式曝光。
包括影调包围式、饱和度包围式、白平衡包围式、反差包围式。
(六)掌握快门钮(锁)数码相机的快门钮与传统傻瓜相机并没有什么不同。
当半按下时,数码相机的自动聚焦、自动测光由电子电路完成并锁定装置。
标志闪动说明已锁定。
全按下即完成拍摄(七)选择最佳感光度高级数码相机有多档供选择。
ISO50——数千(八)关闭自动模式,焦点更准确自动对焦模式并非不能使用,而需要时最好关闭。
(九)牢牢掌握“七项设置”1、通过变焦改变画面2、使用好闪光灯3、通过设置防止抖动4、告别模糊照片5、色彩光线更加生动鲜明6、省电和快拍7、巧用多种道具(模式)小结:1、数码相机的性能技艺2、数码相机的操作技艺3、数码相机的构图技艺4、数码相机的用光技艺5、数码相机的曝光技艺思考题1、简述像素数、色彩深度与影像质量的关系2、简述数码相机的操作程序3、简述多样画面对比构图技艺4、简述数码摄影的光位分类5、简述AEL应用环境及过程6、简述“S”“A”曝光的应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