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屏东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考试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模块试卷(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审核:高一集备组主持:李捷)注意:考生请将班级、姓名、座号及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第一卷语言基础知识(共21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喟.(huì)然长叹有教无类暴虎冯.(pínɡ)河祸起箫墙B.屏.(bǐnɡ)气凝神克己复礼箪食.(shí)瓢饮循循善诱C.粢盛(chéng)即洁礼崩乐.(lè)坏斐.(fěi)然成章文质彬彬D.色厉内荏.(rěn)耰而不缀曲肱.(hónɡ)而枕杀身成仁【解析】A huì_ kuì、箫_萧;C即_既、lè_yuè;D 缀_辍、hónɡ_ɡōnɡ)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无苗时采,则实而.沉B.以.杖荷蓧子路行以.告C.小人之.过也必文夫子之.得家邦也D.谓其.台曰灵台则齐国其.庶几乎【解析】A连词、表递进,并且,表并列;B介词、用,连词、表承接;C主谓间;D代词、那,语气词、表揣测、大概3.对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解析】C徒:一类人A.吾与.点也。
与:赞同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放弃,舍弃C.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徒:徒弟 D.礼人不答.答:回应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A )【解析】B、C、D宾语前置A.子曰:“贤哉,回也!” B.晨门曰:“奚自?”C.居则曰:“不吾知也。
” D.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5.下列全部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一组是( D )A.《论语》《左传》《孟子》《吕览》B.《庄子》《墨子》《战国策》《韩非子》C.《诗经》《老子》《墨子》《孟子》D.《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韩非子》【解析】A.《吕览》错;B.《战国策》错。
;C.《诗经》错。
)二、默写(6分)6.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7.,是谓过矣。
8.人能弘道,。
9.,于我如浮云。
10.,不悱不发。
11.学而不思则罔,。
第二卷阅读题(共49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5题。
(每题3分,共12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B.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从: 带领C.行功爵邑,重之重:尊重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解析】重:重视,看重,文意有吝啬之意。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D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解析】D(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③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
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
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C.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
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
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解析】B(“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
15.翻译句子: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解析】①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诚,间,疑,各一分)②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解析】②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
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
(持,更,具以,各一分)㈡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16—17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16.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分)【参考答案】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1分)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
(1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1分) 17.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3分)【参考答案】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答出三点3分,每点1分)。
四、名著阅读(10分)18.下列说法不符合小说情节的两项是( B D )(5分)A.攻雒城黄魏都想取得头功。
魏延贪功,想独打两寨,结果被打的狼狈而逃,幸得黄忠及时相救。
B.荆州几次都拿不回来,于是孙权亲自写信邀请关羽来东吴赴宴,并示意埋伏刀斧手,欲在席间谋害关羽,夺回荆州。
酒至半酣,鲁肃催讨荆州,关羽婉言拒绝。
后关羽右手提刀,径直离开,东吴众将皆畏其勇,不敢靠前。
关羽到岸边,关平驾船来接应。
C.吕蒙、甘宁攻打合淝。
守将张辽派兵在逍遥津北埋伏,吕蒙、甘宁杀来,遇到乐进,乐进诈败而走,甘宁和吕蒙引军赶去,至逍遥津时,张辽等人杀到。
吕蒙、甘宁回兵时已晚,小师桥早已被张辽所断。
D.孟获被释放,教弟孟优向孔明诈降进宝,被孔明识破,孟获逃往泸水,被马岱截获。
这是孟获第二次被擒。
E.东兴市东吴的紧要之处,诸葛恪派丁奉引水兵三千对抗魏兵。
魏将看到丁奉只有三千士兵,不以为意继续饮酒摆宴。
此时正值雪天,丁奉弃船让士兵只带短刀杀入魏寨。
魏军措手不及,浮桥又断,魏兵大败。
【解析】B孙权错,是鲁肃邀请。
D是孟获第三次被擒19.《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是怎么回事?请简述主要情节。
(5分)【参考答案】刘备为报云长被杀之仇亲自伐吴,自猇亭至川口布下七百里联营。
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
当时天气酷暑难忍,刘备下令大军全部在茂密林中驻扎以避高温,犯下大忌。
吴军见时机已到,便借东南风火烧蜀军联营。
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五、文化经典阅读: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20—21题。
(6分)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6)【注】①诚:真是。
②熄:同“息”。
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
③冠:男子承认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承认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
④女:同“汝”。
⑤淫:乱;移:变;屈:挫抑。
富贵不能乱其心,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
20.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订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解析】C“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错。
原文是说:丈夫(古代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要对他有所教导。
21.结合选段,谈一谈你对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标准有什么看法?(3分)【参考答案】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二是要有为坚持这种志向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
我认为孟子的话掷地有金石之声,当今的我们仍然有指导意义(结合当下谈都可以)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15分)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