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

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文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课题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及小课题研究落实策略于美好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认识钟表参加人员主备人姜倩倩姜倩倩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一、观赏钟表,引发兴趣: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1、? 演示:各式钟表 , 观察自己的钟面。

发 ,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2、?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钟表有什么用?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二、 ? 认识钟面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钟,看,老师这儿的一面钟,请你想一想,这学习意识。

个钟面还缺什么?3、(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1、数钟面上有哪些数? 12 在哪儿? 1 呢?后面的数请大家一起报出教学流程来。

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喔!原来 1~12 这些数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钟面上的?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补上了数,还缺吗?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2、针、生:还有分针和时针。

师: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3、小结:有针、有数,这个钟面就完整了,就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了。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三、认识整时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1、看,是几时?( 7 点、 7 时)生活中说 7 点,数学上说7 时(板书: 7 点? 7 时)会说吗?再说一遍。

今天我们就比一比,看谁会用上这个新本领。

你怎么知道是 7 时的?(指名 3 人说,互相说)喔!原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 7,就是 7 时。

2、认一认: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面钟, 4 时? 1 时 ? 11 时,问: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分别请学生说一说观察:请小朋友观察这 3 个钟面,分针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互相说一说)3、说一说:小朋友们都很棒。

看,这是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安排,你能用这样的一句话“什么时间在做什么?”来说一说吗?先自己说说,再说给同桌听。

(学生说)4、拨一拨 ?(1)老师今天时上午 6 时起床的。

你能在钟面上拨一拨吗?(学生拨)反馈:请你说说,你拨的 6 时,分针、时针分别指着几?( 2)我们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下午 3 时开始的。

拨个 3 时。

(反馈:说说你拨的 3 时分针、时针分别指着几?)(3)还想拨吗?再拨一个 7 时。

四、游戏、巩固1.老师这儿有一些钟的针坏了,帮我补一下好吗?第 1 个,你说应该补什么针?(时针)那你挑的针比这根针长些,还是短些?那你画的时候可要注意了。

请你打开书到第 85 页,把这几面钟上缺的针补好。

2、同学们帮老师修好了钟,你看这个钟针倒不缺,你能看出是几时吗?时间课题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这面呢?看来钟面上的针作用可真大啊!出示电子钟:它表示几时?你还在哪儿见到过?五、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文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认识图形》参加人员于美好主备人姜倩倩姜倩倩课标要求: 1.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

2. 能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辨别、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对身边的与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重难点突破及小课题研究落实策略教学流程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实物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

本次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体验从“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一)、实物导入: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会看见各种各样的物体,看看老师讲台上的东西,你们都认识吗?学生回答:茶叶盒、书、弹珠、文具盒、粉笔盒„„(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教师:很好,大家都认识这些东西。

咱们现在要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块儿。

看,如果老师把文具盒放在第一个方框内,那还有哪些东西和它形状一样,我们可以把它和文具盒放在一块呢?(肥皂、纸盒)第二个方框内老师放上魔方,那有什么和魔方可以放在一块的?(积木块)还有没有啊?(没有了)现在第三个方框内,你想放上哪些物品呢?(水壶、可乐罐、笔筒、接力棒)好的,那第四个放上什么呢?(弹珠、皮球、足球)( 2)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展示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

(出示幻灯片)教师:我们把形状像肥皂盒、纸盒、文具盒这样长长方方的叫长方体;和魔方、色子、墨水盒一样正正方方的叫做正方体;跟露露罐、笔筒、接力棒一样直直的,柱子一样的,我们就叫做圆柱;而弹珠、皮球、足球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球。

(边说边在黑板上贴上模型,写出名称)(4)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 6 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5)巩固练习。

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了。

注意观察,把上面一排的物体与下面相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

比如说红色的盒子是正方体,我们就把它和正方体连在一块。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

( 2)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说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图形。

现在闭上你们的眼睛,老师现在说图形的特征,你们就在自己脑海中想一想它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说出来是什么图形。

四四方方的,平平的;两头圆圆的,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长长的、有平平的面;圆鼓鼓的又是什么呢?(3)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课题第五单元复参加人员于美好主备人于美好习研讨姜倩倩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4)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三)、拓展练习1、数一数。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个图形像什么动物啊?(小狗)那它是由哪些形状的图形搭成的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它们分别有几个呢?长方体有几个?( 4 个,前脚、嘴、身体)正方体有几个?(1 个,头)球有几个?(2 个,眼睛)圆柱有几个?( 4 个,脖子、尾巴、后脚)2、机器人的组成。

大家瞧瞧谁来了啊?(出示幻灯片)它是由哪些形状的物体组成的呢?(四)、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啊?(学生自由回答)文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时间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及小课题研究落实策略本单元包括两个信息窗,知识点包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和“分”,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并能熟练解决一些简单的人民币计算问题。

2.通过整理和复习,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有整体的认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1.巧设活动,提高兴趣。

用“玩”的方法来复习,这样的设计,不仅具有趣味性,又增加了学生的智力活动。

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练习的全过程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生生、师生互动,并通过“用课堂储蓄罐为学生储存课堂上的好习惯”来激激励学生,使学生学得有劲头,精神饱满,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多种手段,提高效率。

多媒体与实物交融,发挥最佳效果。

传统的教学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无趣。

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在复习课中运用课件创设游“数学乐园”情境,从多方面、多角度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不同的刺激,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环境中上完一节复习课,以此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

分层练习,逐步提升。

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分层练习,注重由易入的梯度,注重一多解的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

一、入上我看到了儿童园里的船和天!看看幅上有哪些好玩的?儿童园不但好玩,有多数学信息呢,来一?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二、票——人民的复1.人民的复一票需要 10 元,可以怎付出10 元呢?想一想,有几种付方法?再从学具中拿出10 元来。

教学流程学生可能拿出 1 10 元的,可能拿出 2 5 元的⋯⋯借助解决个,复几种面人民的。

2、复“角”的及“元”、“角”之的关系。

要拿出 1 元西(板: 1 元)可以怎拿?能你的想法?重点学生明白10 角就是 1 元。

(板: 1 元 =10 角)人民中有比元、角小的面?那 1 角等于多少分呢?(板: 1 角 =10 分)3、复“元”和“角”的互化通两个式子,我可以很快地行“元”、“角”、“分”之的化。

大家看投影,你快速地出括号里填什么?2元=_____角5角=_____分30 角=____元2元 8 角=__角3元 5 角=____角16角 =__元__角:同学不但牢了元、角、分之的关系,能运用它之的关系行正确的算,真棒!三、料——复人民的算同学在儿童园里玩得很高!一些同学要去料,同学看大屏幕(投影出示情境中的信息),他可能遇到哪些呢?学生在此有性地提出物中可能遇到的:1、拿了 5 元,可以哪些西?2、1 元能什么呢?3、 1 瓶汽水和 1 瓶泉水一共花多少元?4、拿 1 元 1 瓶汽水,找回多少元?⋯⋯依次解决每个,学生交流并列出算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