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炉工长考试题库-解释题131.doc
高炉工长考试题库-解释题131.doc
29.铁的直接还原度
答案:假定高级氧化铁还原成低级氧化铁全部是间接还原, 而从 FeO中用固体碳
直接还原的铁量与铁氧化物被还原出来的总铁量之比为铁的直接还原度,用
rd
表示.
30.操作炉型 答案:高炉投产后,工作一段时间,炉衬被侵蚀,高炉内型发生变化后的炉型。
31.高炉利用系数 答案:
32.一氧化碳利用率
是热风炉为了
134.矿石的软化温度 解释题是指铁矿石在一定荷重下加热开始变形的温度。
9.水当量 答案:所谓水当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高炉某一截面的炉料或煤气其温度升高 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单位时间内使煤气或炉料改变 1℃所产生的 热量变化。
10.液泛 答案:高炉冶炼过程中液体渣铁穿过焦窗向下滴落时与向上运动的煤气相向运 动,在一定条件下,液体被气体吹起不能下降,这一现象叫液泛。
4.焦炭反应性 答案:指焦炭在一定温度下和 CO2 作用生成 CO的速度。
5.铁的直接还原度 答案:FeO中以直接还原的方式还原出来的铁量与铁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的总铁量 值比成为直接还原度。
6.炉渣的稳定性 答案:指炉渣的化学成分或外界温度波动时对炉渣物理性能影响的程度。
7.硫负荷 答案:冶炼每吨生铁时,由炉料带入的总硫量。
对于
102.挥发分 答案:在限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率称为挥发分。
103.矿石的软熔特性 答案:软熔特性指开始软化的温度和软熔温度区间 度区间) 。
( 即软化开始到软化终了的温
111.燃烧强度 答案:综合焦比是生产 1t 生铁所消耗的综合焦炭数量。综合焦炭数量,是指焦
炭与喷吹物综合折算成干焦后的数量。
76.炉外脱硫 答案:铁水从高炉内放出到进入炼钢炉前, 用脱硫剂去除铁水中的硫 以提高铁水质量的技术。
0.02%以下,
77.高炉有效容积 答案:指高炉铁口中心线到炉喉钢砖上沿有效高度范围内的容积。
79.硫负荷(S
料
) ,用公式表示生铁
[S]
答案:冶炼每吨生铁炉料带入硫的千克数。
铁水中的含硫量计算公式:
12.什么是铁的间接还原? 答案:用 CO还原铁的氧化物叫做间接还原。
13.熔化温度 答案:炉渣完全熔化成液相的温度叫熔化温度。
14.什么是风口燃烧带? 答案:炉缸内燃料燃烧的区域称为风口燃烧带,它包括氧气区和还原区。
15.什么是鼓风动能? 答案:鼓风动能就是向高炉内鼓入热风所具有的机械能。
16.什么叫精料? 答案:精料是指原燃料进入高炉前, 采取措施使它们的质量优化, 成为满足高炉 强化冶炼要求的炉料, 在高炉冶炼使用精料后可获得优良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较高 的经济效益。
96.外扩散 答案:任何固体在气流中, 其表面都存在有一个相对静止的气膜-边界层, 炉内矿石表面就有煤气边界层, CO和 H
在高
散。 生成的氧化性气体 97.高炉有效高度
2
2
2
扩散必须通过它达到矿石表面,而还原
CO和 HO扩散也要通边界层而进入主气流。这种扩散叫外扩
答案:高炉大钟下降位置的下缘到铁口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高炉有效高度; 无钟炉顶为旋转溜槽最低位置的下缘到铁口中心线之间之间的距离。
答案:一氧化碳利用率
CO2 CO2 CO
CO、CO
2
35.理论为焦高比炉炉顶煤气分析值。 答案:冶炼吨铁的热能消耗达到最合理和最低的焦炭用量。
36.还原剂 答案:就高炉冶炼过程来说, 还原剂就是从铁氧化物中夺取氧, 使铁氧化物中的 铁变为金属铁或铁的低价氧化物的物质。
40.碳利用率 答案:在高炉冶炼条件下实际氧化成 CO2 和 CO的碳所放出的热量与假定这些碳 全部氧化成 CO2 时应该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碳利用率。
72.低温还原粉化率 (RDI) 答案:高炉原料,特别是烧结矿,在高炉上部的低温区域严重裂化,粉化,使料 柱空隙度降低。一般以粉化后小于 3mm所占的比率作为低温还原粉化率。
73.还原性能 (RI) 答案:通过间接还原途径从铁矿石氧化铁中夺取氧的容易程度。
74.球团矿的抗压强度 答案:取规定直径 9(一般为 12.5mm)的球团矿在压力实验机上测定每个球的抗压 强度,即破碎前的最大压力,用 N/个球表示。
上,所以,生产中用
性指标,称为透气性指数。
88.炉料有效重力 答案:料柱重力克服散料层内部颗粒间的相互摩擦和由侧压力引起的摩擦力之后 的有效质量力。
91.耐火材料 答案:在高温下(1580℃以上) ,能够抵抗高温聚变和物理化学作用, 并能够承受 高温荷重作用和热应力侵蚀的材料。
92.高炉内的热交换现象 答案:炉缸煤气在上升过程中把热量传给炉料. 温度逐渐降低。 而炉料在下降过 程中吸收煤气热量,温度逐渐上升,使还原.熔化和造渣等过程顺利进行。这就 是热交换现象。
19.什么叫液泛现象? 答案:在气、液、固三相做逆流运动中,上升气体遇到阻力过大,将下降的液滴 支托住,进而将它搅带走的现象称做液泛现象。
20.什么是热制度? 答案:热制度是指在工艺操作制度上控制高炉内热状态的方法的总称。
21.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答案:风口前焦炭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平均温度, 即假定风口前燃料燃烧放出的 热量(化学热)以及热风和燃料带入的物理热全部传给燃烧产物时达到的最高温 度,也就是炉缸煤气尚未与炉料参与热交换前的原始温度。
焦炭在空气中的着火温
128.空区? 答案:从溜槽末端 ( 或大钟下降位置 ) 下缘起,到料面间的高炉空间叫空区。
129.高炉中心加焦? 答案:中心加焦就是借助从炉顶向高炉中心另外添加少量焦炭来减少高炉中心狭 小范围内的矿焦比,使高炉透气性改善,并通过更多气流。
133.空气过剩系数 解释题空气过剩系数是实际空气需要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的比值, 保证煤气的充分燃烧,一般空气过剩系数在 1.符号的
43.风口燃烧带和风口回旋区 答案:炉缸内燃料燃烧的区域称为燃烧带; 在鼓风和炉内料柱的共同作用下每个 风口前形成的一个疏松而近似于梨形的空间称它为风口回旋区。
44.带风装料 答案:在用焦炭填充炉缸、冷矿开炉时,在鼓风状态下进行的装料叫带风装料。
45.高炉冶炼过程的 PDCA循环 答案:它是指由 PDCA四部分构成的对高炉冶炼过程进行优化控制的一个循环系 统。即先由操作设计系统提出目标参数,这一环节称为“ P”;将这一指令提供给 ( 输入) 系统,在接近所设计的最优化的指标下开始操作,这一环节称为“ D”;将 操作的结果, 各种监测信息反馈给 “AGO”S 系统,以便进行核查, 此环节为 “C”;
17.什么叫高炉炉料结构? 答案:高炉炉料结构是指高炉炼铁生产使用的含铁炉料构成中烧结矿、 天然矿的配比组合。
球团矿和
18.什么叫矿石的冶金性能? 答案:生产和研究中把含铁炉料(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在热态及还原条件 下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能: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还原膨胀;荷重还原软化和熔 滴性称为矿石的冶金性能。
125.热量等数的概念? 答案:热量等数即每 1kg 原料在高炉内满足本身在冶炼过程中消耗的热量以外能 给出的或所需要的热量 (kg/kg) 。
126.焦炭热强度? 答案:反应焦炭热态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表征焦炭在使用环境温度和气氛下, 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破碎和磨损的能力。
127.焦炭着火温度? 答案:焦炭在空气或氧气中加热到连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度为 450~ 650℃。
1.冶炼强度 答案:冶炼强度是指每昼夜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燃烧的焦炭量, 的焦炭消耗量与有效容积的比值。
即高炉一昼夜
2.高炉一代寿命 答案:高炉一代寿命是指从点火开炉到停炉大修之间的冶炼时间, 邻两次大修之间的冶炼时间。
或是指高炉相
3.休风率 答案:休风率是指高炉休风时间占高炉规定作业时间的百分数。
113.煤比 答案:煤比是指生产 1t 合格生铁的粉煤消耗量。 煤比=粉煤消耗量 / 合格生铁产量 (kg/t)
115.生铁 答案:生铁与熟铁、钢,都是铁碳合金,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的多少不同。一般 把含碳 1.75 以上的叫生铁。
117.生铁合格率 答案:生产的合格铁量占高炉总产铁量的百分数。
123.高炉炉渣的熔化性? 熔化性是指炉渣熔化的难易程度,可用熔化温度和熔化性温度两个指标来衡量。 熔化温度是炉渣固液相间的转化终了温度。
67.热流强度 答案:单位冷却面积在单位时间传给冷却介质的热量。是反映炉型的重要参数。
69.炉缸热制度 答案:炉缸所处的温度水平, 反映炉缸热量收入和支出的平衡状态。 热生铁含 [Si] 量表示,也可以用物理热铁水温度来表示。
可以用化学
70.悬料 答案:悬料是炉料的透气性与煤气流运动极不相适应, 炉料停止下行的失常现象。
27.高炉有效热量利用率 答案:高炉冶炼过程的全部热消耗中, 除了炉顶煤气带走和热损失热量外, 其余 各项热消耗是不可缺少的, 这些热消耗称作有效热量, 其占全热消耗的比例叫做 有效热量利用率。
28.送风制度
答案: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选择合适的鼓风参数和风口进风状态, 以形成一定深 度的回旋区,达到原始煤气分布合理,炉缸圆周工作均匀活跃热量充足。
与设计的标准参数进行对比, 如果实际偏离了指令, 则要采取行动, 即采取校正 措施,此环节为“ A”。
47.直接还原度
答案:高炉冶炼过程中直接还原夺取的氧量 等 ) 与还原过程夺取的总氧量的比值。
( 包括还原 Fe、Mn、Si、 P、及脱 S
49.反应后强度 答案:是衡量焦炭经受 CO2和碱金属侵蚀状态下,保持高温强度的能力。
反映炉料透气性的主要参数。 气体力学分析表明, 空隙度 、风量 Q与压差 p 之
间有如下关系:
Q2
3
K
p
1
式中 Q—风量; p —料柱全压差; K—比例系数; —炉料空隙度。
由此可见,炉内 Q 2 p 反映了 3 1
的变化,因 Q 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