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3: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3: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基础巩固]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和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主要表现在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调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减弱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2.胶东的一些果农秋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下图为吉林省东部山区P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2018年1月中上旬某日,人们在清晨发现整个小村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

下列关于这种现象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燃煤取暖释放的烟尘较多B.村民做早饭释放大量烟尘C.谷地地形易形成逆温现象,烟尘不易扩散D.此时盛行山风,山坡易形成地形雨,多云雾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图分别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6.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是其独特的气候风景。

据此回答7~8题。

7.拉萨每年日照总时数平均多达3005小时,成为“日光城”。

其原因有( )①地势高,日照时间长②白天晴天多③空气密度较小,大气透明度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8.拉萨的降雨80%集中在夜晚的主要条件是( )A.临近河流,夜晚水汽较白昼充足B.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气流C.地处高原,夜晚气温远比白昼低D.大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9.滨海地区的风随昼夜更替而风向转换,形成海陆风。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白天的大气运动示意图。

(2)由图2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________(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该季节________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3)分析海风对滨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能力提升]研究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对于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上海市新的城市规划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进行植树造林。

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城市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 )A.农村B.近郊C.郊区D.市区2.上海市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B.保持水土C.降低噪声D.净化空气3.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高、气压高下面图甲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m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高于②地B.③地气压低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下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

读图,回答6~8题。

6.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7.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8.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A.西欧平原,3、4月份B.撒哈拉沙漠,7、8月份C.青藏高原,5、6月份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

古人通过对每个节气的天气、物候现象的观察来把握季节的变迁,并以此来指导农事活动。

我国秋季的主要节气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日期8月7日8月23日9月8日9月23日10月8日10月23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开始。

此时,华北地区夜间始现白霜。

呈现出“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凉”的肃杀景象。

(2)简述“秋分”至“霜降”期间华北地区的气温特点。

晚秋时节气温波动大,空气温度常会突然下降,使地表温度骤然降到0℃以下,农作物因此受到损害,造成霜冻灾害。

在霜冻来临前,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牛粪等制造大量烟雾,以此防御霜冻,称为“烟熏法”。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有关知识解释“烟熏法”防御霜冻的原理,并说出此方法带来的其他影响。

——★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2『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

第2题,秋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显然不是为了减弱地面辐射,地膜也不会吸收太阳辐射,但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且还可以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农产品质量。

『答案』1.A 2.C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整个小村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表示空气流通不畅,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出现了逆温现象。

第4题,在山谷地形中,白天谷地的气压高于山坡上的气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答案』3.C 4.D5~6『解析』第5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

第6题,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小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

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

『答案』5.C 6.D7~8『解析』第7题,拉萨年日照时数高的主要原因有海拔高,昼长时间比同纬度较低海拔地区要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降水较少,晴日多,且降水多在夜晚。

所以D项正确。

第8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谷地与周围坡地(高原面上)昼夜会出现“山谷风”这一热力环流。

夜晚,谷地空气上升,空气降温,水汽凝结降水,所以拉萨的降雨80%集中在夜晚,B项正确。

『答案』7.D 8.B9.『解析』(1)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空气作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其高空形成低压,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即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2)由图2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最少的季节是冬季,每月只有3天左右,主要是因为该季节冬季风势力强盛,“掩盖”了海陆风。

(3)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润空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答案』(1)(2)冬季冬季(3)海风从海洋上吹来,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能力提升1~3『解析』第1题,根据城市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造林重点区应该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内的郊区。

近郊适宜发展花卉业等,不适合大面积造林。

第2题,增加绿化面积能起到减少污染,净化空气的作用。

第3题,市区人为释放热比较多,比郊区气温高、气压低。

『答案』1.C 2.D 3.A4~5『解析』第4题,在垂直方向上,总是高空的气压低,近地面的气压高。

读图可知,M地气压差大,N地气压差小,这只有在近地面M地气压高于N地、M地高空气压低于N地高空气压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因而,近地面M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N地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

从而判断,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③地气压高于④地,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高,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低。

第5题,由上题可知,b是下沉气流,d是上升气流。

由于不知道该区域所处的半球,无法判断a、c的具体风向。

『答案』4.A 5.D6~8『解析』第6题,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①对。

气候类型反映一地多年的气候特征,不能体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弱,②错。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③对。

地表温度不影响太阳辐射,④错。

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⑤对,故选C。

第7题,根据能量补给来源,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图中曲线甲温度仅低于太阳辐射,是地表温度。

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

夜晚地面支出大于收入,地面净辐射强度为负值,对应乙曲线。

丙表示近地面大气温度。

因此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乙、丙、甲,故选B。

第8题,图中太阳辐射总量最大时的地方时为12时,世界时对应6时,该地经度约为90°E,不可能在西欧平原、撒哈拉沙漠,A、B错。

丙表示近地面大气温度,该日最低气温大于0℃,准噶尔盆地在10、11月份的气温小于0℃,D错,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青藏高原的5、6月份,C对。

『答案』6.C 7.B 8.C9.『答案』(1)秋分前,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秋分时各地均昼夜等长;秋分后,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整个秋季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2)气温逐渐降低,最低气温可达0℃以下,气温日较差大。

(3)原理:“烟熏法”产生的烟雾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热量损失减少,提高了地面温度。

烟雾本身具有一定的热量,提高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减少了霜冻危害。

影响:增加大气污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