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及案例分析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6、对于患者中的特殊人群,在特殊场所(如急诊 室、中心输液室、产房、高压氧科等人员流动快、 风险高的诊疗场所),接受特殊治疗(如放疗、 化疗、手术、拔牙等有创或高危诊疗活动)时, 应特别强调有效的身份识别,避免误诊误治,给 患者造成伤害。
7、在急诊急救过程中,一时无法识别患者身份时, 可先给患者进行临时命名或编号,待病情稳定后 再作进一步的身份确认。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手术
(5)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手术室护 士第五次核对。
(6)手术后,护送患者的麻醉医师或护士与接收科室护士 共同核对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检查引流管,全身皮肤情 况,测量生命体征。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通知.doc 手术安全核查表.doc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8、在治疗前,应有两位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对 患者进行身份的核对;必要时主动邀请患者 或家属参与部位确认。出科室接受治疗时, 应携带患者的X片、CT、或MRI片等资料, 严防患者在进行有创或高危诊疗活动中发生 部位及方式的错误。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广东省卫生厅 2007年8月第1版
3、意识/精神障碍、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婴幼儿、痴呆者, 参见“特殊人群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特殊人群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特殊人群:指意识/精神障碍、感觉器官功能不全、 婴幼儿、痴呆者。 1、患者就诊时,护士应通过陪伴者获得患者的姓名、 年龄、籍贯、出生年月、ID号/住院号、支付方式等 信息。患者入院时,应填写手腕识别带,与陪伴者 核对无误后,系于患者手腕。 2、无陪伴的患者,护士可为其暂取名,系手腕识别 带。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1、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确 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2、身份识别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 籍贯、出生年月、ID号/住院号等。
3、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时,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 评估,根据患者的语言、行为能力,采取恰当 的方式,准确获得患者的信息。
4、放疗结束:由护送员与病区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并 交接有关事宜。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化疗
1.执行护士应根据医嘱核对患者身份,了解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需 出科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陪送人员。同时告知患者/ 家属,做好必要的准备。
2.患者需到介入科(室)进行鞘内注射、腹腔内给药或动脉灌注等化疗 时,护士在核对上述内容后,将化疗药物、检查报告交陪同医生。
8、每日专人检查腕带,如有松脱,立即更新。 9、执行各项操作时,护士应核查新生儿床头卡及手腕、脚腕识别带;
尤其是在为新生儿沐浴时,护士在为其脱衣物前后要仔细核对, 腕带和衣物上的标识应一致。 10、出院时,护士须与家长再次核查新生儿手腕、脚腕带、床头卡, 盖新生儿脚印与家长右拇指印存档。
新生儿查对指引.doc
3.遇成批患者救护时,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员进行验伤分类,分别 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 志(分类标记用塑胶材料制成腕带),并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 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核对腕带,准确核 实患者身份。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手术
3. 手术患者身份与部位的核对: (1)病区护士按“送手术护理记录单”项目准备患者(术前准备、更
衣、取假牙、取首饰、术前用药、CT/MRI/X光片、检查报告单等) 并核对患者身份。 (2)患者送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接患者护士与病区护士第二次核对。 (3)麻醉实施前,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第三次核对。 (4)手术开始前,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第四次核对。
4、检查后:检查人员再次核对上述内容,告知检查 后注意事项,通知护送员送患者回病房。
5、护送员与病区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并交接有 关事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特殊治疗:是指放疗、化疗、手 术、拔牙等。治疗前、中、后均应认 真核对患者身份,以免发生错误。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放疗
5、 巡回护士将胸卡(床头卡)佩戴在新生儿包被外。剖宫产分娩者应 在手术室佩戴腕带及床头卡。
6、同时多名产妇分娩时,助产士按以上要求处理后,将新生儿分开放 置于操作台上,以免混淆。
7、产妇与新生儿转入爱婴区时,护士应与助产士核对产妇分娩记录、 新生儿床头卡和腕带。
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
产房(新生儿身份识别)
特殊检查时患者的身份识别
1、检查前:执行护士核对医嘱和患者的姓名、性别、 年龄、ID号/住院号。确定陪同检查的人员、时间, 并与检查科室预约,通知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
2、接送时:护送员凭检查申请(预约)单到科室, 与当班护士核对患者身份。
特殊检查时患者的身份识别
3、检查时:检查室人员、护送员、患者三方,核对 患者身份。
入院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1、当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应与意识/精神正常、沟通无 障碍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助填写相关资料,确 认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籍贯、ID号/住院号 以及身份证号码,确认患者的真实身份。
2、医保、公医或其他商业保险理赔的患者,应核实其医 保卡或公医证,确认其他相关资料,认真分类,做出 标记。
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案例分析 • 思考题
定义: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 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 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
意义: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 安全的前提,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 安全的保障。
3.进行静脉化疗前,执行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核对患者身份,严格执 行三查七对制度,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手术
手术前,必须给患者系手腕识别带。 1.手术患者身份与部位的核对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ID号/住
院号、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拟进行手术的部位、CT/MRI/X 光片、检查报告单、术前医嘱签名单。 2.手术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时机包括: (1) 术前:护士执行术前医嘱时、手术室护士到病区接患者时、患者 到手术室后、手术开始前。 (2) 术中:切开皮肤前、切除器官前、关闭体腔前。 (3) 术后:离开手术室前、回到病区后。
三、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 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氏、儿童、使用 镇静药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 别患者的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四、实施有创诊疗活动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作 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
产房(新生儿身份识别)
4、 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产妇的姓名、年龄、ID号/住院号,确认无误后填 写新生儿床头卡和腕带各两个(内容包括床号、出生日期与时间、婴 儿性别、身长、体重、母亲姓名),分别系在新生儿的手腕和脚踝部, 松紧适宜,防止脱落。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应使用与一般新 生儿不同颜色的手腕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 及案例分析
引言
中国医院协会(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CHA) 关于发布和实施《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的 通知——医协会发[2009] 6 号
实施2009年CHA患者安全目标主要 措施与适用范围
内容
•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 特殊人群、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特殊场所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4、实施有创或高危护理活动前,应主动使用两种 以上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 的唯一依据。
5、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 儿室等科室中,对手术、神志不清、无自主行 为能力的患者,必须为其佩戴“腕带”,作为 身份识别的标记。腕带上应有患者的姓名、性 别、出生年月、入住科室、ID号/住院号等信息。
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
产房(新生儿身份识别)
1、产妇入院时,护士查对产妇的身份证与准生证,核对姓名、年龄、照 片,确定身份无误后安排床位,系腕带。
2、胎儿娩出后,由助产士和巡回护士分别将新生儿抱给母亲确认性别, 并口头复述一遍。
3、巡回护士盖新生儿左脚印和产妇的右拇指印于病历上留存。为新生儿 称体重,测量头围、身长、脐带长度,记录在病历存档。助产士仔细检 查新生儿外观有无畸形,如发现畸形应告知家长,必要时请父亲核实, 并在病历上详细记录,将新生儿信息输入“围产管理软件”中存档 。
五、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拔牙
1.接诊护士查对患者的门诊病历及挂号单,询问患者的姓名、年龄、 病情(牙齿有无松动、疼痛情况)、主诉、有无麻醉药过敏史、既 往病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液病)。查看性别,ID 号/住院号、X线定位片、患者口腔情况。
2.经治医生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口腔情况,根据X线拍片结果 确定拔出的牙位,并做好定位标记。
1、放疗前:①执行护士应根据医嘱和《患者外出检查评估 单》评估患者的病情,决定陪同治疗的人员。②放疗人员 根据预约卡核对患者信息、诊断和治疗项目,确认无误后, 为患者进行定位。
2、接送患者时:由护送员与病区护士仔细核对医嘱和患者 信息,将患者送至放疗地点。
3、放疗时:放疗科人员、护送人员、患者三方,按照预约 卡内容核对放疗项目和患者身份,确认无误后再实施放疗。
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