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热炉管理办法

加热炉管理办法

企业制度-实施类加热炉管理办法1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加热炉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保证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依据《加热炉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2 业务管控方式根据加热炉的热负荷大小及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进行管理,公司对加热炉运行管理实行二级管理(分公司、运行部),在分公司主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各相关处室、运行部执行国家相关管理规定,遵守公司有关规定及操作规程,搞好加热炉的运行安全、经济节能、检维修、事故调查处理、检查考评等工作。

3 管理职责3.1 分管副总经理职责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依据《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和职责,全面负责企业加热炉管理工作。

3.2 机动处职责3.2.1 负责公司加热炉的归口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加热炉管理的制度和标准,制定分公司加热炉管理办法及工作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

3.2.2 负责加热炉管理的组织协调与监督考核。

3.2.3 负责组织建立有关加热炉的台帐、技术资料档案。

3.2.4 负责组织编审加热炉的检测、检查、检修、报废等计划;参与加热炉技术改造的各项工作。

负责审核加热炉施工方案;负责、参与加热炉检测、检修、改造后的竣工验收工作。

3.2.5 监督检查加热炉的使用与维护,包括档案资料的管理、安全附件等的使用管理;掌握加热炉运行状况,及时组织整改缺陷问题;组织进行加热炉监测分析、检查与考核评比工作。

3.2.6 参与加热炉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工作。

3.2.7 参与加热炉工艺指标、操作规程开停工方案的审核。

3.2.8 组织推广加热炉运行管理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推广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协助组织加热炉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

3.2.9参与或组织加热炉及附件的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运行、检维修、技术改造的全过程。

3.2.10 负责组织公司加热炉月报的编制。

3.3 生产处职责3.3.1 负责监督执行加热炉生产运行管理的法规、规定、标准,尤其是节能管理的法规、规定、标准。

3.3.2 组织编审加热炉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工艺指标、开停工方案,保证加热炉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运行,满足生产过程需要。

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协助对加热炉运行管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3.3.3 负责加热炉能耗指标、工艺指标变更的审核工作。

3.3.4 负责加热炉节能管理及节能分析工作;保证加热炉燃料油(气)的质量指标与平衡供给。

3.3.5 负责加热炉能耗指标、工艺指标、操作规程、开停工方案的审定工作。

3.3.6 及时掌握加热炉运行状况,配合加热炉消缺整改。

3.3.7 参与加热炉的竣工验收工作。

3.3.8 参与加热炉的重大事故调查、分析、处理。

3.4 环保处职责3.4.1 监督执行有关加热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法令。

3.4.2 负责加热炉事故调查、分析、处理、上报。

3.4.3 组织定期对加热炉的烟气排放进行环保监测。

3.4.4 参与加热炉检修、动改方案的审查及竣工验收工作。

3.4.5 参与加热炉工艺指标、操作规程、开停工方案的审核。

3.4.6 监督加热炉安全附件的定期检查工作。

3.4.7 参与加热炉运行管理的有关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5 发展计划处职责3.5.1 负责加热炉技术改造各项准备和协调工作。

3.5.2 技术开发部门应积极为加热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创造条件。

3.6 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职责)3.6.1 负责向有关单位配给相应的作业人员。

3.6.2 人力资源部负责加热炉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考核等工作。

3.7 物资中心职责负责按照有关法规、标准采购合格的设备及材料配件;负责组织到货验收,并及时提供合格技术文件和资料;对采购质量负责。

3.8 工程建设处职责负责在建工程项目执行有关法规、标准;负责组织在建工程项目的加热炉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及时移交竣工资料。

3.9 计量中心职责负责做好加热炉燃料计量及计量器具的校验、标定工作。

3.10 质管中心职责负责燃料、烟气等日常分析工作。

3.11 运行部职责3.11.1 负责加热炉日常操作、运行、检维修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加热炉运行管理、安全、环保与节能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

3.11.2 负责建立本部门的加热炉台帐、技术档案,完善资料管理。

3.11.3 负责编制上报本部门加热炉检查、检修计划,组织配合加热炉检验、检修工作,参与竣工验收工作。

3.11.4 组织加热炉操作维护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

3.11.5 编制本部门加热炉的岗位操作规程、开停工方案。

3.11.6 参与加热炉技术改造的各项协调工作。

3.11.7 负责加热炉热效率监测工作,做好加热炉运行分析报告;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先进管理经验。

3.11.8 配合进行加热炉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工作。

3.11.9 负责编制上报本单位加热炉月报。

4 业务管理内容和方法4.1 管理原则4.1.1 坚持对加热炉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等过程进行管理,确保加热炉安全可靠运行。

4.1.2 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实现加热炉高效、长周期运行。

4.2 主要管理内容加热炉管理主要包括:基础管理、运行与维护、运行检查、检修维修等内容。

4.3 基础管理4.3.1 生产装置应建立加热炉的基础档案资料(做到一炉一档),并有完整的运行记录。

4.3.1.1 基础档案资料包括a)加热炉设备台帐;b)全套图纸;c)加热炉操作规程;d)故障、事故记录及原因分析报告;e)定期炉效监测、分析报告、月报;f)检修、抢修、技术改造记录及竣工资料;g)炉管及加热炉附件检测报告;h)联锁台帐、仪表及联锁调效记录。

4.3.1.2 运行记录包括a)工艺操作运行记录;b)维修检查记录;c)燃料含硫量分析报告。

4.3.2 对加热炉操作人员进行加热炉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3.3 加热炉应当装有热电偶、负压表和在线氧含量分析仪,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4.3.4 每台加热炉应设置烟气取样点,以利于对其运行状况进行监测。

4.3.5 烟气取样点要求4.3.5.1 烟气取样点位置的设置a)辐射室——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辐射室的多室加热炉,每个辐射室的相应位置应安装烟气取样点,以便检查各室供风是否相同,单室可不装;b)进对流室前——利用此点检验供给燃烧所需空气量的实际情况,控制燃烧器用风量(辐射室已设置取样点的,可以共用);c)出对流室后——利用此点的过剩空气系数计算加热炉的热效率,并检验对流室的漏风情况;d)采用余热回收系统时,应在空气预热器或余热锅炉前后均装设烟气取样点,利用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温度计算加热炉热效率;e)露点温度取样点应设置对流室出口。

4.3.5.2 测孔大小a)烟气取样点孔径不小于20mm;b)露点温度取样点孔内径不小于40mm。

4.3.5.3 烟气取样点安装注意事项a)取样点附近不能有漏风;b)取样点应尽可能选在烟道的最窄处,应在该处有较高的烟气流速,促使燃烧产物充分混合;c)取样点最好伸至烟气流通截面的中部,有困难时,伸入长度不应少于500mm,多点取样可以减少测量误差;d)控制燃烧的取样点不应放在出对流室以后;测定热效率的取样点应放在烟囱内非涡流区,即不应设在转向区域;e)对于宽截面烟道,应设置多点取样设施,或采用单管伸缩式取样法。

4.3.6 对加热炉用燃料油(气)和雾化蒸汽进行计量,并由计量中心采取措施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4.3.7 积极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逐步实现加热炉的燃烧状况自动控制。

在已采用DCS控制的生产装置中,DCS应能显示加热炉的热效率值。

4.4 运行与维护4.4.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加热炉工艺指标,保证加热炉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运行,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并尽量避免过低负荷运行(过低负荷一般指低于设计负荷的60%)。

4.4.2 为了节能降耗,加热炉运行应控制以下指标:a)热负荷在10MW及以上的加热炉的热效率应达到91%以上,新建加热炉的热效率应达到92%以上;b)加热炉负荷在10MW以下,热效率应达到设计值且不低于88%;c)最终排烟温度一般不大于150℃。

如燃料含硫量偏离设计值较大时,进行标定和烟气露点测试,然后确定加热炉的合理的排烟温度(一般应高于露点温度20℃~30℃);d)为了保证燃烧完全,要尽量降低排放烟气中的CO含量,控制CO含量不大于100ppm;e)为保证合理的燃烧工况,应严格控制辐射炉膛负压。

简单炉型辐射炉膛顶部的负压值应控制在-20Pa~-30 Pa之间。

多炉膛联合,或多炉共用烟道的炉型,其辐射炉膛顶部负压值可适当放宽至-50Pa~-60Pa,但不得超过-80Pa;f)加热炉对流室顶部烟气氧含量,燃气加热炉应控制在2%~4%,燃油加热炉应控制在3%~5%。

g)加热炉的外壁温度应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

4.4.3 为了保护环境,应严格控制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污染物的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和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的指标。

a)采用低NO X燃烧器,以减少排放烟气中的NO X含量,控制NO X含量不大于80ppm;b)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燃料中的硫化物含量,减少排放烟气中的SO2、SO3等硫化物的含量。

燃料气中总硫含量不能大于100ppm;燃料油中总硫含量不能大于1%,固体颗粒含量不大于2000ppm。

4.4.4 加强加热炉运行情况的检查与管理4.4.4.1 生产管理人员应做好下列工作a)每日至少对本装置管辖范围内加热炉的运行情况进行1次巡检;b)每周应做一次炉效分析工作;每月编写本装置加热炉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4.4.4.2 生产装置操作人员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巡回检查a)每(1~2)h检查一次燃烧器及燃料油(气)、蒸汽系统。

检查燃烧器有无结焦、堵塞、漏油现象,长明灯是否正常点燃;油枪、瓦斯枪应定期清洗、保养,发现损坏及时更换;备用的燃烧器应关闭风门、汽门;长时间停用的油枪、瓦斯枪应拆下清洗保管;b)每(1~2)h检查一次加热炉进出料系统,包括流控、分支流控、压控及流量、压力、温度的一次指示是否正常,随时注意检查有无偏流现象。

情况异常必须查明原因,及时处理;c)每班检查灭火蒸汽系统。

检查看火窗、看火孔、点火孔、防爆门、人孔门、弯头箱门是否严密,防止漏风。

检查炉体钢架和炉体钢板是否完好严密,是否超温;d)每班检查辐射炉管有无局部过烧、开裂鼓包、弯曲等异常现象,检查炉内壁衬里有无脱落,炉内构件有无异常,仪表监测系统是否正常;e)每班检查燃烧器调风系统、风门档板、烟道档板是否灵活好用,余热回收系统的引风机、鼓风机是否正常运行。

发现问题应及时联系设备维护单位处理;f)有吹灰器的加热炉,每班至少吹灰1次,并检查吹灰器有无故障,是否灵活好用;使用蒸汽吹灰器的,吹灰前须先排尽蒸汽凝结水;e)每天检查1次仪表完好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