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生物科学2011113103 宋鑫
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历程。
读《红楼梦》,嬉笑怒骂尽在脸上;读《墨迹》,为子墨的从容而感动,眼光闪烁;读《时间简史》,保证你从头到尾紧锁眉头,满脑的疑惑。
这像是与不同专业,不同阶层的大师去交流,只要你用心去听定会有收获,即便眉头紧锁,也会激起心中千层浪。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
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
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
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
2012年1月8日霍金预言,地球将在千年内面临核战之类的大灾难,人类只有在火星或太阳系其他星球
殖民,才能避免灭绝。
1945年8月,小男孩和胖子两颗原子弹先后落入广岛和长崎,生灵涂炭,三十万人死亡,数十万人留下各种疾病,造成新的遗传病和生理缺陷,也就是畸形人。
众所周知原子弹的基本原理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质能守恒定律,即:,E是能量,m物体的质量,c是光速。
放射性元素铀原子核裂变成两个小的原子核时会有很小的一点质量亏损,乘以光速的平方就会释放出很大的能量。
所以说,原子弹的诞生直接或间接得和爱因斯坦有关。
另一方面,质能守恒定律描述了另一个事实:能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运动,即:动能,任何一个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能量也就越大,根据质能守恒定律,那么它的质量也会增加,要使物体运动至光速,就需要无限大的能力,换句话说:任何物体速度都不能达到光速,当然这个公式适用于物体接近光速的运动。
曾经有个高中生问过晚年的爱因斯塔这样一个问题:科学的最终问题是什么?爱因斯塔回答:科学的最终问题在于这个科学家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如果他是善良的,他将推动世界发展,若果他是邪恶的,他将带向世界走向灭亡。
然而,科技往往是把双刃剑,比如说:核能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但是核弹也会将世界带向死亡。
《时间简史》中介绍了宇宙的诞生和演化,这就是著名的大爆炸理论,当下最流行的解释宇宙的科学。
曾在科技博览上看到过另外一种解释宇宙的,他想象我们存在的宇宙像是两个联通的气球状的空间,一边变大另外一边变小,这样来回循环,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大爆炸
理论认为宇宙由一个密度极高曲率极高炙热的奇点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并不断膨胀。
我们知道可见光的波长极短,光的不同波长正是人眼看到的不同颜色的东西,最大的波长出现在光谱的红端,最短的波长出现在蓝端。
现在想象和我们距离不变的一个光源,不如一颗恒星,正在以一个不变的波长发射出光波。
我们接收到的波的波长和我们被发射时的波长相同。
然后假定光源开始离我们而去。
正如声音的情形那样,这意味着光的波长被拉长,因此,它的光谱向谱的红端移动。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大多数星系呈现红移,几乎所有的星系都飞离我们!这就证实了宇宙是不断膨胀的,并不断加速。
炸开的奇点,像四面八方扩散,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其中很小很小的一团形成了太阳系,有了地球,有了人类。
这也是为什么霍金相信外太空必然有和我们一样的生命。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星体都是椭圆的,这是在不断自转和公转,慢慢演化而成的形状。
当爆炸膨胀到一定程度是,又会立即收缩为奇点。
所以面包总会有的,房子总会有的,世界末日也总会来的。
传统思想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宇),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宙)。
但是按照大爆炸理论,那么宇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空间范围的,爆炸的时候即为时间的开始,那么时间就有开始端。
时间简史中介绍了一种新的时间概念,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不存在唯一的绝对时间,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时间测度,这个测度依他们在何处以及如何运动有关。
这一理论,1962年人们利用安装在水塔顶部和底部的一对非常精密的钟表证实。
在底部的钟表更接近地球,
发现它的慢些,和广义相对论精确地一致。
假定一对双胞胎中的一位住在一座山顶上,另一位留在海平面上,则第一位比第二位衰老的快一些。
但是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位乘坐宇宙飞船去进行一次长途旅行,他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则差异大得多。
当他返回时。
他就比留在地球上的那一位年轻得多。
如果把他加速到超越光速那么他就能回到过去,但是我们之前讨论过,质能守恒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是不可能超越光速的。
传统的时间和空间已经改变了,不在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一个动态的宇宙似乎将在有限的过去起始,也会在将的有限的时间内终结。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
霍金曾说:“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
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
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
前面叙述这个简单公式和原子弹的渊源。
读完整本书,为作者的诚恳所感动。
从前言到致谢,霍金力图致力于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生存的宇宙。
最后,从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了解到科学上的很多重大的进展都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们不盲目的追随权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有时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提出自己的理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对于现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学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将不同于往,它肩负着培养出下一代有着卓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说
今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更多的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武力方面,以往的传统观念将不利于更快速的发展,有时甚至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创新将是今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历史潮流,我们国家只有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乾坤旋转,才能永久的屹立在东方。
这样的历史使命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而言是不可推卸的,首先应该很庆兴的是我们赶上了这样一个好的时代,有这样一个好的环境来进一步求学,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好的条件来努力学习,在学习方面我们也不应该盲目相信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来求知问道。
我们也应该多多向老师求教,毕竟老师的知识和阅历还是很丰富的,这对于正处在年轻气盛的我们而言是弥足珍贵的。
要成为未来的建设者,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多多读一些课外杂志,多学一些知识,对于自己的提高也是极其有好处的。
同时在校学习的期间我们也应该逐步的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这对于将要走进社会的我们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能更真切地给我们有竞争的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亦即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简史》不仅是一本讲述科学的书籍,同时,更是一本励志书籍,在作者的身上,我能看到一股永不屈服,上进的力量,霍金打动我们的不仅是科学贡献,更是人格魅力吸引着我,很多人只看到自己失去的,而不注重自己拥有的;只看到别人拥有的,而看不到自己的财富和天赋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无论你觉得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