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福建省福安市总工会
福安市现有基层工会767家,工会会员44683名。

全市共有系统工会6个,乡镇(街道)工会联合会22个,村(社区)工会20家,行业工会联合会9个,工业园区工会5个。

市总工会现有职工干部17人,工会大学生自愿者15名,内设有10个办事机构。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职工维权为重点,以共创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把共创和谐企业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在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创建和谐企业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企业与劳动、环境、社会关系,实现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双赢”。

一、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强力推出创建活动
在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把深化思想认识和加强领导摆在首位。

提高认识,争取支持。

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是发挥工会组织在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需要,是推动建立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有效载体。

基于此,市总工会率先在拟了《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实施方案》,并积极争取地方党政支持。

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听取了市总领导就我市开展创建活动的情况汇报。

并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各类企业广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为我市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合力量,全力推进。

为保证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对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高度重视与支持,成立了全市和谐企业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市委办、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人民法院、综治办、经贸局、公安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监局、信访局、司法局、企业家协会、市总工会等30个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根据涉及创建和谐企业的法律法规、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平等协商机制,参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建设,建立健全工资分配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共谋企业发展机制、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等14方面,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全市创建活动。

二、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确保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制定目标,分类指导。

根据我市实际,拟定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三年规划,对抓得早、进度快、标准高的企业,坚持巩固、发展、提高;对行动迟、差距较大的部分改制和私营企业采取重点帮助。

力争用3年的时间,在全市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全面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年来市总工会积极主动参与辉钼矿、红福啤酒公司、市镀膜玻璃厂、福安第一建筑公司、赛歧铁合金厂、红旗机械厂等企业的改制工作,指导召开职代会,协助做好职工安置、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是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注重维护大局和维护职工权益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不断扩大平等协商的范围。

目前,全市现有226家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制度,涵盖职工31650人,29家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共涵盖职工5930人,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23家,共涵盖女职工2556人。

全市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和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签订率达98.5%,秦溪洋工业园区企业签订率达98.5%。

三是完善厂务公开制度。

相继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中建立完善了厂务公开制度,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运作、良性发展的轨道。

同时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单位尤其是非公有制单位管理的新形式、新途径,推动厂务公开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

全市现有77家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推行了厂务公开制度,推行率达100%;189家非公企业推行了厂务公开制度,推行率达63%。

确保了劳动关系和谐。

开展技术创新,在企业与环境关系和谐中发挥主力军作
用。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近年来,我们紧紧把握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通过联合举办福安市青年创业设计大赛,开展了“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等合理化建议活动,推动企业发展向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方面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 去年,全市共有489个基层单位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达3.988万人,参与率达90%。

实施合理化建议678件,已实施合理化建议112项,创经济效益2130万元。

技术革新45项,发明创造2项,开发产品57项,推广科技成果27项,创经济效益达4650万元。

经济技术创新有力推动了企业与环境关系和谐。

构建工作机制,筑牢和谐社会关系长效机制。

一是构建多方合作机制。

与市人大、劳动保障等部门开展的贯彻执行《劳动法》、《工会法》、《集体合同条例》执法检查,与有关部门开展了安全、卫生、劳动保护专项检查,督促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二是构建一站式服务维权机制。

建立市职工困难帮扶中心,下设18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社区帮扶工作站,设立维权热线电话,加强了信息的收集,随时掌握和反映职工的生产生活、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实行法律咨询、培训、劳动争议协调等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共处理职工来电来信来访125起,涉及职工达986人次,
做到没有职工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萌芽状态。

三是构建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机制,不断创新“送温暖”救助模式,打造服务品牌。

加强职工保障体系建设,保障职工的具体利益。

健全助学、助医、助困工作机制和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帮扶机制,真心实意地帮助职工特别是特重困职工和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

近三年来,共筹措帮扶资金456万元,为3296名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生活救助;为511 名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就学资助;为406名病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凝聚和谐力量,引领社会文化建设。

市总在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广泛开展“创争”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广泛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先后组织举办“劳动者风采”摄影展、职工书画展,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万名职工登山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了规模宏大的“迎奥运,促和谐”市第八届职工运动会,承办宁德市第一届职工乒乓球锦标赛。

各基层工会广泛开展群众性职工文化活动,开展了文艺汇出、演讲比赛、技能竞赛、趣味游园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引领社会文化建设。

实践表明,创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适
应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目前我们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创建活动内容,加大实施力度,努力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力争取得较好效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