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立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古今咏雪诗词中的绝唱,它集写景、议论、抒怀于一炉,主题鲜明突出、语言精炼、诗意充沛。
阅读、朗诵这首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学到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还可以培养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无疑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
无论是在语言、写作手法,还是在诗歌的意境、内涵上均可谓是词中之精品。
教学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大有裨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设计理念】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背景,理解词语,欣赏诗歌形象,领悟借咏雪抒发的思想内容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传递词的磅礴大气;品味词语魅力,感悟词的意境,合作探究法,讨论法⑶、情感、价值观目标: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写景、议论相结合的特色,把握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点睛之笔,如何表现全词主旨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把握写景与抒怀、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感受、领会作者乐观、豪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伟大抱负。
使学生接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在于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对题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句意的理解要实事求是,不可随意附会。
四、教法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知识迁移法、、分组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对本文设计了如下教法:1、点拨启发式在充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亦不容忽视,学生的认知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在教学本课时,我除串讲分析词的特色、意境外,重在点拨学生感知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初步学会欣赏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具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和形象感知。
3、情绪感染法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富有生动性、感染力,是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活跃的关键。
本课是诗词中的精品,诗情饱满、激昂,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以饱满的激情去打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
”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所以我的导入是这样的:……1、引导学生自都自学感知,敏锐感悟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自行解决本课的生字词,及简单的句子理解,初步弄懂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采用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整首诗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将本课中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找出来,留待接下来的环节一起解决。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学生手中的教学资源。
这个环节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利用学习资源,达到班级资源共享。
让学生走进文本。
2、合作探究,共同分析这个环节学生分小组进行,这个环节中要讨论的问题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学环节中留下的疑难问题。
第二部分是本课重难点问题,针对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2、上阕重在描写北国雪景,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分析。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作者在下阕如何议论评说古代帝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分析。
同学们通过分组,将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的问题和老师所给出来的问题,合作进行讨论,得到自己的、小组的答案。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所有的同学都积极的挖掘文本。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3、个性表达拓展思维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个性展现,增强课堂的空间弹性。
为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说说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有哪些?引导学生既要了解现实,又要关注现实,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各位评委,本课的教学我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张扬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平等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来设计的。
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1.借助相关的资料导入毛泽东简介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使四万万中国人民恢复了自信,他让五千年文明古国重获了生机。
他那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响彻寰宇,惊天动地。
他是开国领袖,他是世纪伟人。
有人评价他为“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谁能告诉老师这人物是?(由此导入作者简介)2、了解作者简介(见幻灯片)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陈毅评“是无产阶级雄壮气魄的光辉写照,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气势磅礴的高峰”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提示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标注疑惑字词句)(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要求:读出节奏,富有情感,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读出感兴趣的内容,)(三)、研读文本,指导朗读1、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1)、虽然历史风云已经散去,但我们仍可以用“第三只眼睛”在想像的世界里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
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诵读上片,为大家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画面。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①读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这几个句子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生二:我喜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两句,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粉妆玉砌的宫殿,还不时有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好富有诗意又好壮观!生三:我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大片大片的高原像白象在奔跑,远远望去,雪山与蓝天相交接,似乎是在和天公比高低呢!那种辽阔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2)、诗人的词写得好,同学们理解的也很到位。
诗言志,那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是人呢?生一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我感到毛泽东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大气魄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生二: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见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生三:从“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
(3)、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感受诗人形象,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上片。
注意: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师生一起朗诵上片。
2、俯仰古今,探询诗人心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面对北国雪后美景,毛泽东又该如何?请同学们听读下片,探寻诗人心路。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借助刚才的听读,体味作者情感,做一次“朗读指导老师”,范读并讲解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互听互评互指点)生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应重读“如此”、“无数”和“竞”字,“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
这样可以突出江山之美,突出英雄为江山之美折服人数之多。
(示范)生二:“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可轻读,但要延长,表现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缺少文治的惋惜之情。
(示范)生三:“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只识”要重读,并且要停顿一下,感觉毛主席对成吉思汗的批评更严厉些。
(示范)生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读得要慢,“俱往矣”语调上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用平调,但要读得字字顿挫,坚定有力,现出毛泽东那天之骄子的自信来。
(示范)这几位老师指导的多好啊!朗读就要这样,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一下下片。
师生一起朗诵下片。
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
这一环节,在指导朗读时,对重点词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
这一环节,在指导朗读时,对重点词语要作品析,只有如此,才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师范读,正音正字。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教师强调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等词语的准确读音)方式: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
二、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柳亚子评“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此人共折腰。
”“展读之余。
叹中国有词以来第一首,虽苏辛未及也犹。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中最能体现其“气魄大”风格的一首,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大家可以发挥一下想象:那天,毛泽东头顶浑莽的天,脚踩浑莽的地,登上千米高原,俯瞰浑莽的江山,诗人毛泽东胸中涌起的情感应该是--生:豪迈师:“豪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气魄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