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结合视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策略1.以协作式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词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竞争式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调整思路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拓展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
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n莽莽mǎngmǎng分外妖娆fnro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思汗hn稍逊风骚xnsāo还看今朝zhāo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
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
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惜秦皇汉武射大雕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惜。
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
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
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
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
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
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
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7.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毛泽东,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毛泽东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
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一、用朗读表达对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每个人自由朗读课文,为在全班展示读作准备。
2.请几名学生朗读,然后自评、他评优点和不足,在纠正读和模仿读中明确朗读要点。
3.小组讨论设计全班分部表演读(轮读)。
4.全班交流,确定轮读方案和领读人选。
5.全班合作朗读,要求读出豪迈的感情。
(通过朗读回忆、巩固上节课对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朗读的知识、方法在实践中揣摩、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二、品味、赏析词语。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讨论明确:冰、雪、银、蜡、素2.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简单知识七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应该不陌生。
)写景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
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
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评论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的雕的略输稍逊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用词却富有变化。
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判要严厉一些。
(这首词值得品析的地方很多,从词语开始,是本着从小处着手,从简单处起步的原则,圈定了词语这个范围,学生思考的方向清晰,可以避免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局面。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多一些指导,为下一环节的多角度赏析作好思维方法的铺垫。
要注意的是,学生不可能说得面面俱到,教师不必强求。
)三、多角度赏析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百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的。
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
参考:A.妙就妙在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上阕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
B.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
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C.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
由于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D.妙就妙在跨越时空的纵横驰骋时间: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
空间:从千里大地,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
E.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千里、万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这些高大雄伟的形象衬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雄壮的情感,衬托现实的英雄人物,产生阳刚之美。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则雄视千古,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形成彪炳千秋的崇高美。
(这一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相互补充进行全班合作。
)四、背诵比赛《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
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
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