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_答题技巧
5.3.2 频数与频率(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2.数据收集与处理.
●教学难点
1.决定组距与组数.
2.数据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
2.收集有关数据.
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
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
Ⅰ.讲授新课
例1、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cm).
①如何确定组距与组数呢?
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
注: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②为了更好地刻画数据的总体规律,我们还可以在得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上取点、连线,得到如下的频数分布折线图.
Ⅰ.课堂练习
Ⅰ.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
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
2.将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
(1)表格形式.
(2)频数分布直方图
(3)频数分布折线图.
3.各种统计图、表的优缺点.
4.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
Ⅰ.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