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 评价: – a. 泰勒斯用一种自然物来解释灵魂,解释事 物的构成和活动,而不是用宗教神学的观点 来解释,这是从神话思维方式向因果关系的 科学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 学的开端。 – b. 物活论的观点,承认生命、精神不能离开 物质而存在,肯定了自然界和灵魂的统一性, 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性,对反对原始宗教和灵 魂不死的观点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他不了 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质的差别,认为无机物 也有生命,是不科学的。
德谟克利特的教育理念
• 德谟克利特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主 张道德可教,而教育方法应该以鼓励和说 服为主。 • 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要与自己的思 想作斗争,每天都有新思想。
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伦理思想
• 人的幸福与不幸居于灵魂之中,善与恶都 来自灵魂,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 • 人的自然本性就是求乐避苦,而道德的标 准也就是快乐和幸福。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心理学思想
• 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论的创 始人之一。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 • 德谟克利特生平 • 德谟克立特的主要思想
– 原子论 – 教育理念 – 伦理思想
德谟克利特与原子论
• (1)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原,原子不可分, 没有质的区别而只有大小、形状差异。原子 以不同秩序和位置结合起来,产生物体。 • (2)灵魂是似火的原子构成的,这种原子更 精致圆滑而富于活动性。当灵魂原子聚会在 一起由身体全部吸入,产生生命和灵魂;当 它呼出较多,人就入睡,呼出再多些,人就 昏迷,全部呼出,人就死亡
第一节 原子论的心理学思想
• 一、历史背景
– 1、古希腊和罗马 1 – 2、古代灵魂观念——“万物有灵论”
二、原子论心理学思想的萌发
• 1、泰勒斯
– 公元前6世纪,小亚细亚的两个城邦产生 了米利都学派和艾菲斯学派,泰勒斯是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而赫拉克利特是 艾菲斯学派的创始人。因这两个城邦都 是伊奥尼亚人的城邦,所以这两个学派 又称为伊奥尼亚学派。 – 泰勒斯——“科学之祖” – 古希腊七贤之首
• 雅典的梭伦
– 格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
• 斯巴达的契罗(亦译奇伦)
– 格言:“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
• 米利都的泰勒斯
– 格言:“过份执著稳健只会带来灾难”"Too bring surety brings ruin"
• 普里恩的毕亚斯(亦译毕阿斯)
• 科林斯的勃吕安德(亦译佩里安德)
– 格言:“行事前要三思”"Forethought in all things"
泰勒斯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 水是万物的本原,即始物,万物由水产生,复归 于水。灵魂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 始物就是万物的始基或本原的意思。 • 物活论思想的萌芽 :泰勒斯认为灵魂和肉体不 同,灵魂是具有引起运动的能力的东西,灵魂是 物质普遍具有的特性,不只是人和动物有灵魂, 一切物质都有灵魂,灵魂使物质具有生命和精神 活动的能力。 – 物活论:是一种万物有生论,认为自然界所有物 体都具有生命和精神活动的能力。
第一编 科学心理学的渊源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 的心理学思想
框架
原子论
古代
古希腊 古罗马
理念论 生机论
官能心理学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经院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人文主义心理学思想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近代
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三条主要的逻辑线索
• (1)原子论 原子论。它以德谟克利特为创始者, 原子论 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为系统化者。 • (2)理念论 理念论。它源于毕达哥拉斯关于灵魂 理念论 本原的思想,创始者是柏拉图。 • (3)生机论 生机论。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 生机论 它是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总汇和最高成 就。
• 这种论证的本质是:当你思想的时候,你 必定是思想到某种事物;当你使用一个名 字的时候,它必是某种事物的名字。因此 思想和语言都需要在它们本身以外 有某种 客体。而且你既然可以在一个时刻而又在 另一个时刻同样地思想著一件事物或者是 说到它,所以凡是可以被思维的或者可以 被说到的,就必然在所有的时间之内都存 在。 因此就不可能有变化,因为变化就包 含著事物的产生与消灭。
• 柏拉图心理学思想的主要来源是他的老师苏格拉 底。他把人类对于万物统一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 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的内涵上,这是人类古代 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也为柏拉图的理念论心理 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前提。
理念论心理学思想
• 1、以理念论来解释灵魂的本质。他把世界分 、以理念论来解释灵魂的本质。 为可知的理念世界和可见的现实世界。 为可知的理念世界和可见的现实世界。 • 2、灵魂的形成过程 、灵魂的形成过程——回忆说 回忆说 • 3、灵魂结构说。灵魂包括两部分:纯理性部 、灵魂结构说。灵魂包括两部分: 分和非理性部分 • 4、三种灵魂角色论 、三种灵魂角色论——欧洲心理学史上最早 欧洲心理学史上最早 的知情意三分法的雏形 • 5、对感觉、记忆、想象、情感、梦等心理现 、对感觉、记忆、想象、情感、 象的论述
3、巴门尼德 、
• 巴门尼德是埃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 也是存在哲学的代表人物。 • 巴门尼德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 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 .
• 他认为感官是骗人的,并把大量的可感觉的 事物都斥之为单纯的幻觉。唯一真实的存在 就是“一”。 • 他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 的范畴“存在”。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 连续不可分;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可 以被思想;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 是假相,不能被思想。 • 他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 题。他认为,没有存在之外的思想,被思想 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
• 1、他称“灵魂的灵魂”为“animus”(心意、 精神),以区别于 “anima”(灵魂)。认为灵 魂是生命的本原,分布于全身,而心意则 是理智和意识,只存在于胸中。 • 2、坚持灵魂与肉体的不可分性,提出“无 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的观点。 • 3、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为感觉是事物流 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是 一切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 他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暂时的、低级的感官享乐, 而是有节制的、精神的宁静和愉悦。
四、衰落时期的原子论心理学思想
• 1、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心理学思想 • 伊壁鸠鲁是原子论的系统化者。他继承、 修正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建立起 了一个思想上统一的完整体系 。 • 他的哲学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物理学、 准则学(主要讨论逻辑和认识论问题)和 伦理学。
• (3)人的身体也由四根组成,固体部分是 土根,液体部分是水根,维持生命的呼吸 是气根,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是血液的 作用。 • (4)认为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构造; 个人心理的不同是因为身上四根的配合比 例不同。
• (5)他是第一个试图用纯物理的形式来解释 人的感觉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的人。 “同类相 知”(以同知同)的感觉理论。 • (6)他认为身体中各种元素配合均匀的人是 最聪明的,因为他们适宜接受各种流射,具 有最多的知觉。 • (7)他认为思想也是以同知同,但和感觉不 同的是,思想要经过批评和综合这一认识的 加工过程。
三、繁荣时期的原子论心理学思 想
• 1、恩培多克勒——“四根说”
– 恩培多克勒是个哲学家,或者说他是哲学家、 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的混合体。 – 他是意大利医学学派的创始者,这一医学学 派曾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影响了 科学思潮和哲学思潮的整个倾向。
•
“四根说”
– (1)认为万物的本原皆由四根,即火水土 气所形成。四根不能自动,必须有物质使 之动。 – (2)爱和憎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力和 2 原因。爱使几种元素结合,形成万物。憎 则使各种元素分离开来,使万物分解。爱 和憎是使四根运动的物,和四根属于同一 级。
– 格言:“人多手脚乱”"Too many workers spo莱俄布卢)
– 格言: “凡事取中庸之道”"Moderation is the chief good"
• 米蒂利尼的庇塔碦斯(亦译庇塔库斯)
– 格言:“紧抓时机”"Know thine opportunity"
“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
• “你不能知道什么是不存在的,那是不可能的, 你也不能说出它来;因为能够被思维的和能 够存在的乃是同一回事。” • 如果有“变”,那么现在存在的又怎么能够 在将来存在呢?或者说,它怎么能够得以存 在的呢?如果它是过去存在的,现在就不存 在;如果它将来是存在的,现在也不存在。 因此就消灭了变。 • “能够被思维的事物与思想存在的目标是同 一的;因为你绝不能发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 所要表达的存在物的。”
第二节 理念论心理学思想
• 理念论的创始人是柏拉图,他和老师苏格拉 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 学家。 • 柏拉图的生平及地位 • 主要著作:《理想国》、《法律篇》等
理念论心理学思想的思想渊源
• 较远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 (1)毕达哥拉斯派的思想 – (2)埃利亚学派的基本原则。 – (3)赫拉克利特万物流变的观念。
• 3、心智是灵魂中唯理的部分,位于胸中, 起指导作用。心智有两种作用。 • 4、思维依赖于感觉。
– 感觉—— 一般意象或概念(预识)——思维
• 5、一切感觉都伴随有痛苦或快乐的感情。 痛苦是由于人体中原有的适当的原子安排 被扰乱了,而快乐则是由于这种安排得到 了恢复或者得到新的平衡。
2、卢克莱修的原子论心理学思想 、
•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它 们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最早提出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但是却存在着循环论和相对主义的倾向。 • 赫拉克利特最早把心理过程区分为感知活 动和思维活动。但他没有真正理解感知和 思维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感性认 识的作用,夸大了理性认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