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科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课件
教科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课件
本课要点: 科学概念: A、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
更大。
B、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 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A、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B、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怎样放的更大
一、填空。
1、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由荷兰(列文虎克 )发明的。
放大镜下的晶体
本课要点: A、晶体: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 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
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B、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
成。
C、晶体的制作 D、常见的几种晶体
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填空。
1、( 食盐 )、( 白糖 )、(碱面 )、( 味精 )的颗粒
4、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
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微镜。 (√ )
(√)
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
6、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工具。( √)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 ) 8、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花岗岩由( 长石 )、( 云母 )、( 石英 )等矿物晶体
组成。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规则 )。制造晶
体的方法有( 减少水分 )、( 降低温度 )。
放大镜下的晶体
判 断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
√
)
(√ )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 )
(
√
)
( ×)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
√ ×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
)
)
怎样放的更大
都是有( 规则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
质叫做( 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晶体 )或由 ( 晶体)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 多种多样 ),但都很 有( 规则)。有的是( 立方体 ),有的像( 的像一簇簇的( 金字塔 )。
针
),
放大镜下的晶体
3、许多岩石是由( 矿物晶体 )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
现在人们又发明了( 电子 )显微镜和( 扫描隧道
)
显微镜。
2、微生物是由( 列文虎克 )发现的。 3、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200 4、细胞是由( 罗伯特胡克)发现的。 )万倍。
怎样放的更大
判 断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2、在雨水、河水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