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学生一起成长》

《和学生一起成长》

读《和学生一起成长》有感
长清区石麟小学徐祜芳
寒假期间有幸品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和学生一起成长》。

这2多万字的书,记载着她和班内每个孩子的书信来往。

一篇篇书信,是情的流泻,心的交融。

读着这本心灵对话,你不得不惊叹于窦桂梅对教育的一往情深,她把教育当成了以火点燃火、以心发现心的生命过程。

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就好象发生在自己身边。

在信中,窦桂梅谈孩子在六年中闪光的思想与行为,特别的兴趣与爱好,鲜明的个性与才情。

作文、写字、朗读、口才、画画、弹琴、劳动……孩子的每一“闪光点”,都映入了窦桂梅那双贮满童贞的大眼睛。

为了让人类的美德点亮孩子人生旅程中的每一个晨昏,窦桂梅悄悄地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灵。

如一篇写给陈轶姝的题为《绽开笑容更美丽》的信中,她是这样写的:“六年来,我发现你总是在一点点的‘净化’自己,虽然没有成为一瓶‘纯净水’,但是你已迈向成功的彼岸。

一半的成功是你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一半的不成功是你的眼泪。

”中肯地提出了孩子的缺点和优点。

接着就把自己与这孩子经历过的两件事写下来,一是陈轶姝不顾自己淋雨把伞借给了同学,二是陈轶姝遇事总是以眼泪来解决。

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如果窦老师平时没有那么细心就不会观察到这些事情,更不会了解这孩子的想法,也不会向孩子提出今后要怎么样努力才能克服自己最大的缺点。

后来陈轶姝也给窦老师回了一封信,题目是《路边,
那棵遮风挡雨的大树》。

信中写道:“窦老师,您知道吗?每当我遇到您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凑上去和您聊天,哪怕是说一句话也好。

……六年中,您又多少次给予我比别人多多少倍的关怀,无论是上课发言,还是您在星期天让我到您家却不要报酬的补课……”真真切切的情感,明明白白的表述,这孩子把老师当作是可以遮风挡雨的大树。

试想如果窦老师平时不细心,不耐心,不关心,会有学生对窦老师产生那么强烈的信任感吗?
窦老师在与一个个孩子的交流中,种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在关爱与敬爱间碰撞出交流的火花,让心与心靠得更近。

让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成为了美丽的永恒。

当我读完窦桂梅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本书时,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我再一次告诫自己:再忙也要和孩子交心,再忙也要和孩子牵手。

在看似平淡的岁月中,有了学生的精彩,美丽的故事就会延续。

我应该尽可能地走到孩子中间去,让孩子觉得我是可以信赖的,是可以依靠的,是可以倾诉的对象。

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这不仅仅需要老师对每个孩子内心的关注,更要有丰富的学识为学生点亮生活的明灯,“蝴蝶报恩”“、“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等这些有理有据的话语,学生能不为之感动吗?
窦桂梅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语文功底,还疯狂地阅读经典、背诵诗文。

并且,她想通过自己的读与背把全班的孩子带动起来。

每天的语文课上,窦桂梅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每课一背”,有人说,窦桂梅的语文课里,常常是“听取蛙声一片”。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每隔半个月,窦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到实验小学附近的书店里逛逛。

窦桂梅说:“带学生
读背经典是我最感充实的时候,为了给孩子作出表率,我不得不逼着自己不间断地阅读与背诵。

每当遨游书海的时候,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充实与快乐。


如果翻开窦桂梅班上的作文,你很难相信这是小学生的作文。

诗词、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写思念,学生会用“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写秋天,学生会引“洛阳城里见秋见,欲作家书亿万重”,写心情的激动,学生会说“惊涛烈岸,卷起千堆雪”。

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量更是大大超过了小学生的要求。

窦桂梅虽然不是诗人与艺术家,但她成天生活在童心的世界里,生活在书的智慧中。

与孩子和书相伴的日子里,窦桂梅是幸福的。

她说:“岁月改变了我的容颜,但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却让我青春永驻。

岁月消逝了我的生命,但书籍却让我的智慧日益猛增。

”书中的信息成了窦老师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读书是生活的寄托,是精神的愉悦。

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活得和窦桂梅老师一样精彩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