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微生态制剂在畜禽上的应用及趋势
微生态制剂在畜禽上的应用及趋势
3、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
(1)幼龄犊牛的作用
促进瘤胃发育、调节瘤胃的pH值、产生抑制性代 谢产物。
(2)成年奶牛的作用
◆生长牛的生长速度平均提高7—8% ◆改善饲料效率10%左右 ◆维持瘤胃正常PH值,维持瘤胃机能 ◆影响氮代谢 ◆降低奶牛热应激期间的体温 ◆防治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 ◆提高产奶量,提高乳品质 ◆防治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
1、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1)在防止仔猪腹泻中的应用 (2)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用于小猪、生长猪效果最好,对大的 生长成熟的猪或育肥猪效果较差。 2、在养禽生产上的应用 对肉鸡的促生长效果可达5—12%,可提高蛋鸡产 蛋率4—8%,使禽舍内氨含量降低10—25%,硫化 氢含量降低40—60%,大大降低死亡率。
3、按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用途分类 (1)微生态治疗剂。主要由乳酸菌、双歧杆 菌等种、属菌株组成,具有很强地调整消化道 内环境和微生物区系平衡的作用,主要用于预 防和治疗消化机能紊乱和消化道感染。 (2)微生态促生长剂。主要由真菌、酵母、 芽孢杆菌等具有很强消化能力的种属菌株组成, 在消化道中能产生多种消化酶,丰富的B族维 生素、维生素K、未知生长因子和菌体蛋白等, 可起到辅助消化、促进生长的作用。 (3)微生态多功能剂。由多种、属菌株配合 而成,具有一定整肠保健、防治疾病作用,又 有较好的制剂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应用范围包括医用微生态制剂、兽用微 生态制剂和农用微生态制剂等。
(一)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功效及其注 意事项 畜禽养殖生产中应用的微生态制剂,按其用途 不同可分为两类,即微生态调整剂和微生态饲 料添加剂。 1、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作用 (1)防治动物疾病 (2)促进动物生长 (3)减少环境污染 (4)改善产品品质
6、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上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通过补充消化道有益菌群,增加机体 内源酶,从而直接参与含氮物质的代谢,对降低 粪便中含氮物质的量有显著作用。
四、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展望
微生态制剂的重点是“无病保健”。 (一)畜禽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方向 1、筛选项同适用于特定日粮类型及特定 动物种类的菌种 2、筛选项出具有特殊用途的菌株 3、加速包被技术的研究 4、加快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关系的研究
作为益生协同剂的物质应具备条件:安全、 无毒、无害、无残留;用量小、成本低;补 充单株益生菌某些不足,并具有协同效应。
包括双歧因子(主要是寡聚糖如棉籽低聚糖、 麦芽低聚糖、玉米低聚糖、大豆低聚糖等)、 有机酸及其盐类、某些中药等。
(3)合生元(synbiotics)。为益生菌和益生 元按一定比例结合的生物制剂,能同时发挥二 者的共同作用。
(二)微生态制剂的国内外研究和生产概况
1、发现阶段:1947年,Mollgaard(蒙哈德)首 先发现使用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可有效的增加仔猪 的体重并改善仔猪的身体健康水平。 2、停滞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正是研究抗生 素的黄金时期,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入低潮期。 3、发展阶段 4、应用现状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产品基本已垄断国际市场, 部分产品已经打入中国市场。
其他名称:益生菌、益生菌剂、微生态调控剂、 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生物兽药。
若剂型是液状,包括活菌﹢死菌﹢死菌成分﹢代 谢产物;如剂型是固状,包括活菌﹢死菌﹢死菌 成分﹢载体。 包括乳酸菌制剂、芽孢杆菌制剂、真菌及活酵母 制剂等。
(2)益生元。即益生协同剂,指对体内自身 的益生菌和从体外分离进入体内的益生菌等 具有协同作用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总称。
(二)发展趋势
1、向高效、专一制剂发展 2、复合菌制剂:将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
及光合菌等多种菌复合配制,配制形成复合菌制剂是 微生态制剂。
3、高稳定性微生态制剂 4、基因工程益生菌:将微生态制剂与分子生物
学相结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改造有益菌株。
5、将微生态领域与药学相结合
获得具有多重耐药的新菌株,同时这种耐药性不会通 过细菌质粒传播到正常的肠道菌群中。
(一)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理想微生态制剂的菌株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对宿主无害,不与病原微生物杂交; ②对胆汁及强酸具有强耐受性; ③发酵过程产生抑制菌物质及乳酸等代谢产 物; ④在体内易增殖; ⑤加工处理后仍有高存活率; ⑥ 即使混合在饲料中室温下也能存活很久等。
1、按微生态制剂物质组成划分: (1)益生素(Pro bio tios):是指摄入动物 体内后参与肠内微生态平衡,可直接通过增加肠 道内有益菌数量来达到对肠内有害微生物的抑制 作用,或者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 病的活性微生物。
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
母,沼泽红假单胞菌。
(1)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主要有嗜酸乳杆 菌、双歧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等。 乳酸菌在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系的稳定 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缺点是大部分乳酸菌的耐热能力都比较差,易 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饲喂效果。 (2)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主要有地衣芽 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芽孢杆菌对干燥、高温高压、氧化等不良环境 的抵抗力很强,产品稳定性高,并且具有很强 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在肠道发芽 生长,具有多种有效的酶促效应。
(三)微生态制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 用机理
1、生态平衡理论 宿主、正常微生物群和外环境构成一个微生态 系统。 2、生物屏障理论 生物屏障理论又称生物拮抗理论,肠道内正常 菌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的屏障结构,包括 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 3、生物夺氧理论 4、三流循环学说 三流循环其主要内容是能量流、物质流及基因 流的循环。
3、动物微生态制剂应用注意事项
1)安全性 2)活性 3)选择性:反刍动物如牛羊类,适合使用曲霉、酵母 及芽孢杆菌,而单胃动物适合使用乳酸杆菌、芽孢杆 菌、酵母菌,水产动物适合使用沼泽红假单孢菌、芽 孢杆菌、酵母菌。 4)有效性:用时间要早、用时间要长。 5)微生态制剂与日粮营养的关系 6)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的关系 7)微生态制剂在适宜添加量:芽孢杆菌类在猪饲料中每
疾病预防控制和环境污染是以集约化和规
模化为特点的现代养殖业面临的最严峻挑
战。
饲用酶制剂和微生态技术以其在动物营养、
动物健康和环境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而
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
营养和疾病防治是养殖业,无论是传统养 殖业还是现代养殖业永恒的关注重点。微 生态技术正在引起营养和疾病防治领域革
命性变化。
头每天能采食到菌数在2×108—6×108个较合适,鸡,鸭类每 只每天采食1×108—4×108个较合适,牛、羊类每头每天采食 1×108—5×108个。酵母菌类在猪饲料中每头每天采食量为 5×108—8×108个为宜,鸡、鸭类为3×108—8×108个。乳酸菌 类主要用于乳猪,没有用量限制,主要受制于成本。
(3)酵母类微生态制剂。主要有酿酒酵母、 产朊假丝酵母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的特性, 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饲用单细胞蛋白。 (4)光合细菌类微生态制剂。是一类有光合 作用能力的异养微生物,主要利用小分子有机 物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富含 蛋白质、B族维生素、辅酶Q、抗活性病毒因子 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 等天然色素。 (5)复合微生态制剂。是由多种菌按照一定 比例复合配制而成,能适应多种条件和宿主。 具有防病治病、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等多 种功能。如EM原露。
2、影响微生态制剂作用的因素
(1)宿主动物正常菌群的组成:一种微生态 制剂质量的优劣,关键看其所含菌株能否准 确或完全弥补正常菌群的不足。 (2)制剂种类 (3)用药程序 (4)动物自身因素:适于单胃动物的微生态 制剂所用菌株一般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 母等,而适于反刍动物的是酵母菌。 (5)质量
二、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概念:微生态制剂(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 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 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 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生理活性制品及其代 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生物 制品。 又称为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活菌制剂(living bacteriaagent)、 EM(Efficient microbe agent)菌制剂。 与抗生素作用机理的区别:微生态制剂是通过 补充有益菌至肠道定植,对抗病原菌繁殖,而 维持微生物平衡;抗生素则是通过抑杀病原菌 繁殖,维持微生物平衡。
一、养殖业使用抗生素带来的问题
现代抗生素的定义: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 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 质叫做抗生素。 1、抗生素的滥用容易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 或二重感染 2、药物残留 3、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4、其他不良作用 微生态制剂(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被认为是替 代抗生素的最有前途的产品。
4、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可提高鱼生长达10—30%,耗料降低 5—10%,成活率提高5—10%,提高鱼在低温、 高海拔、高密度(如长途运输)逆境下抗应激能 力,大大改善水质状况,提高水产品商品性能。
5、家兔
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引入可增强家兔对较难消化 的粗纤维的消化利用。
6、走将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相结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