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
• 1、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 式美和内容美,提高对美的敏感性。
• 2、初步学习多种工具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 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 运动变化,提高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 3、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 感受,养成对美术的兴趣以及愉快的情绪体验 和美好的情感,促进人格的完善,养成良好的 美术活动习惯。
② 物体画活动的指导
• 认真观察,把握物体基本特征。
小班 • 观察出大致轮廓和颜色,对物体有整体基本印象
中班 • 观察出基本组成部分及基本形状、大小、颜色、
结构、位置等。 大班 • 独立细致地观察出物体的动态形状颜色结构姿态, 从独特的视角进行表现。
• 通过示范讲解物体的方法,让幼 儿掌握表现物体画的基本方法, 引导幼儿明确所要表现物体的外 形特征。
未 控 制 涂 鸦
有控制涂鸦
圆形涂鸦 (2.5岁左右)
命题涂鸦 涂鸦过程伴随故事
爸爸和妈妈
启示:
1、重视涂鸦,不加以制止,创造条件; 2、发挥适当作用——鼓励、倾听、尊重
(二)象征期(3.5岁—5岁)
• 阶段涵义:儿童开始有目的地创造形体, 用自创的样式“符号”来尝试表现物体的 阶段。
色彩特点:能辨认红黄蓝绿主要色相;选择 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涂色杂乱;
幼儿园美术教育 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与本节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美术和幼儿美术 二、什么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
本节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如何设计幼儿园美术教育 活动
二、如何评价幼儿园美术教育 活动
什么是美术
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 料,通过自己独 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 体的视觉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 者对客观世界及具体事物的认识、思 想感情和审美意识,以供人们欣赏为 目的的一种艺术形式。
• 如:小兔乖乖;我的布娃娃;我的家;街 上跑的车……
(1)物体画
①物体画的含义及作用
• 是指教师帮助幼儿在充分了解、体会某一 物体的形象、色彩、结构、性质等的基础 上,以绘画方式对该物体进行表达、表现 的活动。如:画苹果、房子、汽车、小动 物、小朋友……
• 学习物体画可以掌握描绘某一事物的基本 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力,能提高幼儿绘画 技能。
1.命题画(又称主题画)
• 由教师确定集体绘画的主题与要求,幼儿 按照绘画的主题与要求作画。
• 命题画是幼儿园绘画活动的重要形式,其 作用在于:学习绘画基本造型、设色(选 色、涂色、配色)、构图 。
如何命题?
• 结合现实命题,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熟 悉、有经验并有兴趣的,给幼儿留下深刻 印象并利于创造的题材。
构图特点:罗列形象,无刻意安排
造型特点: 典型代表“蝌蚪人”
启示:
1、保证幼儿适当的绘画工具 2、保护兴趣、鼓励作画、口头赞赏 3、丰富幼儿生活和视觉经验
(三)图式期(5岁--7岁)
1、造型特点:流畅线条、细节表现 2、色彩特点:色彩丰富、色调和谐、 涂色均匀 3、构图特点:注意比例、位置关系, 出现”透明画“、”基底线“
二、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涂鸦期(1.5岁—3.5岁)
• 阶段涵义:指儿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玩笔画线 阶段)转变为对图画的想象、思考阶段。
• 表现特征:此阶段的儿童从不能控制画笔和所画 的线条,到能手眼配合初步的控制,并对所画出 的画发生视觉上的兴趣,产生形象上的联想。
• 涂鸦又分为无意涂鸦、控制涂鸦、命题涂鸦三个 阶段。
• 认识和学习绘画的形式语言,学习用线条、 色彩、构图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象。
• 学习正确的绘画姿态、握笔方法和集中注意 完成作品等良好的绘画习惯。
• 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产生对绘画活动的兴 趣。
四、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一)按题材内容和形式划分
绘画

命题画 意愿画
物体画 情节画
装饰画
这个阶段儿童绘画的特征有:
• 拟人化表现 • 透明式表现 • 展开式表现 • 强调式表现 • 装饰性表现 • 美梦式表现
启示:
1、多手段激发创作热情 2、提供机会加深对生活、世界的感知和体
验,扩大创作与表现的的范围和主题 3、提供多种绘画工具材料让幼儿选择
三、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目标
• 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学习各种绘画工 具和材料的使用。
儿 童
1、儿童美术的发展阶段理论

术 和
2、儿童美术的认知理论



3、儿童美术的心理分析理论

的 有
4、儿童美术的知觉理论

理 论
5、儿童美术的本质论
《纲要》中关于艺术教育的总目标
•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 美;
•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的情感和体验;
•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形象间的相互关系。 • 提高幼儿绘画的目的性、计划性,锻炼其
构图、布局的能力。
②情节画的指导
• 感知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 设置构图中心以突出主题 • 开展多种形式的构图练习
2.意愿画(又称自由画)
(1)意愿画的含义
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由自己独立确 定绘画主题和内容,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 识和技能,自由地表达自己情感、愿望的 一种绘画形式。
•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 术欣赏。
• 这三种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经常会在同一 主题下交叉进行,是幼儿美术学习与体验 的三种重要形式。
• 此外,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审美教育的一部 分,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一部分。
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 内容与指导
一、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含义
•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使用 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色彩、 形体等艺术语言以及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 术手段,将其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 和改造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 以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 主要讲解作画次序、用笔方向、位置 及涂色的轻重等。
(2)情节画活动
①情节画活动的含义与作用。
• 是在物体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教 师让幼儿以个别物体与其他物体相配合, 表达一定情节的绘画活动形式。例如: “美丽的家园”“我爱幼儿园”“动物园” 等。
作用:
• 进一步帮助幼儿掌握如何表现形体 • 学会根据主题合理安排各种形象,正确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