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德育活动方案

高中生德育活动方案

面对生命……
——高中生生命教育活动课设计方案
【背景与现实】
弗洛伊德在《超越唯乐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这一组相对的概念。

他认为: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能量总量是一定的,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当人在生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快乐,或者精神上的压力使其感到生是一种痛苦时,这时死本能在潜意识中占的分量就比较大,现实中就可能发生与之对应的事件。

2008年5月12日,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悲痛的日子。

四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多少鲜活的生命在一刻之间成为了历史,生命的脆弱在这里得到了极力的体现。

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目前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行为取向,颓废、消极,不爱惜自己,甚至践踏生命。

而另一方面,我国的生命教育课程却是极其缺乏,整个社会充满了鄙视生命价值、尊严和意义的文化。

有人说,“不知死,焉知生?”。

如果一个人没有认真思考过死亡的意义,那他不太可能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

本课程提供一个死亡教育的入门,希望唤起学生善待生活和生命意识。

【期望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独有价值,珍惜生命。

2.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重要,学会把握自己的人生。

3.培养学生掌握自杀危机干预时力所能及的方法和措施。

【适宜对象】高中生
【活动方式】冥想、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活动准备】
分组(6—8人一组)、课件、作业单(人生大挑战)
【活动流程】
【课后反思】
此次活动课主要是针对在本地发生的危机来临以及自杀两大事件,结合当前众多学生存在消极、颓废、抑郁情绪、对生命漠视等现象而设计的。

这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地震想象、死亡体验、告别死亡、危机干预训练等环节,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并达到助人自助。

台湾的生命教育开展的比较成功,因此,本堂课的设计也借鉴了他们的一些方法。

当然,由于受课堂条件限制,一些内向且存在此类心理困惑的学生,需要课下继续进行心理疏导。

【附件】1、四川地震图片2、青少年自杀事件报道3、作业单:
人生大挑战人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而又无法摆脱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意外事件,如果发生了这些事情,你能处理好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