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课件
一、工业的概念及分类
1.定义: 采取自然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
及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生产部门。
一、工业的概念及分类
采掘工业
2.分类
按生产对象 加工工业或制造业
重工业
按产品性质
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轻工业 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3.工业的地位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 之一,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 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 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 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 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它还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 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读图8回答:影响攀枝花工业区位的有利自
然因素主要是
;
。
丰富的铁矿资源;处于雅砻江和长江(金沙江) 的交汇处,水能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2)
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该基地的进一步
发展。A水电站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成昆(铁路)。水能资源丰富,山高谷深,落差 大,峡谷地形适于修建堤坝。
13.读“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分
(1)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农业生
产地域类型属于水__稻__种__植_业__农业。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
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_劳__动__集__约__化__程度高,单位面积
产量高。
(2)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
利用了当地_____(单项选择)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重庆
沈阳
唐山 天津
大连 青岛
南京 上海
广州
4.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核心 珠三角、沪宁杭、京津石——高新 技术产业带 武汉、重庆、西安、兰州——中西 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有利因素: 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
知识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对外开放 程度高
三、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带
3.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得到加强; 内地(资源或原料丰富)新建了一 大批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 山西能源基地 兰州石油化学工业基地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包头(白云鄂博)钢铁工业基地 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中国工业分布的变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 集中的地区 40多年来工业建设 发展的地区 原有和扩建的工业中心 新建的工业中心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
(3)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__劳__动____密集型
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轻___纺___
工业。
(4)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 密集、人才聚集的区域。
我国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传 统工业大而不强;装备制造业落后, 一些产业的主体设备和技术严重依赖 进口;高新技术尚未形成强大产业; 工业污染、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五、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工业“三废”的危害:污染水体,使水质恶化; 污染大气;占用大片田地,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二、新中国工业的主要成就
1.增长速度快。
近50年来,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一些 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原煤、钢铁、水泥、布匹产量居世界第1位;原油、
发电量、化肥等也列世界前茅。
2.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 业体系。
轻重工业比较协调,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 飞机、航天、核工业、电子、石油化学等从无到有、从小 到大发展起来,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 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为7361亿元,2004年为 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 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 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 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 新格局。
布示意图”,回答:
(1)图中数字代表的工业
基地名称:
①
,
②
,
④
,
⑤
。
其中以重工业为主的
是
,以轻工业
为主的是
,
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是
②① ③
④
⑤
(填数字)。
(2)④与②相比,工业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是:
,
不足的方面主要有:
。
优势:①腹地宽广,水运发达,长江流域多以此作为出海
门户;②长江三角洲农业发达;③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
1.合理的棉纺织工业
布局应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 下列几组省区(市)
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
A.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3.我国最大的石油、煤炭生产基地分别位于( )
A.新疆、山西
B.山东、内蒙古
(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 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 技术 密集型
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电子电器(或高新技术)工
业部门最为突DP迅速增长,
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_1_._8__倍。同时,珠三
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 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 尤以第二产业更为明显。
②工业部门
服装、电子器件、电器、 装配、玩具
③有利条件:
临近港、澳,侨乡有利 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 和管理方法;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④制约条件
能源、矿产紧张
⑤工业中心:
⑥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2、中国主要的工业地带
1.范围: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海南; 沿海开放城市:
(7)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 具体表现有(多项选择)( )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6.当地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是( )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D.风能 7.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性工业部门是 ()
A.能源、电力 B.钢铁 C.机械 D.石油化学
8.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关其发展的
有利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
A.煤、铁资源丰富
B.市场需求量大
C.交通便利
C.辽宁、安徽
D.黑龙江、山西
A.水电 B.火电 C.核电 D.太阳能发电 广西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
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会吸引铝电缆、铝铸件 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回答5—6题: 5.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 ) 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B.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 求
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D.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 益
D.工业技术先进
9.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区是(
)
A.广州、深圳
B.重庆、武汉
C.西安、西昌
D.北京、上海
10.有关新中国工业发展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B.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工业布局由内地向沿海发展
D.工业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
11.读图,回答 问题: (1)图示地区 四个城市分布 的共同特点是:
2.条件:第二亚欧大 陆桥东段兰新—陇海 线;资源丰富。
1.范围:这个地带东起连云港,向西拥有徐州煤炭 工业,郑州轻纺工业,洛阳机械工业,西安飞机 制造等工业,兰州石油化工,新疆境内的石油工 业等工业基地。
迅速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 上的新兴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 代快,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主要包括:微电子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光电 子科学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 天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 与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与环保技 术、地球科学与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与辐 射技术、医药科学与生物医学技术。
京津唐工业基地
①特点:
北方最大的综合 性工业基地
②有利条件
煤、铁、石油、海盐等资 源丰富; 有便利的铁路、高速公路、 航空和近海运输; 雄厚的科技力量
③制约因素
水资源严重不足
④工业中心:
⑤发展方向:
产品向高精尖方向 发展,提高竞争力
①在我国的地位:
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 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
1.范围:包括沪宁杭工业基地,由南京溯江而上, 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等工业基地,以宜昌、 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基地,以贵州乌 江水电站为中心的矿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 钢铁工业基地等。
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2. 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 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
3.地位:由沿海深入内地,综合性强 4.发展方向:将逐步向拥有水电、有 色冶金、化工、钢铁、轻纺、机械、电 子等综合性工业地带的方向发展。
策;靠近港、澳、台地区,有引进境外、国外资金、技术
和管理经验的优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充分利
用人多,劳动力廉价和侨乡的优势;抓住了国际劳动分工
的机遇。
14.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 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通过大量引进 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 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 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 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 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