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塑料将不以石油为原料而完全以玉米替代;建筑材料将由洋麻等纤维类作物替代;石油的枯竭也不再可怕,因为用秸秆完全可以替代;2050年人类的寿命有可能达到120岁;5亿亩的不毛之地、盐碱地将会成为植物的生长乐园。

这并非天方夜谭,因为有很多已经实现或者即将实现。

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改变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革命即将到来!而这场革命的进程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力!这就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更有专家预测,继狩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网络经济之后,人类第五个经济形态将是“生物经济”。

■BT将要取代IT有人说,正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很难想象信息技术(IT)对世界经济与人类生活会产生如此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样,到了21世纪,生物技术(BT)必将超过信息技术的预测将成为现实。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生物技术直接和它间接带动的产业,能够占到GDP的50%的时候,我们就说生物经济时代到来了。

”他还指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甚至对人类的进化产生的作用,可能要远远超过信息技术。

”而近日来华参加“生物经济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生物化学家米歇尔博士对此问题则持谨慎态度,他表示:“生物技术不会像IT技术那样呈现爆发性增长。

它是潜移默化的增长,在制药、人类基因等方面的影响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

”正如一位专家所指出,互联网只是对人类的信息沟通带来了巨大的革命,而基因领域的革命则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命运。

有关统计表明,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

如此惊人的力量和诱人的“钱景”,使得IT巨头比尔·盖茨预言道:超过自己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将出自生物技术领域。

■生物产业面临整合但是,当前生物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却也不能不令人感到担忧。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被称为“伟哥之父”的穆拉德博士,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过去的5-10年当中,是生物技术领域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阶段。

但是我认为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应用产品方面做的还不够,还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

”而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高技术领域动态跟踪与前瞻性研究”课题组副组长程家瑜指出:“尽管很多人都看好生物产业,但生物产业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

总的来讲,除去有几个大公司近年来出现了持续盈利外,很多公司都出现持续的亏损。

”据悉,世界范围内生物产业现状已经使很多生物公司的发展策略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包括生物公司的重组、合并,改变长期发展计划,包括出卖新药等等。

这些变化短期看来或许是阵痛,但对生物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或许会有很大的作用,因为这有助于大公司的成长。

再加上近几年,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生物技术产业也受到了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韩孟指出,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将为全球生物技术的应用和生物产业的作用发挥提供新的契机。

■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很多专家将2020年左右视为生物经济时代的“临界点”。

那么中国能否抓住未来十几年的发展机遇呢?据了解,国家对生命技术产业正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

中国目前拥有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资助的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近200个,技术和产品研发人员2万多人,许多大学设有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

中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并以每年增加近100家公司的速度增长。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

但客观上讲,由于历史、经济和科技基础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开发水平与世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程家瑜说:“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在生物技术产业水平上与世界相比,我们不但没有进步,现在表现还远远落后。

当世界有20多种畅销生物药时,我们能生产10种,而现在世界上有140多种时我们也只能生产20多种。

”对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韩孟建议,应建立国家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和规范相关的风险投资制度,加大对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带的规划及开发力度。

他指出,现阶段,就生物技术产业本身发展而言,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及国家国民经济再次起飞的客观实际,提升自身产业化程度、扩大产业规模是大有机遇的且机遇宝贵。

第三次科技革命结束了吗?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一般没思考过,也没研究过。

但现在我们似乎有研究的必要了。

因为,科技的发展,正处于饱和时期,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

我们的研究,有利于为科技研究与发展、为我们的强盛,指引方向。

我们回顾一下前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随西方殖民扩张,海外殖民市场迅速膨胀,生产要求迅速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从当时市场广阔的棉纺织业开始的;以工人与技师的工具改革为载体,以蒸汽机发明与创制为标志,以动力为主要目的;它的完成,在生产领域,主要解决了当时的动力问题,实现了生产的机器化;也使工业生产摆脱了传统自然条件的限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与新发明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的结果。

它主要以电发现与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与创制、通讯工具的创制为主要内容;仍以动力的更新为主要特征,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便捷的动力;同时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与市场的距离,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使世界市场统一完成。

这次革命,也推动了科学研究由宏观走向微观,并深入了量子科学层次,为科学研究开拓了视野,并指明了方向。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基础上,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产生的。

它以信息技术、原子能应用、航天技术、分子合成技术与生物工程为主要内容,它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同时,动力的更新仍然是核心内容。

这次革命,以微观世界的研究为核心和主要手段,进一步解决了人类的动力问题,并努力解决自动化的问题。

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同时,使世界向地球村发展,世界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

地域间的语间交流、信息交流、人与人之间交通,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生产的自动化基本实现,智能化生产、生活也正在兴起。

纵观前三次革命,我们不难发现,革命的核心内容离不开三个内容:一是生产的动力问题,二是生产的机器化与自动化问题,三是交流手段问题。

一切的科技研究,最都在为它们服务。

其中研究的前导,都以动力的研究为核心和源泉。

当前,这三个领域研究,正处于饱和阶段。

说它饱和,并不是说它不发展,而是说它的研究水平与层次暂没有新的突破,而仅在于量的发展与普及的程度。

从动力来说,核能的研究与应用,基本稳定,现在研究的任务主要是其实用性能与普及推广(国家部门间与世界的国家间);从生产的自动化来看,主要是机器化的普及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普及,所谓的智能化也只是自动化的复杂化;从交流通讯来看,现在的现实交通速度,也只能在声速左右(实验与军事的可以三倍音速左右),无线通讯与信息也只能停留在电波水平与网络化水平,研究的主要任务也只能是性能与普及程度方面。

因此,现在科技研究,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总结与推广阶段和新的科技革命的酝酿阶段。

那么,新的科技革命是什么?第四次科技革命核心又是什么?从什么部门开始?给人类的生活面貌又会带来什么变化?我们的未来生活是什么情景?第四次科技革命将从哪里开始?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不难,大家可以从我们的生活发展需求上来思考。

当前,经济发展与人类发展,正处于全球化的高锋时期,竞争日益强烈,科技发展需求日益强烈。

首先,从动力来看,由于受到能源和技术的限制,我们最先进的核动力无法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普及并自由使用;交通运输速度与我们地球村的要求也差距甚远,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销售、交往的需求。

因此,我们未来的动力应该是超越核能的更新更便捷、资源丰富的新物质。

从通讯工具来看,我们的电波通讯介质,有许多弊端,受到许多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安全与便捷性能太低,远远满足不了高速发展的国际化的需求。

因此,通讯工具的研究方面,我们也必须要寻找一个新的通讯介质,使其最大限度地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提高其自由程度与安全系数。

从生产、生活的自动化来看,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将是生产与生活的设计者,是战略指挥者,是生活的享受者,一切具体的生产工作与生活劳动,将全部由智能化的机器人来完成。

但这个任务要领依靠机械化为核心、以光电工作原理的机器人来完成,可能性不太大,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新的思路,模仿生物原理,运用生物机能原理(注意,这不是单纯的物理与化学原理),加以改善,才能真正实现。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基础上,在微观世界研究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进入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或世界中新的物质(比如反物质反粒子;生物电波、磁粒子、光电子、电子高速成运转的动力可控制与可操作研究);对学科综合加以研究,如物理化学的结合,物理生物、化学生物的综合研究等,甚至可以将社会学与化学、物理、生物结合,我们可能就会开阔研究的视野与领域,就会有新的突破。

那么我们第四次科技革命将从何处开始?我们不能预定,但我们可以从科技发展与生活需求中研究思考:在动力方面,因为核能利用的难度与深度,可能还会消耗我们许多时间与人力,暂时突破的需求不强;通讯手段普及很快,需求很大,安全便捷的要求很高,研究手段更新较快,突破的可能性较大。

但交通需求最大,在求也最迫切,因此,交通工具研究与更新的突破,似乎更为可能,尤其是核动力在交通领域的运用,可能将人类的交通推向一个更新的阶段。

而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也只能是普及程度发展或自动化工艺发展,同时由于劳动力“富余”问题,真正的智能化需求还不是太强烈,因此高投入的智能化研究,发展缓慢,暂也不会有新的实质性突破。

第四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要求很高,绝不是一般国家与地区,或一两个科学家闭门思考能完成的。

它将是某个部门或许多国家共同合作产物。

但最先有突破的可能仍然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或欧盟。

美国虽然综合实力较欧盟稍弱,但他们的科学家合作方便,研究意识较强,尤其对未来思考意识较强,国民的思考意识也较强,这从他们的影艺文化中,尤其是科幻片(对未来社会生活的思考与设想)中,可见一斑。

因此,他们研究突破的可能性最大。

而欧盟由于侧重于合作与发展,巩固欧洲的和平与地位,在超前越现实的突破方面,需求可能不是太强烈,因此,可能稍晚于美国。

面临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总结,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酝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大科技研究的力量,加大对教育、人才培养的投入,尤其重视科技研究意识的培养,形成积极的科研意识,建设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同时,我们也要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对尖端科技深入思考与研究,抢占国际科技市场,打破国际科技垄断,建立我们中国的国际科技地位,为民族振兴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