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生理心理学的概念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过程,主要解释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研究方法1.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抑制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2.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3.电记录法4.生物化学分析法5.分子遗传学技术6.脑成像技术:CT技术PET技术研究对象:人和高等动物基本行为的胜利基础或神经机制,如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用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3.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时间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了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相同之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不同之处: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都比心理生理学广泛2.生理心理学用动物做实验,心理生理学则大多数以人为被试3.生理心理学可以采用多种仪器和方法来记录数据,而心理生理学则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数据。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路执行网络上行多巴胺(上行DA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行5-HT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丘脑闸门的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兴奋作用,有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

只有能通过站们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到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

额叶在执行网络中的作用: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人类的前额叶损伤,导致多种多样的注意障碍。

一是前额叶病人注意的调控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特别暗示的事情上,过分敏感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

二是前额叶病人往往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很难在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行为操作之间进行转移。

顶叶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是注意相关的主要部位,参与注意过程中脑上丘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视觉定向的作用。

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并且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丘脑枕核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损伤后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对视觉形状的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

顶叶:视觉定向的作用。

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并且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顶叶是注意脱离现在的注意焦点,然后中脑将注意的指针移向注意目标所在区域,并且丘脑枕核参与对指向区域的信息输入实施限制。

第三章处理视觉对象信息的各个脑区:第一视区(V1,位于17区),又被称为纹状皮层。

接受外侧膝状体的直接输入第二视区(V2,位于18区背侧),主要接受17区的传入以及来自外侧膝状体大细胞、丘脑枕部和上丘中继的来自视网膜的传入信息。

第三视区(V3,位于18区的腹侧),视觉联络区。

接受来自17、18区的输入,还接受来自外侧膝状体大细胞、丘脑枕部和上丘中继的来自视网膜的传入信息。

处理外界物体动态形状第四视区(V4,位于19区,深埋在颞上沟后壁),也是视觉联络区。

接受来自17、18区的输入,还接受来自外侧膝状体大细胞、丘脑枕部和上丘中继的来自视网膜的传入信息。

处理外界物体色彩信息和外界物体与颜色相关的静态形状第五视区(V5),也称作中颞区,已进入颞叶范围。

处理外界物体的运动信息方位柱的概念:方位柱是具有相同最优反应方位的视皮层细胞组成的功能柱。

颜色柱的概念:颜色柱是在眼优势柱内直径为0.1~0.15mm的柱体,同一柱内所有细胞有相同的光谱反应特性。

声音频率分析理论行波论:声音引起的基底膜波动产生的行波确实是从耳蜗基底部开始逐步向顶部移动的,并且在移动过程中行波的振幅发生变化。

排放论: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听神经兴奋后发放的冲动频率不同,根据声音的频率,听神经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来传递声音频率信息。

颜色视觉过程的三段论:第一阶段,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他们各有独立的视色素能够选择吸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同时每一种无知又可单独地生产白-黑反映——在强光下产生白的反应,无光刺激时产生黑的反应。

第二阶段,在色觉信息由视锥细胞向视觉中枢传递的过程中,上述三种反应又重新组合,形成三对拮抗的反应,即红-绿、黄-蓝、白-黑反应。

第三阶段,在皮层上产生颜色感觉。

外侧膝状体对视觉信息的平行处理P45外侧膝状体具有相似功能的细胞在空间上靠拢,形成了初步分离的信息平行处理通道。

1.给光中心和车光中心通道2.X、Y和W通道3.左右眼信息通道4.方位敏感性信息通道5.空间频率通道6.运动方向信息通道7.颜色信息通道外侧膝状体在各种通道中发挥作用,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

第四章颞上回:颞上回参与听觉信息处理。

颞上回等部位损伤容易造成听觉失认症。

左颞叶22区或42区受损往往导致词语失认,右颞叶22区或42区受损常常导致音乐失认。

双侧颞叶22区和42区同时受损,则容易导致对陌生人嗓音识别障碍。

颞下回:颞下回参与视觉信息处理,颞下回具有对物体或图形的识别和分辨等功能。

颞下回损伤或切除后,患者出现了颜色失认、物体失认和相貌失认。

顶叶联络区皮层与空间知觉P76顶叶联络区皮层损伤或病变,患者出现空间知觉障碍:顶叶联络区皮层5区主要参与躯体感觉信息的整合处理;7区则主要参与视觉空间信息的整合。

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理论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学说认为视觉成像是在四个平行的视觉特征处理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分多个步骤整合完成的。

它是一种多级整合,是在几个不同水平上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信息合流其一,整合既发生在视网膜→外侧膝状体→V1、V2→V3、V4、V5这一传图通路商,也存在于同该路逆行的反馈联系上。

其二,在整合过程中不同皮质区作用各有其特点:V1和V2区细胞感受野小、局部定位性强;V3、V4、V5区细胞感受野大、能把视觉对象的某种特征联合起来分析。

其三,各皮质区依靠往返联系,既使各个皮质区轰动保持协调、同步发放冲动,又使V1和V2区提供的信息对V3、V4、V5区进行的视像整合起到补充和修正作用最后,在各个皮质区联合活动过程中产生意识性知觉第五章海马对建立环境的空间位置的特殊作用:海马对建立环境的空间位置记忆有特殊作用。

海马是实现记忆的第一步,是对感觉体验进行加工转化为记忆贮存的关键部位之一。

海马与内侧颞叶其它结构一起参与形成“相关记忆”。

前额叶皮层不同亚区承担不同性质的工作记忆:背外侧主沟承担空间工作记忆,下凹部承担物体工作记忆。

颞叶与记忆的关系P901.颞叶在储存陈述性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2.颞叶损伤或切除,必然产生视觉(记忆)辨别障碍3.颞叶可能与记忆印迹的储存有关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忆、参考记忆的概念P89短时记忆:短暂的、容量有限的、其内容需要在脑内不断反复加强的记忆长时记忆:记忆时间较持久,容量大,其内容不需要在脑内经常重复的记忆工作记忆:指对某此训练时出现的特殊刺激或线索的记忆,也就是动物或人在进行某种复杂的认知任务操作过程中脑内“在线”或者短暂贮存某些必要信息的神经过程。

参考记忆:指对整个训练过程中一直不变的一半线索或规则的记忆逆行性遗忘和顺行性遗忘的概念P124逆行性遗忘:将疾病发生以前的某一阶段所熟悉的事件部分或者全部遗忘,这种现象一般可以看作是老年人脑功能衰退的症兆。

一些疾病如间脑综合症、头部外伤等也可能引起顺行性遗忘症。

顺行性遗忘:忘了疾病发生以后的事件,近事记忆差而远事记忆依然存在。

遗忘的内容从时间来看,多半涉及发病前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的事件,一般是数小时或数天的事件,很少涉及到几周或几个月。

多见于脑震荡后遗症、脑动脉硬化、中毒发作等。

联合型学习和非联合型学习的概念P87联合型学习: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

实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中枢之间的活动形成连接而实现的学习过程非联合型学习: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形成明确联系的学习形式。

主要表现为在单一刺激长期重复作用下个体对该刺激的行为反应发生改变,即增强或减弱的过程。

习惯画和敏感化食典型的非联合型学习陈述性记忆的神经回路P103关于陈述性记忆的神经回路,这里以视觉学习记忆为例加以描述。

到达视皮层的视觉信息,首先要经过多级加工处理,再到颞叶完成复杂的视觉认知功能,接着经颞下回与边缘系统联结,最后,内侧颞叶、内侧丘脑和内侧额叶把视觉信息输送到前脑基底部胆碱能系统。

前脑基底部胆碱能系统与边缘系统存在着双向的神经纤维联系,它能够返回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包括视皮层),从而把视觉记忆信息贮存在视皮层。

于是形成了一个陈述性记忆的神经回路。

[大脑皮层V1→V2,V3,V4]→[边缘系统内侧颞叶,内侧丘脑,腹内侧额叶] →[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长时程增强(LTP)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P1171966年,Lomo首先报道了他称之为长时程增强的现象,即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纤维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细胞外的诱发反应。

它们认为,由短暂电刺激穿通纤维所引起的三突触神经回路持续变化,可能是记忆的重要基础。

(1)行为学习中突触效应是有LTP样变化出现,提示它可能编码学习和记忆;(2)LTP的保持或改变同记忆的保持或改变之间的一致性;(3)动物的记忆能力与其LTP效应的强度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4)学习障碍与LTP变化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LTP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认为LTP是学习记忆的电生理学基础之一,可能不是唯一机制。

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非陈述性记忆中的习得性行为的神经调控回路P104信号刺激可引起皮层感觉-颞叶系统的兴奋,进而激活尾核新纹状体系统,使新纹状体-颞叶前区回路协助锥体运动而引发已学会的运动反应。

这一环路的突触连接较为稳定,说明技巧性运动学会后不易遗忘。

简述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记忆的调节P121-122(1)大量的试验资料表明,在情绪兴奋状态下释放的肾上腺素对事件的记忆贮存有增强作用;(2)肾上腺素在许多不利的条件下,也能调节记忆;(3)肾上腺素也能增强幼年鼠和老年鼠的记忆;(4)肾上腺素对记忆的调节被认为是间接发挥作用的,中间环节是葡萄糖。

葡萄糖能增强记忆保持。

去甲肾上腺素也能够调节记忆。

研究表明,安非他明能增强记忆的保持,利血平对记忆的保持有破坏作用。

用微电泳分别将NE—a2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施加于前额皮层,前者能够增强短时工作记忆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而后者则抑制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

第六章传导性失语症、意义性失语症的概念P142-143传导性失语症:病人对会话理解正常,也能进行流利的会话,但语言错乱。

这种错乱多见于字义上的变化,也可能出现字词的创新。

意义性失语症:特殊类型的失语症,病人对于语法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丧失了理解其意义的能力,也不能理解词与词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