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作文关于屈原的作文(1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屈原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屈原的作文1两千多年前,为了你香草美人的理想,你始终不屈,在“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慷慨悲吟中,你决绝地跳进了汨罗江。
从此,你洁白的灵魂就荡漾在汨罗江清澈的水流中,中国历史的长河因你而更加澎湃奔腾。
屈原,你纵身一跳,跳出了中华民族不朽的诗魂;你纵身一跳,跳出了中华民族高洁的品格。
你严于律己。
虽然你有着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美好的名字,但你并没有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在生命的旅程中,你仍然不断的采摘江离、僻芷、秋兰;朝搴木兰,夕揽宿莽。
你注重培养自己的品格,让自己生命的价值更高,让自己的品行与日月争光。
你忧心国事。
你是颛顼的后裔,你的血液中流淌着王室的血液,你把振兴楚国做为你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你忘记了提防,你忘记了人性中还有妒忌、贪婪。
当楚怀王把一切的宠爱都给予你的时候,那些猥琐卑劣的人啊,也把他们卑劣的品格发挥到了极致。
之后,楚怀王疏远了你,楚襄王流放了你,宵小之辈不断的诋毁你,陷害你。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在你人生的低谷,你虽形容枯槁,但行吟泽畔之时,仍是不忘自己的美政理想。
当秦将白起攻破了郢都,当你所有的希望都变成了失望的时候,你选择的不是苟活,而是以死明志。
你才华横溢。
绝望的三闾大夫,宁濯清流,不留浊世。
在你纵身一跳的同时,在中国历史的里程中,已矗立起一座文学的丰碑。
你把最浪漫的楚辞体留给了中国文学。
《离骚》《天问》《九歌》《九章》,你的作品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奇葩,而且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天空放射出奇光异彩。
你的创作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你的理想,你的失意,你的悲愤,你的高洁……,你所有的一切在你的热烈、痛苦、悲怆的呼告中,成为你人格的绝唱,你是中国文人的精神领袖。
走进屈原,仿佛走进了人性神圣的殿堂,你品格的光芒耀眼炫目;走进屈原,仿佛又看到了行吟在汨罗江畔的三闾大夫,你美政的理想流进了中国历史的山川大地;走进屈原,你卓越的才华犹如高空的明月,洒一地清辉,与大地同存。
关于屈原的作文2我觉得屈原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屈原与楚怀王同姓,是楚国的王族。
因此他只向楚国效忠。
这并不是他的固执。
我觉得这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
屈原可能认为,比起美好的生活、丰厚的俸禄,他更想让楚国强大。
即使自己在楚国的政治舞台上展示不出什么功绩,但能帮上忙就好。
这很可能是屈原的想法,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屈原真正的固执在于,他太相信怀王,相信怀王总有一天会醒悟,他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使怀王醒悟。
为了使楚国强大,屈原努力展示他的才华,终于可以让怀王“信任”他。
但朝廷中有更多的人更注重名利,于是他们向怀王进了谗言,屈原一下子就被怀王抛弃了。
我觉得屈原应该是很明白的。
如果怀王真的信任他,那么就不会因为一两句谗言就疏远他。
只有不了解周围人的皇帝,才会随意听信他人的谗言。
屈原应该已察觉到,怀王有多么地不重视贤臣、不关心周围的人。
但他固执地认为,这些都是小人干的,是小人使怀王听不清、看不透。
即使被怀王疏远抛弃了,屈原依然愿意相信怀王。
张仪诈怀王事件发生时,屈原已被罢黜,不在官位上。
他虽然不在怀王身边,但仍然得知了这件事。
屈原看着贪心的怀王又做了蠢事,他只进谏了一句话:“何不杀张仪?”虽然只是一句为时已晚的话,但足以显示出屈原的忠心和明察。
但怀王直到最后,都没有听屈原一句话。
秦昭王要和楚联姻,要让楚怀王前往武关与秦相会,这是何等危险的事。
楚国大将已接连损伤,秦国又是虎狼之国。
屈原最诚恳的谏言怀王没有听,导致最后,怀王客死他乡。
屈原被怀王疏远而写了《离骚》。
这时,他的心情不是愤怒而是悲伤。
这就是他对怀王固执的最好的证明。
他“忠而被谤”却仍相信怀王,而怀王又恰好是个不会任用贤臣的无能之王。
屈原的这份固执几乎没有任何的意义。
屈原执着的是对象——怀王,并不是一个贤明之人,那屈原就不应该对自己如此执着,他明知他自己的“怀瑾握瑜”怀王根本看不到,但还是固执到底。
要在怀王的统治下救国,这不仅仅是不同流合污能达到的目标。
如果屈原能不对楚王,不对自己那么固执,想一些其他的方法,说不定最后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作文关于屈原的作文3一生悲欢离合,醉生梦死,不知从何时开始,又会在何时结束。
伫立在江边,望大江东去,我闭目思索:这滚滚波涛带来了些什么?又带去了些什么?这变化无常的人生,要怎样去抉择?我回眸望去,望汨罗江畔,屈子面容虽饱经风霜,却盖不住那一身傲骨,一身高风亮节的气概。
我劝导你:“何必呢,看开点吧,这世上人都醉了,多你一个又何妨?不过是共饮那一壶陈酒罢了。
”你却长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其实我知道你都明白,你人在江边,心却依旧向着郢都,你选择离开,却又不甘心如此!你憎恨朝堂的“污垢”与“勾结”,远离于此,可你毕生之梦只能在那儿实现。
在矛盾中,你最终还是选择了怀石赴水,一别红尘,这是你的选择。
易水急流,和着悲歌,带着匕首,你渐行渐远,此行,永不再返。
“不要啊!燕国大势已去,秦并天下势不可挡,你无须自行了断!”我大叫。
我的呼喊让你回过头来,你微微一笑,这笑如此熟悉,就像在秦王殿前,你对武阳的笑,就像在倚柱箕踞之时,你对秦王的笑,这是你的选择。
乌江岸边,你傲然而立。
听了楚歌,别了虞姬,你站在那儿,迟迟不肯过江。
汉军又至,你只身持剑,杀了敌人后,又杀了自己。
刺目的血凝在我的眼前,形成一片猩红。
我并不明白,霸王,你说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但你选择了成就霸业,选择了焚尽阿房宫,却为何要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放弃自己呢?长眠于地下的你真的不悔吗?你是否在九泉之下含笑呢?这是你的选择,而留下的,只有那一片殷红和百思不得其解的我。
江水滔滔,我睁开眼,向东望去,我看到了屈原紧锁的眉,荆轲回眸的笑,项羽殷红的血,在交错的叠影中,渐渐,我仿佛明白了什么,这一个个忘不了的梦,必承载着那难以忘怀的抉择,而我们,就在这抉择中慢慢长大。
江水依旧,梦境继续,而我的心智却在这一个个抉择中变得成熟了。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定有这些忘不了选择,这些选择也许让你后悔万分,也或许让你庆幸不已,而我们的成长就是在这一个个选择之中积累出来的。
在选择中变得成熟,在一个个选择之中你就渐渐长大了。
关于屈原的作文4我是一阵风。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我带着农家的欢声笑语而来,屈原得到楚怀王的重用实施变法,百姓凄苦的日子将不复存矣。
远处那个人,一身浩然正气,眼灿若星。
顽皮的拂过他的衣袖,竟未动分毫。
“乘骐骥以驰骋兮,求吾道夫先路也。
施展抱负的机会来临,我定坚持自我,不动如山。
”我带走这样一句话。
我是一阵风。
草萧疏,水萦纡,宫阙万千都变做了土。
我伴着一声声哭嚎而来,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屈原离朝。
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喝红了眼正在撕裂者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
楚国黯然前景已昭然若揭。
那个人迈着惨烈的步伐走近,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我的汨罗江,波涛暗涌,飞鸟哀鸣。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虫耳,又安能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我穿过溅起的江水,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是一阵风。
天高云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我怀着爱国的情怀而来。
“壮志饥餐俘虏肉,笑谈喝酒饮匈奴血”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诗人文天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国大夫荆轲。
这种情怀,究竟是何等的韵力,似乎用语言永远无法道明,只知道,它有些无穷的思量,能让一个民族拔地而起,能让许多伟人随时而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扬起这样一句话。
我是一阵风。
风烟俱净,渚清沙白,惊赞龙舟飞渡。
我揣着大家的粽米清香而来。
历史的长河蜿蜒前行,在澄清的思绪上升,一曲《离骚》,一曲《天问》,一道《九歌》,思绪在无意识中排写编织,落在烙黄的图册上,那个沉睡在汨罗江的爱国诗人,注定将永垂不朽。
“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
”我懂了这样一句话。
我是一阵风,敬、静、净、竞,穿越流淌了千年的长河,感慨着属于历史的灼灼其华,也顿悟了屈原那水晶般的透彻,当身影落下,激宕在我身上的思和情,让我明白了时间的长度,也诠释出这样一段话:这是最辽阔的思念,用名字镌刻诺言。
这里,那里,同归一念;这是最灿烂的书写,用年华赋春秋卷。
风云,作砚,一划一重天。
时光阅,天地鉴,佛曰:一念千年。
关于屈原的作文5“中国自有史以来第一位伟大的诗人首推屈原。
——郭沫若”这副题词出于近代作家、诗人郭沫若对“东方诗魂”屈原的赞美。
而我,也是在游览了屈原祠之后才对屈原有了更多的了解。
刚走到屈原祠大门,白墙、红柱、黑瓦的三重牌楼式建筑让我们仿佛到了20xx多年前的楚国都城。
我们顺着大门走进了前殿,屋子的中间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屈原祠经过三次搬迁的经历。
我们看到那三次搬迁的模型,一次比一次宏伟壮观而庄严肃穆,足见屈原在后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了,也难怪他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呢!之后,我们走进侧殿。
墙壁上刻着《九歌》、《山鬼》、《九章》等许多屈原的著作。
其中有传诵千古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屈原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的坚贞品格,值得我们学习!顺着过道,我们还看见侧殿上有两幅镂空雕刻的图案,一幅是太阳,一幅是月亮,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是比喻屈原的精神与日月同辉。
接着我们到了“天地齐光”大厅,里面介绍了屈原的家谱。
走到这里,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屈原出生在秭归县乐坪里,他才华横溢,十九岁时就做了左徒,后来楚怀王越来越信任他让他做到了三闾大夫的高位。
可是当时的朝廷混乱,有许多乱臣贼子嫉妒屈原,却苦于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报复屈原。
一天,机会来了,秦国见楚国要和齐国联盟,便派使者去往楚国唆使收买了几位大臣和楚怀王的宠妃郑氏,让他们合力排挤屈原。
听信谗言的楚王便渐渐疏远了屈原,并将其流放。
后来,楚国被秦国所灭,第二次被流放的屈原悲愤不已,便怀抱大石头投入了汨罗江……听到这里,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同情而愤愤不平的表情,唉,一代名士,竟落得如此下场……拾级而上,我们又来到了“万世景仰”大厅,厅内正中央座落着一个高3.9米,重达3吨的屈原青铜像。
只见他眉头紧锁,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在以一种悲天悯人的神情俯视着苍生。
他是那样高高在上,又是那样正义,心中好像在说:“怀王呀!怀王呀!您真糊涂呀!您被奸臣骗了!……”最后,我们来到一个名叫“读书洞”的地方,一个灰黑色的岩洞里,仅有一石桌、一石凳,据说这是屈原小时候常常在此读书的地方。
我恍然大悟,屈原的才高八斗原来是他刻苦攻读的结果呀!走进屈原祠,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屈原的伟大之处,我真想对他说:屈原,您好!关于屈原的作文6汨罗江畔,是谁在低低吟诵“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楚国城外,是谁在抛洒满腔激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汨罗河畔,我遇见了你,独自徘徊在汨罗江畔,你发自肺腑沉吟《橘颂》,满腔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