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制度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医疗行为发生争议而导致的纠纷。
医疗纠纷处理工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依法、科学、公正地进行,并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有效管控和处理医疗纠纷,各地区在医疗纠纷处理工作中普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和程序,下面将详细介绍一套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制度。
一、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组织机构
1、医疗纠纷处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由卫
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的相关人员组成,其中应包括医疗专业人员和法律专业人员。
2、医疗纠纷处理机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专门机构,负责具体处理医疗纠纷。
该机构应该配备专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法律顾问等,以确保对医疗纠纷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处理。
3、医疗纠纷调解人员:由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选拔
培养的专业调解人员,负责医患双方的调解工作。
二、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程序
1、接受投诉: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医疗纠纷处理机构提交投
诉书,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医疗纠纷处理机构应接受投诉,并及时告知患者投诉的受理情况。
2、调查核实:医疗纠纷处理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核
实,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和协助调查。
3、评估鉴定:患者可以要求对医疗纠纷进行评估鉴定。
医疗
纠纷处理机构应聘请专业的医疗鉴定机构进行评估鉴定工作,了解医疗行为是否符合医学常规和法律规定。
4、调解协商:在调查核实和评估鉴定的基础上,医疗纠纷调
解人员应与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调解协商,推动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调解协商的过程应公开、公正、透明,并确保患者的意见得到充分听取和尊重。
5、仲裁和诉讼:如果调解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患者可以
向医疗纠纷处理机构申请仲裁。
医疗纠纷处理机构应依法受理,并组织仲裁人员进行仲裁工作。
如果患者不满意仲裁结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三、医疗纠纷处理的原则
1、公正公平原则: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应当公正、公平,严格
依法进行。
科学评估事实和证据,对医患双方进行公正的调解和裁决。
2、知情同意原则: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向患者充分告知诊断、
治疗方案、风险和预后等信息,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才能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
3、法律责任原则: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应当遵守医德和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依法程序原则: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应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5、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原则: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应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的合法诉求得到满足。
四、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1、工作监督: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应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督,确保工作的合法、公正和公平。
2、工作评估: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信息公开: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相关信息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总之,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有效解决医疗纠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制度应坚持公正、公平、依法处理医疗纠纷,确保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同时,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