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要:当前社会逐步重视民生工程的建设,国家和政府也逐步提升道路桥梁
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桥梁建设也愈
来愈完善,道路桥梁作为整个交通网络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交通运输行
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提高道路桥梁建设的总体质量,也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来看,道路桥梁建设
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裂缝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
到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问题;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市场内占有率的提升,现有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裂
缝问题进一步凸显。
1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问题
1.1桥梁裂缝
桥梁裂缝共分为两种,一种为横向裂缝,另一种是纵向裂缝。
对于混凝土桥
梁结构而言,这种裂缝病害的存在会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巨大的冲击与影响,绝不仅仅只有美观程度受到了损害,在桥梁质量方面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倘若施工单位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维护与管理,桥梁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
还会发生工程坍塌的情况,进而威胁国民的出行安全。
1.2地基沉降不均匀
路桥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就会产生结构性病害。
地基沉降不均匀,道路受力
不平衡的问题最初表现只是显现浅层裂缝,但时间较长时,裂缝会由于多次承载
压力而不断加宽、加深,最终导致塌陷,对路面行驶的车辆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无法预计的损失。
一般而言,道路桥梁地基出现不规则沉降的主要原因是施
工设计时数据不准确,施工时偷料减料等有关,在建设时如果对某一环节不够重视,出现疏漏,则会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由此产生后续一系列问题。
1.3载荷
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旨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和安全性。
在路桥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老旧或偏离施工标准,使路桥基础或结
构受力不均,导致裂缝的形成。
如果在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中出现下沉问题,底部
结构的载荷度明显高于混凝土,从而导致混凝土基层变形。
在道路和桥梁建设中,当钢筋和混凝土的静载荷过低时,就会出现裂缝。
而应力不足和裂缝主要出现在
早期施工阶段。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尺度存在偏差,结构受力不均导致自
身受力不足。
同时,道路桥梁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道路、桥面预应力不足,工
地表面荷载压力过大,十分容易造成施工现场表面出现裂缝。
2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2.1桥梁裂缝预防处理措施
在进行桥梁裂缝的预防管控工作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结合
环境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手段。
1)当裂缝的产生受到温度应力影响时,则
要在方案制定与材料选用过程中,以高质量水泥为主,这种水泥本身所具备的特
性能够有效降低水化热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在进行拆模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时
机的把握,避免发生因时机问题所产生的温差现象,实现对热胀冷缩现象的把控,防止发生明显的裂缝问题。
2)在面对混凝土振捣不足的诱因时,则需要施工单位
提高对振捣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施工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从而避免出现裂缝
现象。
3)在面对预应力不足的问题时,则需要由专业人员提前对预应力数值加以
计算,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预应力值的精准性与可靠性,并确保所加的预应力数
值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符。
2.2地基沉降的处理
在路基出现沉降不均匀时,需要采取合适的处理技术。
道路桥梁中小幅度的
沉降,可以选取最为简单的填补方法进行加固,缓解沉降速度,减少沉降所造成
的危害。
对于沉降较为严重的地面,就需要采取更为复杂的施工技术。
通常会选
用置换、压实、灌注等技术,这些技术所使用的方法存在差异。
首先,置换技术
主要是指对地基材料进行置换,从根本上解决路基沉降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而
压实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压路机等手段对路基压实,提高路基密度,确保路基
平整,从而进行回填操作,解决沉降问题。
最后,灌注技术是指利用灌注机对沉
降地基进行灌注,选取水泥砂浆,增强地基强度,加固软化的混凝土,优化工程
总体截面积和结构体系,使桥梁具有应对能力。
在处理时必须以预防为主,避免
后续施工中由于地基因素导致无法修复的问题。
2.3避免超荷载
荷载是路桥投入使用后的一个问题,建设者应该仔细研究以问题的解决方案。
由于路桥区的特殊设计,必须符合可持续使用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为道路和
交通系统的发展作出贡献。
规划人员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对
技术要求进行综合整理,持续完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路桥的承载能力,进而有效防止裂纹产生。
因此,施工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技能。
首先,在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分析研究,如有不明确的设计问题,应立即通
知设计方进行沟通协调;其次,对施工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
术水平,尽量避免因施工人员的误操作造成的裂缝;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与设计
需求,控制影响外部环境的因素,至少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一些预防手段。
2.4混凝土置换法
如果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或者在后期通车使用后,出现大面积混凝土材料
开裂情况,便会严重降低道路桥梁整体结构强度,混凝土置换法非常适合处理比
较严重的混凝土裂缝。
目前,常用的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置换处理材料有传统混
凝土材料、水泥砂浆、改性聚合物混凝土等。
施工人员需要先确定更换混凝土材
料的具体位置,可以用切割机对即将置换的混凝土进行切割,然后再置换新制备
的混凝土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在置换原有混凝土材料时,必须要做好基层的处理,尤其是要做好混凝土碎石、废料等杂物的处理。
这样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成型
效果,增强新置换混凝土与道桥工程原有混凝土材料之间的黏合度,从而实现对
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治理。
2.5施工工艺
(1)混凝土裂缝表面处理。
在混凝土裂缝注浆修复施工准备期间,首先需
要处理已炭化的混凝土,将其清除到漏出新的混凝土为止,然后沿着混凝土裂缝
发展趋势开凿出一条宽度为4~6mm的V形槽,并将槽口两边3~5cm宽的混凝土凿毛,已经裸露的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并涂抹防锈剂。
采用超过0.2MPa的压缩气压
将裂缝表面的杂物清除干净后,在缝隙中先填充碎石集料,然后顺着缝隙方向用
丙酮进行刷洗,最后将缝隙表面擦拭干净。
(2)确定注胶底座位置。
根据不同
裂缝的宽度和深度确定注胶底座的位置,并做好标记,在裂缝宽度最大的位置设
置灌胶嘴,并根据桥梁裂缝的宽度设置注胶底座的间距。
当裂缝宽度w>0.15mm
时,注胶底座间距设为20cm;当裂缝宽度w<0.15mm时,注胶底座间距设为
25~30cm,同时在每条裂缝之间最少设置1个进浆孔和1个排水孔。
(3)裂缝封闭。
用封缝胶将注胶底座之间的裂缝完全封闭,对注胶底座周围进行封缝时,通
常采用环绕封闭法,同时粘贴膨胀限度纸条。
在涂抹封缝胶后,需要养护超过
12h,以保证封缝胶固化。
结语
道路桥梁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但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裂缝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增强自身
能力,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操作工序进行操作,避免施工裂缝的产生,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凡.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四川建材,2021,47(1):109-110.
[2]宁华军.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J].住宅与
房地产,2021(18):185-186.
[3]李小虎,窦通宇.道路桥梁施工中出现桥梁裂缝问题的解决措施探讨[J].科技风,2020,33(13):136-137.。